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巨头切入医疗为何不叫座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无论是谷歌陷入窘境,还是苹果铩羽而归,都说明数字巨头切入医疗赛道正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显然,探索解决医疗行业痛点并走上商业化成功之路,谷歌等公司惯用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烧钱模式”并不好使。在医疗这个任何环节都不允许出错的高压赛道上,挑战和困难每多一重,对市场规律的敬畏和理解就应多一分。更先进的服务理念、更完善的技术矩阵、更有效的政企合作和更高标准的社会责任,离开上述哪一项,场上选手们都无法跑稳跑赢、跑入人心。希望好的初心有正确的路径与之相匹配,让数字医疗真正造福人类,而非“吸睛”的噱头。

  近日,谷歌公司医疗健康部门低调重组,约两成员工将转至搜索业务。回想2018年,谷歌整合散落在搜索、云服务、谷歌大脑等部门的医疗项目,建立起全新大部门“谷歌健康”,凭借“AI+医疗”模式高调切入医疗赛道。如今,已打造出集合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等模块业务集群的谷歌健康,陷入了连续亏损、缩编重组的窘境。

  无独有偶,苹果公司一度“吸睛”无数的数字健康应用程序,由于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反响远不如预期,其投资计划已基本陷入停滞。苹果已将医疗部门业务重心从服务创新转回设备销售,而首席执行官库克“苹果有朝一日会因对人类健康的贡献而闻名于世”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

  无论是谷歌陷入窘境,还是苹果铩羽而归,都说明数字巨头切入医疗赛道正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显然,探索解决医疗行业痛点并走上商业化成功之路,谷歌等公司惯用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烧钱模式”并不好使。就在这次重组前不久,谷歌还以21亿美元收购了健身数据跟踪平台Fitbit,希望在C端健康硬件领域挑战苹果手表等竞争对手。然而,由于健康传感器等技术短板尚未取得有竞争力的突破,技术、数据、平台三者结合出现“夹生”,这场收购的市场效果不免大打折扣。

  数字巨头激进投资却出师不利,更深层次的原因源于医疗行业高度的复杂性与敏感的伦理问题带来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