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新时代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五点观察

朱卫东(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大庆7月23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日前在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上谈及其对“新时代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观察,主要有,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下融合发展的主要阻力在于台当局的抗拒排斥,长期看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融合发展是大陆新时代和平统一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以“通惠情”促融,创新思路,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推动构建相关制度机制、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他认为,在两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的大背景下,两岸融合发展举措多属于经济民生领域,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具有单向性特点,即主要由大陆单方实施推动而不是双方共同认可遵循推动的,当下大陆也只能做操之在我的部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排除各种干扰、克难前行,努力推进以两岸经济、社会、文教领域融合发展为内涵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为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造福两岸同胞而努力。

  朱卫东表示,去年10月,大陆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并列提出,表明大陆高度重视“两岸融合发展”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的战略作用,进一步凸显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朝向“融合发展”的历史任务与前进方向。

  “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朱卫东指出,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神圣使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必经阶段,也是必然要求。一方面,两岸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能够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充分的条件,融合发展是和平发展的高级阶段;另一方面,两岸和平发展一旦遭遇重大挫折,两岸政治对抗加剧,犹如今日蔡英文当局破坏和平发展大局,必然使两岸融合发展面临重大障碍,但同时,两岸民间往来与经济、社会、文教领域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也能够为融化政治坚冰、打破僵局创造必要条件。因此,两岸“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并行不悖,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作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其作用和影响深远。即使是非和平方式统一,两岸仍需在融合发展上做大文章、下大功夫,以逐步实现两岸民众的感情融合、利益融合与认同融合,达成心灵契合的完全统一。

  “当下融合发展的主要阻力在于台当局的抗拒排斥,长期看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朱卫东表示,目前,由于民进党当局单方面毁损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全力“倚美抗中”、“拒统谋独”,美国对华围堵遏制加剧,全面操弄“以台制华"的“台湾牌”,美台勾连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的态势逐步升级,岛内外“台独”分裂势力的抗拒排斥,不仅使两岸和平发展面临的风险显着上升,更使得两岸融合发展进程阻力重重。从中期的角度看,不利于两岸融合发展的消极负面因素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何在“台独”分裂势力阻挠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这一战略,考验我们的智慧、定力和耐心。长期看,两岸民间往来和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合作潜力巨大,动力澎湃、空间广阔,两岸交流合作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频度、力度,乃至时间跨度,离两岸统一所具备的感情融合、利益融合与认同融合仍有较大的距离。

  “融合发展是大陆新时代和平统一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朱卫东说,自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两岸融合发展主张以后,大陆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2019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系统提出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五点重大主张,其中第四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中,进一步明确了通过融合发展充实和平统一内涵的诸多方面。其核心点是,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大陆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台湾民众有更多获得感。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单列专章,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作出战略部署安排,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划内容。2021年3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从近年来中共中央全会公报特别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一列重要讲话看,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习近平新时代国家统一方略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统一前而且统一后都要持之以恒地推动下去。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以‘通惠情’促融,创新思路,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朱卫东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融合发展重大主张后,大陆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排除各种干扰,努力为台胞台企来大陆生活、工作、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国台办、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这一战略,包括“31条措施”(2018年2月28日),“26条措施”(2019年11月4日),“11条措施”(2020年5月15日),“农林22条措施”(2021年3月17日)等,大陆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等也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在大陆巨大的制度优势推动下,惠台措施的落实不断增加覆盖面,取得新成效。比如,福建率先响应出台了“66条实施意见”,为实现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目标任务,福建立足应通尽通,在推进融合发展新路上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见实效,营造出“一家人、一家事、一起干“氛围,厦门也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受到了台胞、台湾企业界朋友的普遍欢迎。

  朱卫东表示,总的看,大陆通过持续出台实施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让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通过努力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和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让广大台胞更有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未来,大陆方面将根据既定的战略部署,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不仅要将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更要立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和大陆新发展阶段,契合台胞台企实际需求,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

  “推动构建相关制度机制、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朱卫东认为,构建制度机制,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行稳致远,就必须构建较为成熟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乃至“一国两制”方针法律化,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朱卫东提到,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其中第七条第六项涉台部分提出: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完善涉台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两岸人民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加强司法协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2019年,习近平在“1·2”对台重要讲话第四点中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划,包括:“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并提出“新五通”: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在金门、马祖,率先实现同福建沿海地区“四通”(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等,为下一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其中第十二部分提出,“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在新形势下提出了统一前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近程目标。

  朱卫东认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制度化进程是两岸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因为它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确保两岸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法律制度保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台湾当局的抗拒排斥,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生机勃勃的两岸关系实践、落后于两岸同胞的热切期盼。在两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的大背景下,两岸融合发展举措多属于经济民生领域,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具有单向性特点,即主要由大陆单方实施推动而不是双方共同认可遵循推动的,当下大陆也只能做操之在我的部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排除各种干扰、克难前行,努力推进以两岸经济、社会、文教领域融合发展为内涵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为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造福两岸同胞而努力。

朱卫东(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大庆7月23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日前在第四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上谈及其对“新时代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观察,主要有,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下融合发展的主要阻力在于台当局的抗拒排斥,长期看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融合发展是大陆新时代和平统一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以“通惠情”促融,创新思路,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推动构建相关制度机制、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他认为,在两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的大背景下,两岸融合发展举措多属于经济民生领域,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具有单向性特点,即主要由大陆单方实施推动而不是双方共同认可遵循推动的,当下大陆也只能做操之在我的部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排除各种干扰、克难前行,努力推进以两岸经济、社会、文教领域融合发展为内涵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为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造福两岸同胞而努力。

  朱卫东表示,去年10月,大陆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并列提出,表明大陆高度重视“两岸融合发展”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的战略作用,进一步凸显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朝向“融合发展”的历史任务与前进方向。

  “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朱卫东指出,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神圣使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必经阶段,也是必然要求。一方面,两岸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能够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充分的条件,融合发展是和平发展的高级阶段;另一方面,两岸和平发展一旦遭遇重大挫折,两岸政治对抗加剧,犹如今日蔡英文当局破坏和平发展大局,必然使两岸融合发展面临重大障碍,但同时,两岸民间往来与经济、社会、文教领域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也能够为融化政治坚冰、打破僵局创造必要条件。因此,两岸“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并行不悖,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作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其作用和影响深远。即使是非和平方式统一,两岸仍需在融合发展上做大文章、下大功夫,以逐步实现两岸民众的感情融合、利益融合与认同融合,达成心灵契合的完全统一。

  “当下融合发展的主要阻力在于台当局的抗拒排斥,长期看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朱卫东表示,目前,由于民进党当局单方面毁损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全力“倚美抗中”、“拒统谋独”,美国对华围堵遏制加剧,全面操弄“以台制华"的“台湾牌”,美台勾连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的态势逐步升级,岛内外“台独”分裂势力的抗拒排斥,不仅使两岸和平发展面临的风险显着上升,更使得两岸融合发展进程阻力重重。从中期的角度看,不利于两岸融合发展的消极负面因素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何在“台独”分裂势力阻挠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这一战略,考验我们的智慧、定力和耐心。长期看,两岸民间往来和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合作潜力巨大,动力澎湃、空间广阔,两岸交流合作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频度、力度,乃至时间跨度,离两岸统一所具备的感情融合、利益融合与认同融合仍有较大的距离。

  “融合发展是大陆新时代和平统一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朱卫东说,自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两岸融合发展主张以后,大陆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2019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系统提出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五点重大主张,其中第四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中,进一步明确了通过融合发展充实和平统一内涵的诸多方面。其核心点是,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大陆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台湾民众有更多获得感。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单列专章,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作出战略部署安排,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划内容。2021年3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从近年来中共中央全会公报特别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一列重要讲话看,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习近平新时代国家统一方略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统一前而且统一后都要持之以恒地推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