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律师会回归 政治化崩析

图1 香港社交媒体涉“律师会改选”议题在整体政治议题中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9月6日电/香港律师会8月24日改选5名资深理事,“专业派”候选人获胜全取5席,而亲反对派的“开明派”候选人则全数低票落败。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本次律师会改选的结果,反映出法律专业人士近年来立场逐渐回归温和稳健的趋势,关注该议题的港人也普遍乐见律师会回归理性和专业,认为这是香港专业团体“去政治化”的良好开端。

  如图1所示,“律师会改选”议题并未在香港社交媒体大范围发酵,自今年3月底首次出现关注改选议题的舆情以来,其在社交媒体所有政治议题中的声量与关注度占比皆处于较低水平。即便到了8月24日正式改选时,其声量与关注度占比虽有升幅,但也分别仅为3.2%与2.0%。律师会作为香港重要法律专业团体,其内部改选虽然对法律界未来走向影响深远,但与普通市民生活并无直接交集,故较难在整体舆论场中引起较大的关注。不过,由于去年律师会改选的部分理事中,“开明派”凭藉收割“修例风波”政治红利,在5席中赢得4席,律师群体自身对今年的改选仍非常关注。选举前曾有不少会员表示忧虑,担心“开明派”今年会再下一城,取得过半数理事,令向来标榜专业中立的律师会变质为政治组织。

图2 近一个月来香港社交媒体上最受热议的团体组织的舆情热度及相关正面舆情占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近一个月来,除律师会以外,香港多个团体组织先后被置于舆论场中心,包括日前启动解散程序的教协、以及其他已经或拟解散的政治组织民阵、支联会等。由图2可知,虽然与其他团体组织比较,律师会在社交媒体上的舆情热度不算高,但有关其正面舆情占比(65%)却明显超过其他团体。这反映出尽管港人对律师会的讨论较少,但由于此次律师会改选“专业派”胜出,故相关讨论整体倾向正面,主流舆论支持回归专业的改选结果,认为事务律师群体“去政治化”是好的趋势。

图3 近两年来法律专业群体的政治光谱均值变化轨迹(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通过大数据用户画像发现,律师会此次的积极变化背后,有着更加深层次的结构性、趋势性原因。如图3所示,根据对香港法律专业群体近两年来政治光谱均值的测算(见图3),可以清楚发现,该群体的政治光谱虽仍在中间光谱游移,但在2019年的修例风波期间,受反对派密集的政治操作影响,其曾两度出现向黄营靠拢的迹象。不过,随着修例风波逐渐平息,再加上港区国安立法的生效深化,法律专业群体的政治光谱日趋远离黄营,近一年半来呈现持续回归中间板块的轨迹,并逐渐向爱国爱港阵营靠近。

  综合社交媒体观点可知,越来越多法律界从业者已认识到,反对派煽动暴力与政治对立的做法,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反对派鼓吹的“反中”思想,违背了香港与内地进一步融合的必然历史潮流,并直接损害了法律专业人士服务于内地市场的业界利益,更可能断送律师会与政府之间一向良好的双向互动合作关系。律师会改选前不久,港府已点名警告律师会“不应被政治凌驾专业”,在教协被港府中止合作关系的前车之鉴面前,不少观点认为,律师会回归专业的抉择是明智之举。

图4 近两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对律师会与大律师公会的负面情绪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相较于有律师会的理性务实态度,另一法律团体大律师公会却在政治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令港人反感。对比社交媒体近两年来对律师会与大律师公会的负面情绪占比(如图4)发现,虽然律师会因为在“修例风波”期间暧昧不明的摇摆站位,以及去年改选时向亲黄营的“开明派”倾斜,而导致社交媒体对其负面情绪占比和大律师公会不相上下,但律师会在这次改选中所展现的回归专业的决心,赢得了不少港人认同,令负面情绪占比降低。

  反观大律师公会,在各方提醒和警告下仍我行我素不愿放弃政治化路线,其近月来的负面舆情占比有所攀升。社交媒体观点数据显示,受教协解散、律师会改选等事件影响,有更多港人注意到专业团体政治化的乱象。有观点认为,政府应重新整顿和检讨这些打着专业旗号的政治团体所拥有的资源和权力,并表示支持政府近日修订法律从业者条例草案。

图5 近两年来政治化行业组织在社交媒体的活跃度及其引发的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如图5所示,“修例风波”后不久,随着反对派策划部署进军立法会功能组别的“35+”夺权活动,大批亲黄营的新工会成立,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扩展话语权,令政治化的行业组织在社交媒体的活跃度、影响力急剧攀升,并在去年年初新工会“元旦游行”达至顶峰。国安法生效后,政治化行业组织虽然在初期保持活跃,更有抹黑国安法、煽动“反中”的言行,但其在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出现不可逆转的跌势,目前已回落至“修例风波”前的低位。随着教协解散,职工盟、护协等行业组织被点名批评,政治化行业组织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在社交媒体变得非常低调,进一步深化了去政治化的趋势。

  中评智库认为,律师会改选的结果,反映大多数专业人士已厌倦行业内的政治化乱象,少数投机分子将专业团体卷入政治漩涡的做法不得人心,但同时也反映出,过去不少专业团体大搞乱港政治的资源居然有大量来自特区政府的严重问题。因此,一方面香港专业团体、行业组织应自律自爱,以自身行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为念,做出正确的抉择,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务必引以为戒,纠正错误,用好政策法律“工具箱”,尽快阻塞制度漏洞,重构政府与社会的正向互动与互信关系。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1 香港社交媒体涉“律师会改选”议题在整体政治议题中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9月6日电/香港律师会8月24日改选5名资深理事,“专业派”候选人获胜全取5席,而亲反对派的“开明派”候选人则全数低票落败。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本次律师会改选的结果,反映出法律专业人士近年来立场逐渐回归温和稳健的趋势,关注该议题的港人也普遍乐见律师会回归理性和专业,认为这是香港专业团体“去政治化”的良好开端。

  如图1所示,“律师会改选”议题并未在香港社交媒体大范围发酵,自今年3月底首次出现关注改选议题的舆情以来,其在社交媒体所有政治议题中的声量与关注度占比皆处于较低水平。即便到了8月24日正式改选时,其声量与关注度占比虽有升幅,但也分别仅为3.2%与2.0%。律师会作为香港重要法律专业团体,其内部改选虽然对法律界未来走向影响深远,但与普通市民生活并无直接交集,故较难在整体舆论场中引起较大的关注。不过,由于去年律师会改选的部分理事中,“开明派”凭藉收割“修例风波”政治红利,在5席中赢得4席,律师群体自身对今年的改选仍非常关注。选举前曾有不少会员表示忧虑,担心“开明派”今年会再下一城,取得过半数理事,令向来标榜专业中立的律师会变质为政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