资讯站/长工时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回顾历史,欧洲在19世纪初,工厂工人每周工时长达60小时。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到了1920年代,大部分欧洲工厂每周工时已降到40小时。因此,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0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乐观地预测人类在100年后,工人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便能获得满意的生活水平。然而,过了90多年之后,事实告诉我们,凯因斯的预测并没有实现。相反,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每周工时不跌反升,而生活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例如,香港作为一个已发展地区,工时却冠绝全球。根据瑞银2016年报告,香港人均全年工时是2606小时,高出其他已发展国家或地区,例如全年人均工时最短的德国,只有1363小时,大约是香港的一半,但德国的本地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却高于香港。因此,人们便对德国这种“产值高,工时短”的现象作出研究,后来德国科学家发现,原来每日工作时数从九小时缩减至八小时,反而能提高生产力,这印证了德国采取限制最高工时的政策是正确的。根据德国劳工法例,雇员最高工时为每周48小时。除非雇员自愿与雇主签订书面协定超过有关限额,否则雇主便触犯法例,需受到惩罚。另外,香港雇员每周工时超越了已发展国家,同时也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根据瑞银2016报告,全球排名第一的香港,雇员平均每周工时是50.11小时,而排名第二的印度孟买只有43.78小时,两者相差6.33小时。
一路以来,香港人拥有刻苦勤奋的“狮子山精神”,但这种正面的标签在日本学者眼中却是负面的意思。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山梨广一在2017年提出“低等勤奋”概念,指出长工时往往是因为“想用时间展现责任感”。他相信“时间至上主义”的工作模式毫无效率,更会错失体验新事物、激发新想法的机会。例如,香港部分雇主长时间留在办公室工作,令到部分雇员感到压力,就算过了放工时间也不敢比老板早收工,宁愿拖慢工作进度,延长工作时间,例如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浏览网页,营造勤奋工作假象,但完全没有提升生产力,反而浪费时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工作专注力只可持四至五小时,之后工作表现便会由最高峰回落。所以,长时间工作绝不代表能够提升生产力。
因此,我们要摒弃“多劳多得”的传统观念,不要以为长时间工作便能提升生产力,反而要学会提升工作效率的“黄金三小时法则”。该法则指早上五时到八时,乃是每天工作效率最高时段,比起其他时段高达三倍。但是,每人的“生理时钟”都不同,若能把握好属于自己的黄金三小时,就可以达到一天工作得出两天的产能。例如,英国维珍航空创办人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说:“我睡觉会开着窗帘,当阳光照进房间时,我就会起床。”清晨五至六时醒来,他通常会去游泳,接着吃一顿健康的早餐,便能培养很好的心情,以应付每天繁重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工作有时,休息也有时”,在工作与休闲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提升工作产能。
回顾历史,欧洲在19世纪初,工厂工人每周工时长达60小时。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到了1920年代,大部分欧洲工厂每周工时已降到40小时。因此,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0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乐观地预测人类在100年后,工人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便能获得满意的生活水平。然而,过了90多年之后,事实告诉我们,凯因斯的预测并没有实现。相反,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每周工时不跌反升,而生活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例如,香港作为一个已发展地区,工时却冠绝全球。根据瑞银2016年报告,香港人均全年工时是2606小时,高出其他已发展国家或地区,例如全年人均工时最短的德国,只有1363小时,大约是香港的一半,但德国的本地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却高于香港。因此,人们便对德国这种“产值高,工时短”的现象作出研究,后来德国科学家发现,原来每日工作时数从九小时缩减至八小时,反而能提高生产力,这印证了德国采取限制最高工时的政策是正确的。根据德国劳工法例,雇员最高工时为每周48小时。除非雇员自愿与雇主签订书面协定超过有关限额,否则雇主便触犯法例,需受到惩罚。另外,香港雇员每周工时超越了已发展国家,同时也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根据瑞银2016报告,全球排名第一的香港,雇员平均每周工时是50.11小时,而排名第二的印度孟买只有43.78小时,两者相差6.33小时。
一路以来,香港人拥有刻苦勤奋的“狮子山精神”,但这种正面的标签在日本学者眼中却是负面的意思。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山梨广一在2017年提出“低等勤奋”概念,指出长工时往往是因为“想用时间展现责任感”。他相信“时间至上主义”的工作模式毫无效率,更会错失体验新事物、激发新想法的机会。例如,香港部分雇主长时间留在办公室工作,令到部分雇员感到压力,就算过了放工时间也不敢比老板早收工,宁愿拖慢工作进度,延长工作时间,例如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浏览网页,营造勤奋工作假象,但完全没有提升生产力,反而浪费时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工作专注力只可持四至五小时,之后工作表现便会由最高峰回落。所以,长时间工作绝不代表能够提升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