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的“拜普会”须细品味慢回味
喊话不全冲对方
“不抱期望”“没有幻想”“不会突破”……是峰会前双方高层、学界和媒体释放出的明显信号。尽管两国高官前期互动密切,对峰会筹备充分,但都不约而同地竭力压低预期,甚至有意喊出“狠话”。这不仅仅是因为处于“关系最低谷”的俄美仍在相互示强、彼此试探,更是在于双方深知,历史上俄美总统数次试图“重启”关系非但无果而终,反致双边关系一次次下探。双方对此均有着不快的记忆,因此极力避免本次会晤再度“高开低走”。
从某种程度来说,低预期绝不仅仅是说给对方听,也旨在安抚两国国内反对俄美改善的政治力量;不仅仅是为峰会可能产生的不可预测性做足铺垫、为自己留有余地,更是向异常敏感、密切关注“拜普会”的国际社会传递放松和降温的信号。实际上,双方对此次“不平凡”“不容易”的会晤有着异常冷静的前期评估,恰恰表明俄美关系正摆脱某种情绪化因素的困扰,逐渐回归理性。
意义不全看成果
因双边关系积怨过深,首脑峰会未达成任何突破性协议实属意料之中。作为此次会晤的最大看点,两国元首就战略稳定议题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没有赢家”;计划展开全面的双边对话,为未来军备控制和风险缓解措施奠定基础。此外,双方同意就网络安全、战俘交换和军控等问题展开磋商,北极合作被“广泛而详细讨论”,这些或将成为俄美进一步合作的支点。但“拜普会”所承载的意义无法完全通过会晤成果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