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搞“政冷经热”还能走多远?

来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台以来,其对华政策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日本《朝日新闻》刊文称,日本一方面要“牵制”中国,一方面又看到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究竟以何种态度面对中国,是历届政府绞尽脑汁的难题。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日本政府热衷于对华搞“政冷经热”。但这条老路能走得长久吗?岸田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还需对此有所反思。

  对华政策“政经撕裂”

  日本《读卖新闻》近日报道称,随着日本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式进入自己的外交日程。自其上台以来,国际舆论一直关注这位日本新首相的对华政策倾向。

  在10月8日的施政演说中,岸田文雄曾表示,要跟中国保持对话,在各种共同面临的议题上开展合作。但他同时称,日本将与共享“普世价值”的国家合作,对华坚持应有的主张。而在此前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他曾声称要把“应对中国”当成首要任务。

  上台以来,岸田政府的不少言行引发外界对中日关系的担忧。10月17日,岸田文雄以“日本首相”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此外,他表示计划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进行修改,并探讨发展对敌导弹基地先发制人打击能力等。但谈及对华经贸合作,岸田文雄话锋一转,称中国是日本的邻国,也是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双方应开展各种民间交流。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9月,中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7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有分析指出,在钓鱼岛、台海、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上,岸田政府展现出抗衡中国的姿态,但日本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双方产业链交织,这导致岸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面临“政经撕裂”的局面。

  《朝日新闻》近日刊文称,岸田文雄曾担任日本外相4年多,对中日关系的起起伏伏有着深切感受。2013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令中日关系降至冰点。2014年8月,岸田文雄在缅甸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上同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非正式接触”,之后中日关系逐步得到恢复。尽管安倍在二度上台之初加强“对华牵制”,但最终迫于经济界的压力,将对华方针由竞争转为合作。前任首相菅义伟上台之后,与拜登政府统一步调,介入台海问题,使日本的对华外交再次陷入停滞。

  如今的岸田政府,到底是“牵制中国”,还是重视维持日本的经济技术实力?《朝日新闻》文章认为,日本政府部门间需要加强合作,并与经济界等领域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