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户外劳动者走进“温馨驿站”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工人日报评论道,据《工人日报》10月29日报道,北京已有8000多家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面向劳动者开放,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热饭、饮水、小憩、如厕等贴心服务,提供充电器、针线包、医药箱、打气筒、饮水机、雨具等便民设施。

  这样的暖心驿站在全国有不少。从2016年初至今,全国各级工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8万个,覆盖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5900多万人。服务站点不仅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温暖的歇脚地,还成为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的品牌。

  户外劳动者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长期面临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很多人不得不在路边或窝在角落里吃饭、休息。读懂他们的艰辛,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户外劳动者感受到工会的温暖与力量,这是全国各级工会打造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初衷。从已经建成的情况来看,服务站点规模有大有小、设施有多有少,但大体实现了一揽子解决户外劳动者“休息的烦恼”,将温暖和善意送到了户外劳动者的心坎儿上。

  摸准劳动者的需求是第一步。让服务站点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温馨之家,有赖于各级工会精准了解户外劳动者的急难盼愁,从有利于这些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原则出发,在户外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城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确保户外劳动者能较方便到达服务站点。为此,上海市总工会邀请第三方评估服务站点的合理选址,增加其适用性。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会针对建筑业农民工的需求,打造了可移动的服务驿站。很多服务站点还设计了通过手机地图查询功能,方便劳动者找得到服务站点。

  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是第二步。“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急可如厕、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餐可优惠”等,工会对服务站点的功能定位是务实、高效、精准。在服务内容上,积极有效缓解户外劳动者如厕难、饮水难、休息难的问题。在服务管理上,充分体现对户外劳动者的关怀、体谅和尊重,切实提升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例如,北京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的定位是“不求大而全,但为小而暖”。更多地方的工会积极推进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站点建设,避免站点建设流于形式,让更多户外劳动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