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订单流向内地 本港须把握机遇
内地订单于农历新年过后急升,带动内地制造业、出口业等,发展潜力甚大。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今年1月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加35.1%及34.3%,与2019年疫情前情况对比,增幅分别为8.1%及3.2%。同时,在今年1月至2月期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制造业增长39.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8%,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按年增长。
港商内地厂受惠双循环
事实上,除了生产货品外,欧美国家亦需要借助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于2020年,美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萎缩3.5%,是自1946年以来最差;英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萎缩9.9%,是自1709年以来最差;德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5%,仅次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5.7%跌幅纪录;日本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8%,亦是2009年后首见。各国均亟需寻找经济动力,而国家的内销市场正正是目标所在。
国家正积极推动双循环,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现时的经济形势正好配合有关发展,港商亦要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欧美增加订单为例,港商当年积极投入国家改革开放,纷纷北上设厂,虽然过去十多年由于成本关系,逐步将厂房移到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但仍有部分港商保留内地厂房,今次正好大派用场。
发展关键在于疫情“清零”
此外,对比其他地方,港商最了解内地市场的需求。按厂商会去年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内地港资企业同时经营出口及内销业务,更有超过一成表示会将业务中心放于内地市场。同时,根据贸发局的数据显示,今季港商出口至中国内地的信心为48.0,反映港商对拓展内地市场感到乐观。因此,只要港商与时并进,透过善用崭新科技,例如采取“直播带货”模式,定能藉此进入内地电商市场,将网络销售版图扩展至内地,参与国家日渐蓬勃的商机,寻找新的消费动力。
以上种种机遇,均有一个前提,就是香港要尽快“清零”,比其他地方早着先机。近日本地疫情似有缓和迹象,希望全港市民同心合力,切勿松懈,为“开关”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