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势而上 香港创科大有可为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大公报评论道,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最权威、最受瞩目的科技类评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在北京举行,香港科学家表现亮眼,共斩获6个奖项,包括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科研水平的肯定,也展现出香港科研领域的强劲实力,这再次说明,有国家支持,香港创科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从回归之初,特区政府就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但兜兜转转,多年来进步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大原因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统筹协调,科研人员单打独斗,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现在不同了,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以及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首次将深港河套区纳入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创科发展的大力支持。

  国家对香港创科的支持是全方位的。首先,国家科技资金向香港开放,有效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迄今南下资金已逾3.7亿元人民币;其次,香港拥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科发展如虎添翼;内地科学家也不断加强与香港学界交流,近日中科院就为香港学校举办30场科普讲座,有助打开港青科研之窗,鼓励更多人投身这一领域;更不必说,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奖项的评选,意味着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平台。

  香港科创发展实力日益雄厚,这从港产科学家屡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可见一斑,在大湾区内的优势相对明显。正如香港科大前校长吴家玮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指出,对任何地区发展来说,高校群都起着莫大作用,香港拥有多所排名全球领先的高等院校,而广东省暂时缺乏全球最顶尖院校,因此香港教育仍可以担当大湾区枢纽角色,多作贡献,推动湾区科技进步。香港院校近年纷纷到深圳、广州开设分校,正是香港在教育及基础科研方面有实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