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应多维度解读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

(图片来源:会议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实习记者 王嘉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专家王立华,日前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党史中看百年“主题系列讲座,解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已经是一位老者了,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百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基础但又很重要的问题。”王立华认为,我们应当明确的首要问题是:理解建党百年的历史定位。“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句话不单单是一个口号,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千年基业的雄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王立华认为,从历史上看,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内,任何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都要经历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将经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一百年是初级阶段和起步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

  王立华认为,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可以摸索出国家兴衰的规律。他注意到在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强大的王朝,比如秦与两汉、隋与唐。如果根据这样的规律,那么经历了民国的动乱后,中国现在应当处于一个强大的、具有生命力的、全新的历史时期。”

  “看衰中国的人不少,但历史却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他说。

  中国共产党立足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但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怀有忧患意识。王立华指出,我们的发展速度确实追上了时代,只要我们齐心合力,继续努力,本世纪中叶必然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历史上很多大国曾盛极一时,最终却灰飞烟灭。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中国共产党有巨大的成就,也遭遇过不小的挫折,并在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我们更应当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现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七一讲话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谈到如何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时,王立华说:“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应当有一种大历史观,一种大时间跨度的视野和气魄。”在此,王立华将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概括为:一个主题,一个精神,九条史鉴。

  一个主题指的是,总结建党百年历史,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王立华强调,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四项伟大成就:一是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宣告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二是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宣告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宣告了改革开发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四是自信自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视野、伟大梦想,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宣告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紧接着,王立华以发电量为参考指标,认为发电是一个瞬时性的,难以保存,供给、输送、需求动态平衡的过程,是工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以发电量的视角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四个历史时期。

  他随后列举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发电量数据:1950年,美国的发电量是中国的84倍。1975年,美国的发电量是中国的10倍。这一差距直到2010年被追平,同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从此以后,中国的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美国与我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到2019年,中国发电量是全球发电量的27%,是美国的1.75倍,相当于除美国外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发电量总和。疫情袭来后,全世界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上的萧条,而中国却迅速控制了疫情,快速实现了复工复产。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增长。同一时期中国的用电量是美国的1.96倍,其中工业用电是美国的4.73倍。王立华总结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而发电量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我们应当关注这些关键性的数据。”

  一个精神指的是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到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王立华说:“在此之前,我们有很多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梳理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的根本。”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党,是为人类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怕牺牲一切,为真理献出一切的党。王立华认为,这份伟大与光荣世所罕见,建党精神则总结出了我党百年来深刻的经验,我们在继续往前走不能忘记根本性的原理、原则。

  王立华随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九条史鉴。“回顾历史从来不是说回头看看我们干了什么就可以,中华民族一向是以史为鉴的。”分别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新的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符合人民利益的就做,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改。王立华认为,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政治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结合的宝贵思想结晶,这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伟大征程的思想法宝。

  最后,王立华再次强调,我们可以按照“一个主题,一个精神,九大史鉴”的方法,从不同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进行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认识。我们更应当树立一种大历史观,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紧密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图片来源:会议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实习记者 王嘉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专家王立华,日前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党史中看百年“主题系列讲座,解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已经是一位老者了,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百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基础但又很重要的问题。”王立华认为,我们应当明确的首要问题是:理解建党百年的历史定位。“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句话不单单是一个口号,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千年基业的雄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王立华认为,从历史上看,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内,任何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都要经历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将经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一百年是初级阶段和起步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

  王立华认为,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可以摸索出国家兴衰的规律。他注意到在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强大的王朝,比如秦与两汉、隋与唐。如果根据这样的规律,那么经历了民国的动乱后,中国现在应当处于一个强大的、具有生命力的、全新的历史时期。”

  “看衰中国的人不少,但历史却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他说。

  中国共产党立足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但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怀有忧患意识。王立华指出,我们的发展速度确实追上了时代,只要我们齐心合力,继续努力,本世纪中叶必然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历史上很多大国曾盛极一时,最终却灰飞烟灭。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中国共产党有巨大的成就,也遭遇过不小的挫折,并在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我们更应当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现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七一讲话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