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住“长江微笑天使”,他们在努力奔跑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长江上住着一群“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它们的嘴巴有一定弧度,犹如一张笑脸。它们在长江生活了成千上万年,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然而,近些年,江豚的生存状态恶化,数量下降明显。

  为了留住长江“微笑天使”,有人持续捐款20多年,有人沿江奔跑数万公里,还有人自掏腰包成立江豚保护协会……他们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做法不同,可能互相并不认识,但有着共同的牵挂。

  神秘汇款者与他的会友们

  “淇淇与爱淇”的故事传遍了世界各地,汇款单雪片般地飞往江城

  1997年,刚成立不久的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一笔神秘的汇款。汇款金额不多,10元钱,汇款单留言上写着,希望提供更多“淇淇”的资料,署名“爱淇”。

  “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生活在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它是1980年1月由渔民在洞庭湖捕获的,当时受伤严重。中科院水生所连夜用车把它接到武汉,科研人员为“淇淇”请来外科医生、兽医,一天24小时守候,“淇淇”挺过了劫难。

  白鱀豚是我国长江所独有的淡水鲸类,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当时,白鱀豚仅存不到100头,濒临灭绝。1996年12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白鱀豚、江豚等水生动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此后,来自“爱淇”的捐款从未间断过,每年基金会的记录中总会有“爱淇”的名字。

  3年后的2000年2月,“爱淇”终于露面,他来到武汉看望牵挂已久的“淇淇”。原来,他是来自贵州山区的年轻小伙姜飒。1997年,正在部队服役的姜飒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淇淇”,于是从部队津贴中拿出10元钱捐给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1998年退伍后,他回到家乡贵阳,在一家建筑企业上班,但依然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