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策大礼包”日益丰富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离不开政策措施的支持。
2018年4月13日,海南被赋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历史使命,三年来,海南自贸港对标全球高水平开放形态,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开放和创新政策,海南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
对于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初步统计,目前已发布政策文件110多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多项政策出台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三年来,特别是去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实施以来,各部门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4月26日,商务部官网公布2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货物贸易自由便利和服务贸易自由便利两大方面,明确了28项政策措施。
4月21日,商务部印发的《海南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提出,经过3年试点,积累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国家全方位开放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了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原则和六大方面政策措施。
1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政策产业目录(2020年本)》,采用“国家现有目录+地区新增目录”的体例结构,在国家现有鼓励类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14个大类行业、143个细分行业。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海南自由贸易港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到27条。
2020年8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覆》明确,在海南等地方开展为期三年的试点,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凸显海南自贸港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地位。尤其是近期20个部门联合发布28项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既体现了推进全面扩大开放,也反映出注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制度集成创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相关文件已经印发,并在积极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良好落实。
116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
多项成果引关注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金融业担当着重要角色。在过去三年中,海南金融市场业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区域金融改革亮点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