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侠“难觅” 又有中小银行股权流拍
近年来银行股权挂网拍卖案例较多,但屡屡出现流拍,多数拍卖标的为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股权。分析人士称,股权流动性差、估值较低等问题使得中小银行股权难以成为市场“香饽饽”。
两次拍卖均未成功
6月15日-16日,郑州农商银行3300万股股权在阿里拍卖平台上进行第二次拍卖。其股权评估价为1.749亿元,起拍价为1.122亿元,相当于打6.4折。相比这笔股权的第一次拍卖,本次拍卖起拍价和保证金都有所降低。在5月28日结束的第一次拍卖中,这笔股权起拍价为1.399亿元,保证金为1500万元。相比1.749亿元的评估价,彼时的起拍价相当于打8折。
起拍价从8折降至6.4折,可谓是“折上折”,但这笔股权仍然没能逃脱无人问津的命运。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虽然此次股权拍卖折扣较大,但因价格过亿,成交几率较小。
记者了解到,上述3300万股股权占郑州农商银行总股本的1%。从数据来看,郑州农商行经营状况比较健康,盈利状况也尚可,股权被拍卖是因为个别股东的债务问题。
郑州农商银行成立至今不足两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018.14亿元。今年前3个月,该行实现营收7.81亿元,实现净利润4.98亿元。
拍卖市场“冷热不均”
由于个别股东出现债务危机,银行股权被法院强制拍卖的案例不在少数。从拍卖标的来看,多为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股权。多数情况下,股权被拍卖的原因为银行股东陷入司法纠纷案件,被列为被执行人后未履行法律义务,最终被法院裁定拍卖其财产,所持银行股权也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