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动第三针接种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大公报评论道,根据科学委员会的建议,特区政府昨日宣布下周四开始为特定群组打第三针。政府努力推动接种应予肯定,但各界切勿低估困难,有必要在总结过去大半年来接种经验的基础上,推出更具针对性的鼓励举措。

  现有的各种疫苗都有局限性,打第二针6个月之后抗体明显下跌,必须补针加强抗体。事实上,新冠疫情短期内不大可能彻底解决,定期补针将是新常态,但在安排上有先后次序的问题。所谓特定群组涵盖三类人士:一是免疫力较低;二是60岁以上长者;三是包括医生、护士在内的高风险人士,他们是最需要保护的一群人,所以率先打针。

  但最需要保护的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对接种的担忧也最多。香港二月底开始打第一针时,就是从长者开始,但因为当时争议较多,接种并不积极,很快就开放给其他年龄群组打针。如今打第三针,又是长者及有免疫缺陷的人士先打,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即关心疫苗安全及交通是否便利的问题,特区政府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周密安排及筹划。

  好在世界多地已开打第三针,事实证明第三针不仅安全,而且有效,抗体可得到大幅提升。特区政府须提供充足资讯,助长者释除疑虑。早前的经验也显示,政府提供更多诱因,商界推出打针送楼、送黄金等激励措施,都有鼓励人心的作用。有关新闻获得传媒常态跟进报道,也有助维持热度,让社会聚焦在这个议题上。

  在香港开打第三针之际,内地也在继续推进相关工作。抗疫专家锺南山及张文宏都支持打第三针,也特别关注长者接种率较低的问题。香港抗疫与内地机制对接,其实也可以参考内地的一些经验做法。总之只要是有助推动疫苗接种工作,都要去尝试。另一方面,应考虑制定可行的接种时间表,积极有序推动社会全面接种,筑牢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