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揭新冠患者急性肾损伤新机制

图片来源:香港商报网

  中评社香港11月30日电/香港商报网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近日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核壳蛋白(N蛋白)可诱发急性肾损伤。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经小鼠实验证实,新冠病毒的N蛋白具致病性,可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分子Smad3产生相互作用,引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直接造成急性肾损伤。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或药物抑制Smad3能够阻止新冠病毒N蛋白造成的急性肾损伤,揭示Smad3抑制剂或可成为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新方法。研究结果刚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

  重症第二常见并发症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王文标和陈俊哲是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他们指出,肾脏是新冠患者受影响的主要器官之一,但现时并没有具针对性兼有效的治疗,故确定新冠病毒蛋白引发急性肾损伤的细胞死亡机制刻不容缓,是研发新治疗方案的第一步。

  根据已发表的数据,留医深切治疗部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超过40%会出现急性肾损伤,而且死亡率很高。另有研究指出,急性肾损伤是继急性呼吸衰竭后,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为第二常见的并发症。现时已知新冠病毒是透过其刺突蛋白进入宿主细胞,但病毒在急性肾损伤中引发细胞死亡的机制尚未清晰。

  研究团队透过小鼠实验证实新冠病毒N蛋白具致病性,可通过引起肾小管坏死和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诱发急性肾损伤,在缺血情况下尤其严重。这些发现与临床观察结果?合,即是急性肾损伤在一般新冠肺炎病人中并不太严重,但在本身有缺血性和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身上,情况便会恶化。

  或发现相关病症新治疗法

  研究小组发现新冠病毒N蛋白通过与Smad3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激活细胞死亡途径,直接诱发急性肾损伤。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中的Smad3被激活,便可启动细胞内死亡通道,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最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证明,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或药物抑制Smad3,均可防止由Smad3引发的细胞死亡及急性肾损伤,故以Smad3作为抑制靶点有望成为一种崭新治疗新冠肺炎急性肾损伤的方法。

  领导该项研究的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卓敏生物医学研究教授蓝辉耀指,研究团队早前已发现TGF-β/Smad3信号传导是导致组织纤维化的关键途径,根据最新的实验结果,新冠病毒N蛋白可以与Smad3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甚至有机会演变成器官纤维化,如肺纤维化。因此,靶向Smad3不仅能够抑制急性肾损伤,更可成为新冠肺炎相关器官纤维化的新治疗策略,为降低新冠肺炎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带来希望。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