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之台湾机会分析
中评社╱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之台湾机会分析 作者:杨开煌(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
【摘要】“规划和纲要”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在以往的发展基础上,清清楚楚地公开宣示未来5年中国的作为和目标,亦即中国大陆承诺要作出的改变。而以中国的体量,则中国的“变”,当然就是世界的机会,人类的机会。而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变”中,原本就有其地缘、文化之便利,其“机会”自然更多,更快,也更大。
一、前言
(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和纲要”)是中华民族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之路径和蓝图。所谓“全面现代化”就是规划的任务早已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国家现代化的综合性、全面性的发展蓝图。
(二)而中国的现代化正以自己的发展路径向世界展现了非西方帝国殖民主义的发展模式;从规模来看,是人类世界第一次国家带领十四亿人口的规模,同时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新模式;从方法来看,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弯道超车、挖潜创新等方法,进行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分享中国现代化之后的红利,而且可以自我学习的方法。
(三)以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就已经不断释放出自己的红利和能量,持续对世界形成全面的、立体的,快速的影响,其实这可能是百年变局的主要因素,所以西方人不习惯了,西方国家不乐意了,美国焦虑了;所以“规划和纲要”也是认识未来世界发展和评估未来国际格局的重要依据和崭新草图。
(四)如果台湾可以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大陆即将到来可以预见的巨大变化,必然是充分利用自己与中国大陆的特有历史、文化、民族与地理的优势,深度、全面而精准地认识其变化,分析其影响,把握其机会,以提升和发展自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台湾之意义
(一)面对中国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少年真不能袛听任少数政客和自媒体的舆论,袛想做吃瓜旁观者,甚至是抹黑的阻挠者,最终吃亏的必定是自己。应该走出自己的小圈圈,认真而客观去认识中国大陆,做自己未来的参与者、决定者。
(二)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少年简单地、智慧地思考一下,对于全面现代化的中国大陆,台湾必要作出新选择:如果你将之视为敌人,那么你能不焦虑吗?你会有安全吗?反之,你需要焦虑吗?你能不安全吗?
(三)最重要的是,台湾人民都要自主性,如今的台湾其实是生活在集体被殖民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之下,而正是台湾官方阻止了我们的反省和反思,以致于我们看到美国的AIT代表五月底公开说台湾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仍然相对较低,华府并不急于向台湾发送新冠疫苗,台湾青年不知道愤怒;日本政府决定排放福岛核事件污染的核废水时,台湾驻日代表为其辩护,台湾人民也没有反对;足证台湾的“病情”。而台湾之所以在政治的表现上,如此之扭曲,其原因还在于台湾长期处在被殖民地位,先是日本,后是美国;特别是长期与大陆敌对,也就长期需要依靠帝国主义。此外,以往台湾的发展没有其他参照系,又将“西方化”视为“现代化”唯一途径。久而久之,便全方位将西方视为标杆。但如今一个真正有主体性的台湾人,应该看到人类现代化的其他可能,从而反省台湾现状:
第一在制度选择上,台湾应该反省照搬照套西方的选举政治,给台湾人民的发展提供的是危机或机会?为什么台湾人民迄今怀念非民选的蒋经国时代?
第二在自主性的追求方面,台湾在处理自身事务的自主性上是增加了或减少了?人民对涉关自己利益、安全、健康方面是自主了或是被作主了?
第三在社会的氛围上,西方的所谓数人头的政治,是使社会更加安全、人民之间是更加和谐了或是日益焦虑了?
第四在世界范围内,台湾民众所最在意的“台湾地位”是提升或下降?当台湾在心态选择上,甘为帝国主义效命,全力协助帝国主义反中反华之后,台湾的回报是什么?趁着在中华民族现代化征程中,台湾人回归自己祖先的族群,重返自己民族本色,在中华民族内发光发热,而且安全自信地立足世界做台湾的中国人,不才是光宗耀祖、顶天立地的正道吗?
第五在百年的变局中,台湾真的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如何站队,如何抉择。从中共公布的“规划和纲要”,台湾更应该立即从战术选择台湾往后十年应走的道路,战术选择决定后数年台湾的存在方式,战略的思考更确定台湾人民的安全与福祉。
“规划和纲要”中说“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又说:“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
对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台湾应从理性而实用的角度去理解和参与,不能浪费自己的优势、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玩弄的棋子。从“规划和纲要”而言及对台湾而言,真心而认真去阅读和思考,妥善地运用处处机会,为台湾人民开创自主而自信的未来。
三、“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对台湾之机会
(一)何谓“机会”:机会是指台湾变化所形成的不同以往的情境;而“机遇”就是指行为者认识、把握了条件变化所形成的新情境,使得行为者达成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完成了自我提升的目标。
(二)“规划和纲要”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在以往的发展基础上,清清楚楚地公开宣示未来5年中国的作为和目标,亦即中国大陆承诺要作出的改变。而以中国的体量,则中国的“变”,当然就是世界的机会,人类的机会。而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变”中,原本就有其地缘、文化之便利,其“机会”自然更多,更快,也更大。
(三)从“规划和纲要”的数万余字的内容来看,一般而言,最容易看到的就是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合作、海洋合作、文娱服务等等领域,毫无疑问在全面现代化发展中,这些都是现代化显性的、有形的机会,当然是台湾必须努力争取的目标,因为投资报酬率高,需求量也大,当然是台湾进一步发展很好的机会,然而,以当前可预见到的两岸关系来看,这些需要官方许可的领域,对台湾的各行各业而言,这些“机会”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机会,并不会成为台湾的“机遇”。
(五)另一个台湾可以发挥的优势“机会”,就在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规划和纲要”的第十篇题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的第34章的第1节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第2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台湾的“机会”。有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就有“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讨论。如韦政通教授、杨国枢教授、胡佛教授以及黄光国教授等都是为中国社会科学努力贡献的大师,他们的经验必然可以成为如今的参考。以当年台湾的时空情境,他们的“本土化”努力就是“中国化”的努力。事实上,之后他们出版的论文集就是以“中国化”为名,即1982年由杨国枢、文崇一主编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出版),也就是要将中华文化传统和在地生活经验与现代社会科学相结合,展现更丰富的社会科学风貌。直到如今黄光国教授依然以此为职志,努力不懈。我们相信两岸的社会科学精英是可以在这一方面进一步共建平台,一起努力,建立为中华民族服务的社会科学,以便与西方的社会科学对话,共同为全人类社会的福祉作出基础性的贡献。
有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一样,由于中国大陆的中华文化近半世纪主要的对话对象是西方的马列主义;而台湾的中华文化近半世纪主要的对话对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而不论对话的对象是谁,必然袛能立足于中华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社会化”的唯一基础(顺便一说,如果两岸久拖不决,以如今的台湾基础教育的内容看,今后台湾人的“社会化”就另当别论了)。如果创造两方的深度对话,必然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性传承”提供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两岸是进行一场同质异形的交锋和对话,有助丰富中华文化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创新袛有立足自己的文化底蕴,才是独存的,中华文化如能辩证地兼纳西方的资本主义,又能包容西方马列主义的现代性、对话性,必然为中华文化创造崭新的生机,支撑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六)机会与机遇:外在条件在任何时候都在起变化,换言之,“机会”时时存在,然而被人们领会、捕捉并加以有效的利用才是机遇。在两岸关系十分严峻的时刻,台湾的青年学子、知识精英袛能依赖自己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但辩证地看,这可能既是台湾的损失,但又同时可能是有远见、有胆识的台湾人民的机会。
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之机会
(一)“规划和纲要”提供了务实地建设成富强中国的战略规划,以及中国大陆可行的战术实践作为。从此一背景来瞭解“规划和纲要”中的第62章题“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就可以体会北京思考的两岸关系,并不被当前的台独当局所纠缠,而是从布局两岸统一的角度,来思考应有的对台工作。
(二)何以北京总是在对台政策上,并不针对现状的大家认知的两岸关系,提出对策;而是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这代表了北京对自已有能力“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的十分自信。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讲话,就是从“国家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的角度,在“规划和纲要”延续其精神,倡议“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人文交流”。前者支持福建省为“探索试验新高地”,后者便是鼓励两岸人才的交流,以使推动两岸在制度不同之下的相互理解。这些“倡议”看似与当前的两岸关系的氛围不相吻合,实则展现了北京已经推动“和平统一”政策的战略布署。从某种意义而言,目前“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提供台湾人民参与“规划和纲要”的“机会保证”和“机遇保障”。台湾人民看懂了,理解了,把握了,参与了,两岸人民发展就交流了,两岸社会的融合就发展了。
(三)从当前的国际格局来看,“台独之患”本身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袛是癣疥之疾,而“中美博弈”才是心腹之患。而对抗美帝的疯狂,也袛能是中国崛起。而在中国崛起过程里,“不殖民,不兴兵”式的和平崛起,已经不足以挫败美帝的霸道。还必须提供世界各个友好国家分享中国的机会,让全球愿意参与的国家和地区,适时捉住机遇,一起发展,才是反制美国霸权的有效之道,更是积极地和平崛起的策略。两岸关系袛是地区的形势,所以必须要服从并服务于大局,服从大局则掌握趋势,不急不躁。服务大局则能稳守底限,志在必得。
五、结语
(一)由于中国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引发西方,特别是自认为“天选之国”的美国的巨大焦虑和不安,所以美国倾其全力、无所不用其极地要遏制中国,这是当今中国外在环境最大挑战。而目前台湾官方全力配合美国,这是两岸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因而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台湾官方必然是对台湾的“机会”,处处设障碍,时时给刁难,因而,台湾人民,特别是台湾青年必须从将来看现在,着眼自己的前途,关心自己的未来,抓住自己的“机遇”,才能赢得自己的未来。
(二)当前和平促统的政策,显然不易在岛内获得共呜。所以“机会”的提供,自然应该以赴陆的台胞、留陆的台胞、在陆的台胞为对象,以实效达到“口耳相传”的效果;但如果更积极些,在当下台湾疫情十分严峻,百姓望疫苗心切的情况下,是否思考立即出台“泡泡疫苗注射团”办法,或其他切实可行又兼顾大陆同胞安全的便宜之举措,就可实惠台湾民众,彰显两岸人民一体照顾的初心。
(三)当前两岸关系令人忧心,从战术看,和平统一的机会已经越来越渺茫;然而,如果袛有战术,则必然受制于台湾的挑衅,被台独的节奏所带动,进入美帝的圈套和陷阱。所谓“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必须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战略主导和战术主动。从战略规划来看,和平统一无疑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选项,“规划和纲要”结合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努力,“和平统一”的民族需要,在形势主动权和主导权有自信的情况下,提供台湾人民“解放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剩下的就要看台湾人民能否“真觉悟,善把握”此一机遇了。
(四)从中国崛起的多年论述来看,当代中国人所追求和塑造的和平,应该是不同于帝国主义的和平。帝国主义的和平袛有两种,一是把敌人消灭了,袛有统治者和不反抗的被统治者的和平;另一种是均势之下,不得不妥协的和平。此类的和平,有武力均衡、利益均衡、恐布均衡,此类和平是不信任的和平,有防备的和平,是尔虞我诈的和平,袛是僵持、袛是暂时,袛是焦虑。而中国人如今的和平是相互拥有的融合式和平,是相互嵌入、理解的融入式和平,是相互依赖、相互领悟的共同体式的和平,这应该是康德所想要的“永久和平”。这种不同思考的“和平”,是西方人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和平并存,到转变敌人为合作朋友的和平互利,再升华至共同体的与自己心平气顺的和平的全新尝试。当然这是需要耐心、需要信心,也不保证一定成功,但是对比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所造成的乱局,有着5000年文化,正在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依然应该努力尝试。对世界都如此,何况两岸小局乎!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7月号,总第283期)
中评社╱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之台湾机会分析 作者:杨开煌(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
【摘要】“规划和纲要”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在以往的发展基础上,清清楚楚地公开宣示未来5年中国的作为和目标,亦即中国大陆承诺要作出的改变。而以中国的体量,则中国的“变”,当然就是世界的机会,人类的机会。而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变”中,原本就有其地缘、文化之便利,其“机会”自然更多,更快,也更大。
一、前言
(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和纲要”)是中华民族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之路径和蓝图。所谓“全面现代化”就是规划的任务早已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国家现代化的综合性、全面性的发展蓝图。
(二)而中国的现代化正以自己的发展路径向世界展现了非西方帝国殖民主义的发展模式;从规模来看,是人类世界第一次国家带领十四亿人口的规模,同时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新模式;从方法来看,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弯道超车、挖潜创新等方法,进行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分享中国现代化之后的红利,而且可以自我学习的方法。
(三)以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就已经不断释放出自己的红利和能量,持续对世界形成全面的、立体的,快速的影响,其实这可能是百年变局的主要因素,所以西方人不习惯了,西方国家不乐意了,美国焦虑了;所以“规划和纲要”也是认识未来世界发展和评估未来国际格局的重要依据和崭新草图。
(四)如果台湾可以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大陆即将到来可以预见的巨大变化,必然是充分利用自己与中国大陆的特有历史、文化、民族与地理的优势,深度、全面而精准地认识其变化,分析其影响,把握其机会,以提升和发展自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台湾之意义
(一)面对中国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少年真不能袛听任少数政客和自媒体的舆论,袛想做吃瓜旁观者,甚至是抹黑的阻挠者,最终吃亏的必定是自己。应该走出自己的小圈圈,认真而客观去认识中国大陆,做自己未来的参与者、决定者。
(二)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少年简单地、智慧地思考一下,对于全面现代化的中国大陆,台湾必要作出新选择:如果你将之视为敌人,那么你能不焦虑吗?你会有安全吗?反之,你需要焦虑吗?你能不安全吗?
(三)最重要的是,台湾人民都要自主性,如今的台湾其实是生活在集体被殖民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之下,而正是台湾官方阻止了我们的反省和反思,以致于我们看到美国的AIT代表五月底公开说台湾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仍然相对较低,华府并不急于向台湾发送新冠疫苗,台湾青年不知道愤怒;日本政府决定排放福岛核事件污染的核废水时,台湾驻日代表为其辩护,台湾人民也没有反对;足证台湾的“病情”。而台湾之所以在政治的表现上,如此之扭曲,其原因还在于台湾长期处在被殖民地位,先是日本,后是美国;特别是长期与大陆敌对,也就长期需要依靠帝国主义。此外,以往台湾的发展没有其他参照系,又将“西方化”视为“现代化”唯一途径。久而久之,便全方位将西方视为标杆。但如今一个真正有主体性的台湾人,应该看到人类现代化的其他可能,从而反省台湾现状:
第一在制度选择上,台湾应该反省照搬照套西方的选举政治,给台湾人民的发展提供的是危机或机会?为什么台湾人民迄今怀念非民选的蒋经国时代?
第二在自主性的追求方面,台湾在处理自身事务的自主性上是增加了或减少了?人民对涉关自己利益、安全、健康方面是自主了或是被作主了?
第三在社会的氛围上,西方的所谓数人头的政治,是使社会更加安全、人民之间是更加和谐了或是日益焦虑了?
第四在世界范围内,台湾民众所最在意的“台湾地位”是提升或下降?当台湾在心态选择上,甘为帝国主义效命,全力协助帝国主义反中反华之后,台湾的回报是什么?趁着在中华民族现代化征程中,台湾人回归自己祖先的族群,重返自己民族本色,在中华民族内发光发热,而且安全自信地立足世界做台湾的中国人,不才是光宗耀祖、顶天立地的正道吗?
第五在百年的变局中,台湾真的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如何站队,如何抉择。从中共公布的“规划和纲要”,台湾更应该立即从战术选择台湾往后十年应走的道路,战术选择决定后数年台湾的存在方式,战略的思考更确定台湾人民的安全与福祉。
“规划和纲要”中说“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又说:“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
对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台湾应从理性而实用的角度去理解和参与,不能浪费自己的优势、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玩弄的棋子。从“规划和纲要”而言及对台湾而言,真心而认真去阅读和思考,妥善地运用处处机会,为台湾人民开创自主而自信的未来。
三、“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对台湾之机会
(一)何谓“机会”:机会是指台湾变化所形成的不同以往的情境;而“机遇”就是指行为者认识、把握了条件变化所形成的新情境,使得行为者达成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完成了自我提升的目标。
(二)“规划和纲要”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在以往的发展基础上,清清楚楚地公开宣示未来5年中国的作为和目标,亦即中国大陆承诺要作出的改变。而以中国的体量,则中国的“变”,当然就是世界的机会,人类的机会。而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变”中,原本就有其地缘、文化之便利,其“机会”自然更多,更快,也更大。
(三)从“规划和纲要”的数万余字的内容来看,一般而言,最容易看到的就是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合作、海洋合作、文娱服务等等领域,毫无疑问在全面现代化发展中,这些都是现代化显性的、有形的机会,当然是台湾必须努力争取的目标,因为投资报酬率高,需求量也大,当然是台湾进一步发展很好的机会,然而,以当前可预见到的两岸关系来看,这些需要官方许可的领域,对台湾的各行各业而言,这些“机会”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机会,并不会成为台湾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