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通关民意最大 切勿推诿
中评社香港10月4日电/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长李家超等人9月26日赴深圳与内地官员及专家举行两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首次对接会议,为尽快通关做准备。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两地防疫对接的启动,为急盼通关的广大港人带来曙光。不过,港人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香港防疫体系仍存在不少阻碍通关的问题,社会舆论非常担心特区政府官员仍未转变心态与思维,导致香港与内地防疫措施无法有效对接,因而继续阻碍两地实现通关。
自行政长官在深圳向中央反映港人的通关诉求以来,香港与内地为恢复通关进行的防疫措施对接随即加快节奏,“通关有望”成为近期香港的最热舆论现象。如图1所示,近3周内港人不仅对通关的关注度占涉疫舆情比例在高位横行,更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通关的新闻、贴文在香港社交媒体的分享数也持续攀升、高企。由此可见,原本对恢复通关日渐灰心、甚至“死心”的港人,看到两地对接工作正式启动后,压抑在心底的希望之火再度燃起。
但是,近期香港本地防疫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争议,却如一盆冷水浇在港人心头。两地首次防疫对接会议后,内地专家对香港在入境检疫漏洞多、疫苗接种需加快、出院标准低等问题上的提醒和疑问,让不少港人看到了本地防疫仍充斥漏洞的现实。其中,不满程度最高的并非是“技术上”的问题(如图2),而是特区政府某高层代表性人士向外媒放风,声称“内地让香港无头绪”,抱怨“香港是防疫成功的受害者”,还暗示“香港防疫加速人才出走”,这番言论激起了港人对特区政府防疫理念的不理解甚至是强烈愤怒。
如图3所示,上述言论遭到逾6成网民的激烈批评,其中有16%的网民直接点名批评特区政府高层人士思维完全错误、立场出了严重问题。不少网民认为,特区政府高层人士质疑内地防疫政策实属揣着明白装糊涂,代表了一众自私自利、又崇洋媚外的体制内“精英”,内心深处是抗拒与内地通关的,不惜拖垮基层民生也要抗拒与内地对接,却对欧美“与病毒共存”心有戚戚焉。无独有偶,有主管部门负责人关于“健康码”在通关落实后可立即使用的表态,也被许多港人批为毫无逻辑、倒果为因。有网民指出,“健康码”是通关前提,根本不必等到通关后启用,至少可以让想通关的人先用起来,越早上线就能越早发现问题,也就越早能恢复通关。
两地开始对接后,港人猛然发现香港自称“闭环管理”的入境检疫仍然存在巨大疏漏,甚至管理混乱。如图4所示,早在8月时,澳洲影星“特权”豁免入境隔离的消息就引起社交媒体强烈不满,而近日爆出的隔离酒店无执法人员看管导致强检者出逃、指定隔离酒店仍向普通公众开放入住和就餐等事件,再度引发港人对特区政府自诩“闭环”的入境检疫政策的尖锐质疑。不少网民表示,特区政府防疫稍有成效就自我松懈、不思进取,对比过去一段时间内地省市因入境漏洞导致局部疫情的教训,直指以目前香港防疫的巨大漏洞,如何说服内地官方和专家同意有限度通关?
中评智库认为,在与内地停止正常通关600多天之后,与内地通关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民意,是最重要的民意政治,为政者万万不可推诿!通关问题不仅涉及数以百万港人的生计与感情,更涉及香港如何真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确保“一国两制”平稳运行的深层次问题。在香港社会强烈要求通关的时候,香港特区政府负责官员需要严查自身防疫工作的不足,要虚心接受内地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要不遗余力为通关做好防疫措施。如果自以为是,听不进内地专家的防疫意见,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以致耽误两地通关的时间,那就是罔顾日益高涨的通关民意,甚至是故意阻挠通关,必然不得民心,必然贻害社会稳定!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冯璀骅)
中评社香港10月4日电/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长李家超等人9月26日赴深圳与内地官员及专家举行两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首次对接会议,为尽快通关做准备。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两地防疫对接的启动,为急盼通关的广大港人带来曙光。不过,港人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香港防疫体系仍存在不少阻碍通关的问题,社会舆论非常担心特区政府官员仍未转变心态与思维,导致香港与内地防疫措施无法有效对接,因而继续阻碍两地实现通关。
自行政长官在深圳向中央反映港人的通关诉求以来,香港与内地为恢复通关进行的防疫措施对接随即加快节奏,“通关有望”成为近期香港的最热舆论现象。如图1所示,近3周内港人不仅对通关的关注度占涉疫舆情比例在高位横行,更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通关的新闻、贴文在香港社交媒体的分享数也持续攀升、高企。由此可见,原本对恢复通关日渐灰心、甚至“死心”的港人,看到两地对接工作正式启动后,压抑在心底的希望之火再度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