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构建香港新政治生态须解决的问题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网评:构建香港新政治生态须解决的问题

  来源:大公报 作者:周八骏(资深评论员、博士)

  不久前,《华尔街国际杂志》发表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舒伦伯格致欧洲著名政治评论人与社会活动人士、Inter Press Services通讯社创始人罗贝托.萨维奥的信,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美国民主是否辜负人民”?

  舒伦伯格在信中说:“美国当今的最新发展使我想起曾经在很多国家看到过的情况,它们开始变成失败国家,沦落到与从事暴力活动的反对派群体进行武装冲突的地步。我知道,美国是拥有强大宪政机构的富裕国家,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社会阶层和悠久的民主传统,希望它远离堕落成为失败国家,陷入对立各派之间的武装冲突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是,人们能够将美国发生的事情拿来与失败国家的变化相比较,这一事实就足以令人震惊了,也应该响起警钟。”

  立法加强监管社交媒体

  舒伦伯格指出,失败国家滑入国内暴力冲突的典型前兆包括五方面,在美国也可以观察到,它们是──地域分裂加剧;在任何冲突中,真相都是牺牲品;将对手视为敌人;人们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越来越低;武器可轻易到手,且有使用的愿望。

  值得重视的,是香港在“黑色暴乱”期间,也呈现其中三方面──在任何冲突中,真相都是牺牲品;将对手视为敌人;人们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越来越低。

  最近香港媒体揭发“爆眼女”原来目明,就是一个关于“在任何冲突中,真相都是牺牲品”的典型例子。为什么香港部分机构、团体和人士都参与炮制一个颠倒黑白的骗局?为什么同情支持“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的人们普遍相信那一个骗局?他们的政治立场使然。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是真相被牺牲的技术条件。“将对手视为敌人”是根源。在社会空前政治分裂和对抗的环境中,重要的是政治立场而不是事实。真相不仅被掩盖,而且,没有单一真相。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特区政府在去年初还提出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检视社会动荡成因并提出建议。这是对“拒中抗共”政治势力所提出的其中一个“诉求”的曲意迎合。

  为淡化社会政治分裂和对抗,政府一直称“黑色暴乱”为“社会事件”。“独立检讨委员会”未能成立。原因在于,一、“黑色暴乱”不是“社会事件”,在暴乱持续的条件下不可能找出真相;二、社会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越来越低。

  在特区政府束手的时候,中央行使强有力的全面管治权。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迅速平息“黑色暴乱”;完善选举制度和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为爱国者治港提供法律和政治基础。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新环境中,“爆眼女”之类的骗局大白于天下。   当然,解决以上三方面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第一,关于“黑色暴乱”的原因、过程和教训的全面调查、总结,应在适当时间完成,这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正面作用。

  第二,西方国家已开始监管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香港应当跟上。西方国家已揭露媒体在“后真相时代”的失职,香港应当跟上。

  公务员体制要与时俱进

  第三,“拒中抗共”政治团体已不可逆转地趋于式微。有些人至今仍在劝说或期望民主党参加年底的立法会选举。问题是民主党能否改变反对国家执政党的立场。不能,则没有条件参选;能,则民主党必定分裂而解体。可以预言,从第七届立法会选举起,再看不到两大对抗政治阵营水火不容的搏杀。但是,相当一部分香港居民的“人心回归”尚有长路。

  第四,管治班子民望难高,同处理政治经济民生议题的能力和水平相关,也有制度性因素。后者是指传统公务员体制和司法体制未能与时俱进。前者反映香港存在着结构性管治短板──香港缺乏政治人才,尤其缺乏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政治人才。

  有些人以为,公职人员须宣誓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区,能促使公职人员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天真了。不少人尽管宣誓了,却依旧视九七前后的公务员生涯是一以贯之毫无分别,如此状态岂能不改革?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网评:构建香港新政治生态须解决的问题

  来源:大公报 作者:周八骏(资深评论员、博士)

  不久前,《华尔街国际杂志》发表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舒伦伯格致欧洲著名政治评论人与社会活动人士、Inter Press Services通讯社创始人罗贝托.萨维奥的信,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美国民主是否辜负人民”?

  舒伦伯格在信中说:“美国当今的最新发展使我想起曾经在很多国家看到过的情况,它们开始变成失败国家,沦落到与从事暴力活动的反对派群体进行武装冲突的地步。我知道,美国是拥有强大宪政机构的富裕国家,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社会阶层和悠久的民主传统,希望它远离堕落成为失败国家,陷入对立各派之间的武装冲突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是,人们能够将美国发生的事情拿来与失败国家的变化相比较,这一事实就足以令人震惊了,也应该响起警钟。”

  立法加强监管社交媒体

  舒伦伯格指出,失败国家滑入国内暴力冲突的典型前兆包括五方面,在美国也可以观察到,它们是──地域分裂加剧;在任何冲突中,真相都是牺牲品;将对手视为敌人;人们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越来越低;武器可轻易到手,且有使用的愿望。

  值得重视的,是香港在“黑色暴乱”期间,也呈现其中三方面──在任何冲突中,真相都是牺牲品;将对手视为敌人;人们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越来越低。

  最近香港媒体揭发“爆眼女”原来目明,就是一个关于“在任何冲突中,真相都是牺牲品”的典型例子。为什么香港部分机构、团体和人士都参与炮制一个颠倒黑白的骗局?为什么同情支持“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的人们普遍相信那一个骗局?他们的政治立场使然。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是真相被牺牲的技术条件。“将对手视为敌人”是根源。在社会空前政治分裂和对抗的环境中,重要的是政治立场而不是事实。真相不仅被掩盖,而且,没有单一真相。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特区政府在去年初还提出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检视社会动荡成因并提出建议。这是对“拒中抗共”政治势力所提出的其中一个“诉求”的曲意迎合。

  为淡化社会政治分裂和对抗,政府一直称“黑色暴乱”为“社会事件”。“独立检讨委员会”未能成立。原因在于,一、“黑色暴乱”不是“社会事件”,在暴乱持续的条件下不可能找出真相;二、社会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越来越低。

  在特区政府束手的时候,中央行使强有力的全面管治权。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迅速平息“黑色暴乱”;完善选举制度和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为爱国者治港提供法律和政治基础。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新环境中,“爆眼女”之类的骗局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