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国家承诺清单与你息息相关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1个部委联合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9个方面,22大类,涉及80个服务项目,这份标准中明确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给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国家标准?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又该如何实现?新闻1+1共同关注:基本公共服务“新国标”,我们会得到什么?
01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魏娜:无论是起草《“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还是今天把这个规划作为一种标准展现在大家面前,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让全国人民意识到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同时这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党和政府强调老百姓要共建、共治、共享,要让老百姓共享成果,这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就是一个蓝图,让大家清晰地看到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权利,也要让大家感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的自豪。
02
我们的公民权利保障究竟是什么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魏娜:首先我国的定位是发展中国家,而这个涵盖的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的标准,肯定是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水准。当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肯定是还有差距,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03
80个服务项目为何装进一个“筐”?
9个方面22大类,涉及80个服务项目,过去这些内容都是分散在不同时期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中,现在集中放到一个“筐”里,好处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魏娜:比如九年义务制教育,比如小孩出生打防疫针,过去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都是由各个部门分别来完成,而现在集合到一起,我认为就等于绘制了一张蓝图。它让老百姓更清楚的了解到从出生到老年,我能享有怎样的服务,这是国家向公民做出的硬承诺。另外,按照标准来提供服务,也增加了信息透明度,同时在考核实现情况,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评估上,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