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宗:中美互跳探戈 寻求实质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文宗(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7月20日电(中评社报道组)7月上旬,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之道”为主题的中评智库思想者论坛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主持,七位中美问题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拜登政府的3C组合策略、中美关系未来走势和中国的应对等问题深入交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文宗表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拜登政府的外交和对华政策服务于其国内政策。拜登政府执政半年,内外政策基本展开,主要方向和内容与其2020年大选期间的竞选纲领一致,思路和举措相较特朗普政府更清楚,更成系统,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是全面增强美国自身的实力,第二是巩固盟友、争取伙伴国并“重返”国际机制,第三是聚焦中国并进行激烈的战略竞争。

  首先,拜登试图以“三大计划”为核心增强美国自身的实力。这三大计划分别为“美国救助计划”“美国就业计划”和“美国家庭计划”,三者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救助计划实施后,美国抗击疫情取得一定效果,正告别非常时期,经济和社会走向正轨。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迅猛发力,经济增速较快,还出现了通胀。就业计划正在国会经受“打磨”,其力图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和科技投资夯实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创造大量就业。其中,基建着眼于创造蓝领就业机会,科技投资旨在创造“21世纪的高薪就业机会”。家庭计划实际上是一次社会安全网路的巨大扩张,目的是增加对儿童、妇女、工薪家庭、中低收入群体的各种福利保障来扩大社会总需求。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及控制联邦政府债务膨胀的速度,拜登在三大计划中塞进了税改计划。税改方向是废除特朗普2017年的减税法案,提高对大企业和富人的税率,并推动全球企业最低税。这实际上是要改善“二次分配”,通过劫富济贫缓解美国惊人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从性质上看,这些施政力图对矛盾重重的美式资本主义进行一次进步主义改革,延续了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的思路。如果相关计划不打折扣地被国会通过并落实,会部分缓解美国严重的社会矛盾。拜登政府认为中产阶级萎缩和制造业衰落是美国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粹主义高涨、国际影响下降,甚至国内出现政治危机的主因,相关施政就是要祛除病根。问题在于共和党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和选民会持续反对,拜登的就业和家庭两大计划推进不会顺利。

  其次,拜登竭力强化同盟体系、扩大伙伴网路和提升对国际机制的控制力。不管是升级美日澳印四边机制并注入更多实质性内容,还是重新塑造七国集团、欧盟和北约的方向,不管是拉抬韩国、土耳其的国际地位,还是积极影响东盟的战略选择,拜登高度重视外交的作用。对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等多边舞台,拜登政府改变前任“退群”“毁约”的做法,强调“美国回来了”。在此过程中,美国积极构建融军事、贸易、科技、价值观为一体的新联盟体系。由于美国实力仍然强大、同盟关系和国际机制的惯性,以及绝大多数盟国对特朗普单边主义阴魂不散的担忧,拜登的外交收到一定效果。与特朗普末期美国和盟友离心离德相比,美国国际影响力部分恢复。但同盟的维系和对国际机制的掌控,需要美国持续投入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在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支援不足的情况下,美国对盟国和部分国际机制的控制会遭到更多抵制和反弹。

  最后,拜登政府聚焦中国并展开激烈的竞争。美国增强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既是目标,也服务于和中国的竞争。华盛顿的高官经常讲美国要“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就是这个道理。拜登政府继承了前任的做法,将中国作为美国的首要战略对手并进行全方位遏制打压。拜登政府还提出“中产阶级外交”的概念,强调外交要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就业创造。这个中产阶级外交看似和中国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美国对华政策服务于国内中产阶级振兴。拜登曾表示“中国吃了美国人的午餐”,言外之意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中产阶级的膨胀是以美国中产阶级萎缩为代价的。拜登和前任一样,把全球化看成一个中国赚便宜、美国吃大亏的零和游戏。实际上,美国从全球化、从中国获得了巨大好处,问题在于美国自己没有处理好财富的分配问题。对美国政客们来说,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向中国转移矛盾。   张文宗表示,为了推动基建和科技投资,拜登以“中国威胁”为由进行国内动员。为巩固盟友和掌控国际组织,拜登政府大搞意识形态外交,将与中国的竞争扭曲为“民主对抗专制”,以此裹挟他国选边站队。为孤立中国,拜登还试图复活冷战期间的集团政治、撕裂国际社会,妄图把更多、更富、更强大的国家笼络到美国霸权羽翼之下,以确保未来长期竞争的赢面。在双边层面,拜登延续前任绝大多数对华政策,包括维持关税、科技脱钩、扩大制裁、在涉台涉港涉疆涉疫等议题上加大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力度等。当然,拜登政府更讲究传统外交精英的套路,反共调门有所降低,在台湾问题上也更理性,以期提升与中国竞争的效果。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对待中国要“在应该的时候竞争,在可以的时候合作,在必要时对抗”,这种多手战略的主轴是竞争,合作和对抗都服务于竞争,服务于提升美国竞争力和削弱中国竞争力。

  张文宗说,美国对中国的竞争战略,对中国形成了不小挑战,但中国有应对这一挑战的能力和意志。大国竞争的战略既有相似性,也有区别。中国在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的过程中,也在实施和美国类似的战略。中国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为和美国竞争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中国的内外战略未必指向和美国竞争,但实施的结果可以极大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美国压力。中国应对拜登政府以及美国更长期的遏压,至少在做三件事:

  第一件是继续聚焦发展,并探索更高效更安全发展的新途径。中国发展的目标、计划、手段等都非常清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就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不管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回圈,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准对外开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只要凝神聚力、百折不挠地实现既定目标,中国就能持续夯实和美国博弈的物质基础。中国产业链完整、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等,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了个好局。在此过程中,中国尤其需要注重科技发展,在利用后发优势和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在全民中培育和提升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让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社会形成创新合力。科技不仅是中美竞争的关键,也是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然,由于美国及其盟国给中国制造的困难增多,中国在发展中将给予安全更多关注,不断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水准。实现更安全发展、更高效发展、更注重成本控制的发展将是中国探索的新方向。
  
  第二件是构建有利发展环境,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周边是首要,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中国要阻止美国利用南海问题干扰和破坏中国和东盟的合作,确保中国东盟关系维持在稳定发展、互利双赢的轨道。大国是关键,需要继续重点经营和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是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继续深化这一关系有助于中国增强和美国博弈的筹码。中国需要尊重和照顾俄罗斯的合理关切,全面深化战略互信。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推动中欧关系缓和,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审批和落地,使中美欧三边关系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中欧经贸合作有利于中国,也有助于欧盟提升战略自主,维护欧洲的长远利益。在多边舞台,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对冲美国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构建小圈子维护霸权的行径。

  第三件是敢于斗争和善于合作。美国要维系的是霸权利益,中国要坚持的是发展权利,在涉及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问题上,中国没有多少退路。美国政客宣称要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获胜,从历史上看,这种获胜是以对手崩溃、被击败或经济停滞为前提的。因此,中国的退让甚至重大妥协都难以满足美国胃口。以斗争求生存则生存,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中国深刻认识到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正弘扬斗争精神,运用斗争智慧。同时,中国坚持以两手对两手,对于符合自身利益的中美合作保持开放和欢迎态度,力争和美国形成一个多重博弈和复杂博弈的态势。   张文宗最后总结,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中美激烈较量、关系恶化,由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并均着眼于长期博弈,两国保持接触和对话符合各自利益。中美未来的对话应聚焦结果导向,解决或管控存在的问题。中国对与美国的合作有一定期待,美国对于中国的合作也有需求。考虑到美国的选举政治,拜登政府在国内施政中始终有危机感。如果不能在2022年中期选举之前推动基建、科技和社保计划,如果无法让选民享受到政策好处,民主党有可能失掉对国会的控制权,并进而危及2024年大选获胜的前景。拜登能否聚焦国内议程,包括能否推动绿色基建、新能源发展和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重大进展,对其执政地位是有影响的。寻求与中国对抗,势必会壮大美国军工集团、压缩福利开支、延宕税改计划、恶化财政状况,这不利于提高民众福祉和扩大民主党的选民基础。近期美国国内有40多个团体致函拜登政府,呼吁其放弃对中国的新冷战,聚焦和中国合作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反映了美国进步派的诉求,也是拜登政府应该做的。在贸易问题上,如果中美相互减免关税,相信对美国扩大出口、振兴制造业和创造就业有帮助。如果拜登不能很好地处理国内问题,共和党和右翼民粹派等更极端的反华力量卷土重来,拜登的改革和中美关系都将受到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中美都有缓和关系的需要,两国相互“跳一段探戈”后开启新的实质性对话是可能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文宗(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7月20日电(中评社报道组)7月上旬,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之道”为主题的中评智库思想者论坛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主持,七位中美问题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拜登政府的3C组合策略、中美关系未来走势和中国的应对等问题深入交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文宗表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拜登政府的外交和对华政策服务于其国内政策。拜登政府执政半年,内外政策基本展开,主要方向和内容与其2020年大选期间的竞选纲领一致,思路和举措相较特朗普政府更清楚,更成系统,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是全面增强美国自身的实力,第二是巩固盟友、争取伙伴国并“重返”国际机制,第三是聚焦中国并进行激烈的战略竞争。

  首先,拜登试图以“三大计划”为核心增强美国自身的实力。这三大计划分别为“美国救助计划”“美国就业计划”和“美国家庭计划”,三者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救助计划实施后,美国抗击疫情取得一定效果,正告别非常时期,经济和社会走向正轨。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迅猛发力,经济增速较快,还出现了通胀。就业计划正在国会经受“打磨”,其力图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和科技投资夯实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创造大量就业。其中,基建着眼于创造蓝领就业机会,科技投资旨在创造“21世纪的高薪就业机会”。家庭计划实际上是一次社会安全网路的巨大扩张,目的是增加对儿童、妇女、工薪家庭、中低收入群体的各种福利保障来扩大社会总需求。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及控制联邦政府债务膨胀的速度,拜登在三大计划中塞进了税改计划。税改方向是废除特朗普2017年的减税法案,提高对大企业和富人的税率,并推动全球企业最低税。这实际上是要改善“二次分配”,通过劫富济贫缓解美国惊人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从性质上看,这些施政力图对矛盾重重的美式资本主义进行一次进步主义改革,延续了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的思路。如果相关计划不打折扣地被国会通过并落实,会部分缓解美国严重的社会矛盾。拜登政府认为中产阶级萎缩和制造业衰落是美国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粹主义高涨、国际影响下降,甚至国内出现政治危机的主因,相关施政就是要祛除病根。问题在于共和党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和选民会持续反对,拜登的就业和家庭两大计划推进不会顺利。

  其次,拜登竭力强化同盟体系、扩大伙伴网路和提升对国际机制的控制力。不管是升级美日澳印四边机制并注入更多实质性内容,还是重新塑造七国集团、欧盟和北约的方向,不管是拉抬韩国、土耳其的国际地位,还是积极影响东盟的战略选择,拜登高度重视外交的作用。对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等多边舞台,拜登政府改变前任“退群”“毁约”的做法,强调“美国回来了”。在此过程中,美国积极构建融军事、贸易、科技、价值观为一体的新联盟体系。由于美国实力仍然强大、同盟关系和国际机制的惯性,以及绝大多数盟国对特朗普单边主义阴魂不散的担忧,拜登的外交收到一定效果。与特朗普末期美国和盟友离心离德相比,美国国际影响力部分恢复。但同盟的维系和对国际机制的掌控,需要美国持续投入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在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支援不足的情况下,美国对盟国和部分国际机制的控制会遭到更多抵制和反弹。

  最后,拜登政府聚焦中国并展开激烈的竞争。美国增强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既是目标,也服务于和中国的竞争。华盛顿的高官经常讲美国要“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就是这个道理。拜登政府继承了前任的做法,将中国作为美国的首要战略对手并进行全方位遏制打压。拜登政府还提出“中产阶级外交”的概念,强调外交要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就业创造。这个中产阶级外交看似和中国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美国对华政策服务于国内中产阶级振兴。拜登曾表示“中国吃了美国人的午餐”,言外之意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中产阶级的膨胀是以美国中产阶级萎缩为代价的。拜登和前任一样,把全球化看成一个中国赚便宜、美国吃大亏的零和游戏。实际上,美国从全球化、从中国获得了巨大好处,问题在于美国自己没有处理好财富的分配问题。对美国政客们来说,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向中国转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