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选委应知民心是最大政治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选举——选委会选举即将在本周日举行,9月11至12日,近千名当然选委、自动当选的选委在全港各区设置超过一千个街站,向公众宣传理念、倾听市民意见。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新选制下的选委会选举展现出新气象,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的“民心政治”回归,取代了过去以“民主”为表、以民粹为实的选举文化,港人希望新一届选委能够真正想民所想、为民谋利。
通过大数据词频关注度分析发现(如图1),相较于5年前上一届选委会选举,此次选举的一个最大舆情特征就是旗帜鲜明地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爱国”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旋律。“民主”一词的关注度权重虽然降幅最大,但基层、民生、治理、民心等关键词的增幅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另如图2所示,此次选委选举的最大关注点,是首次设立的资格审查委员会,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排名第二,与此次完善选举制度的重点相一致,而涉及倾听基层民意、解决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合计占比也达到近三成。
上述舆情变化特征完全在情理之中,主要原因在于,完善后的新选制充分体现了“爱国者上、揽炒者出局”的精神,粉碎了过去一个时期反中乱港势力觊觎透过选举渗入体制、搞乱香港、颠覆政权的图谋。乱港势力长期打着“民主”旗号,却行民粹政治之实,选举文化屡屡被激进思潮裹挟,香港民意诉求与经济民生问题被政治化、两极化。随着选举制度的完善、资审会的设立,本届选委会选举将是止暴治乱后的大破大立之举,令香港政治文化焕然一新。
当民粹政治退潮,真正的民生诉求就会浮出水面。如图3所示,对基层经济民生问题的关注贯穿此次选委选举,且明显高于5年前上一届选举同期水平。尤其在近一个星期内,涉及基层经济民生议题的关注度已经占据选委选情的60%,这与9月11至12日当然选委以及已自动当选的选委连续在全港各区摆设1000多个街站的活动密不可分。如图4所示,在选委街站的关注点中,港人要求两地尽快通关的关注度高居第一,并大幅超过其它各类基层经济民生诉求。在一连两日的选委街站活动期间,无论是线下的面对面沟通,还是线上的网民评论,“要通关”、“快通关”,几乎成为一边倒的民意诉求。许多港人希望选委能够为他们向上沟通,可见通关问题已经成为牵动整个基层民生经济和香港市民感情的“痛点”,这股强烈民意正通过此次选委选举迸发出来。
此次选委选举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具有基层色彩、国家元素的选委或选委候选人,得到了更多社交媒体的关注。如图5所示,在最受社交媒体关注的5位选委或选委候选人中,除了曾作为直选“票后”叶刘淑仪来自立法会议员界别之外,李梓敬、高志森和陈颖欣都来自完善选制后增设的基层社团、全国性团体香港代表的新界别,而霍启刚则是来自港区人大政协界别。由此可见,当新一届选委产生后,他们如何倾听和反映基层民意、切实纾解民生之困,又如何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势必成为香港市民的关注点、期待点,也是他们肩头的重任。
中评智库认为,所有选委都应该深刻体会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此次选委会选举过程中涌现出的民生诉求和民意关切,试出了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由爱国者构成的新一届1500名选委会成员,务必要担当起联系社情民意的纽带,继续完成立法会选举与特首选举的历史性任务。今后也要积极监督和引导特区政府破解发展难题,不辜负香港市民的殷切期盼!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冯璀骅)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选举——选委会选举即将在本周日举行,9月11至12日,近千名当然选委、自动当选的选委在全港各区设置超过一千个街站,向公众宣传理念、倾听市民意见。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新选制下的选委会选举展现出新气象,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的“民心政治”回归,取代了过去以“民主”为表、以民粹为实的选举文化,港人希望新一届选委能够真正想民所想、为民谋利。
通过大数据词频关注度分析发现(如图1),相较于5年前上一届选委会选举,此次选举的一个最大舆情特征就是旗帜鲜明地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爱国”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旋律。“民主”一词的关注度权重虽然降幅最大,但基层、民生、治理、民心等关键词的增幅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另如图2所示,此次选委选举的最大关注点,是首次设立的资格审查委员会,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排名第二,与此次完善选举制度的重点相一致,而涉及倾听基层民意、解决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合计占比也达到近三成。
上述舆情变化特征完全在情理之中,主要原因在于,完善后的新选制充分体现了“爱国者上、揽炒者出局”的精神,粉碎了过去一个时期反中乱港势力觊觎透过选举渗入体制、搞乱香港、颠覆政权的图谋。乱港势力长期打着“民主”旗号,却行民粹政治之实,选举文化屡屡被激进思潮裹挟,香港民意诉求与经济民生问题被政治化、两极化。随着选举制度的完善、资审会的设立,本届选委会选举将是止暴治乱后的大破大立之举,令香港政治文化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