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新进展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据证券日报,外资机构布局中国资本市场又有新动向。

  花旗近期宣布,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但不涉及花旗在中国市场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同时,积极寻求和评估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新业务机会,包括寻求筹备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已进入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目前,证券、基金、期货三大机构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外资全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方式地开放。在开放政策的助力下,A股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加快布局中国已成为外资的新一轮选择。

  多位外资机构人士、首席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外资加快布局中国已成为新趋势。外资独资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纷纷设立,A股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加快布局中国市场,就是提升全球核心资产配置比重。”

  花旗瞄准证券期货牌照

  花旗近期宣布,将在包括中国市场的13个全球市场中退出个人业务,但会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积极寻求和评估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新业务机会,包括寻求筹备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

  花旗将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目标是将资源和投资聚焦于那些更具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业务,为公司股东提高长期回报。据介绍,此次业务重组不涉及花旗在中国市场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表明中国市场仍然是花旗全球战略和业务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钰华表示,“企业机构客户业务是新发展阶段的重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好客户,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和外资机构参与中国市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期待继续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2019年7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

  在此背景下,不少外资机构表达出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意愿。在证券公司方面,2020年6月份,瑞信集团宣布,已完成对瑞信方正的增资,取得在华合资券商的控股权。同年10月份,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瑞银证券16%的股权在北交所官网挂牌转让,受让方瑞银集团将所持瑞银证券的股份比例增持至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