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煌:大陆十四五规划与台湾机会
中评社香港6月13日电(记者 沈而忱)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教授日前在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通过网络视频发表主题演讲,详细分析了大陆“十四五”规划与台湾的机会。杨开煌认为,台湾应该理性认识中国大陆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充分利用自己与大陆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与地理优势,深度、全面而精准地认识其变化,分析其影响,积极把握和参与大陆的现代化进程,并藉以提升和发展自己。
杨开煌说,大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是中华民族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之路径和蓝图。而中国的现代化以自己的发展路径向世界展现了非西方帝国殖民主义的发展模式。从规模来看,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世界第一次有国家带十四亿规模的人口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新模式;从方法来看,中国采取了独立自立、弯道超车,挖潜创新等方法,进行国家的现代化。
杨开煌认为,以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不断释放出红利和能量,持续对世界形成全面、立体,快速的影响,成为百年变局的主要因素,并带给西方国家焦虑感。因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也是认识未来世界发展,及评估未来国际格局的重要依据和崭新草图。
杨开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台湾的意义后说,“如果台湾可以理性认识中国大陆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必然要充分利用自己与中国大陆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与地理优势,深度、全面而精准地认识其变化,分析其影响,把握其机会,提升和发展自己。”他认为,台湾长期处在殖民地位,长期依靠帝国主义,将“西方化”视为“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台湾应该看到人类现代化的其他可能,从理性而实用的角度去理解和参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能浪费自己的优势,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玩弄的棋子。
谈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对台湾的机会,杨开煌表示,在“规划和纲要”第六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中,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便可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要进行“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人才培养之外,“规划和纲要”还提出要“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准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人才的培养正是台湾的强项,如果台湾的各个大学真诚地为自己的学生打算,想让他们未来在华人社会,乃至全世界的舞台有自己的竞争力,那就应该深入理解“规划和纲要”,针对中国大陆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设计相应的内容、调整原本的课程、提供有效的地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未来中国大陆现代化征程中需要的“人才”。
杨开煌续指,另一个“机会”在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规划和纲要”的第十篇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第34章第1节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第2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讨论,有一大批教授都是为中国社会科学作出贡献的大师,他们的经验必然可以成为如今的参考。
“规划和纲要”第62章题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杨开煌提到,北京对两岸关系的思考,并不被当前的台独当局所左右,而是从布局两岸统一的角度来思考应有的对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的角度,倡议“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人文交流”,支持福建省为探索试验新高地,鼓励人才交流,推动两岸在制度不同之下的相互理解。这些倡议看似与当前的两岸关系的氛围不相吻合,实则展现了北京已经推动“和平统一”政策的战略布署。
“目前‘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提供台湾人民参与‘规划和纲要’的‘机会保证’和‘机遇保障’。”杨开煌说,“规划和纲要”结合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努力,“和平统一”的民族需要,在对把握形势有主动权和主导权自信的情况下,提供台湾人民“解放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如果台湾人民看懂了、理解了、把握了、参与了,两岸人民能够交流,两岸社会就能够融合。
杨开煌教授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历任财团法人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董事兼资深执行顾问、中国大陆研究学会理事长、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兼大陆教育交流处处长、东华大学公共政策所教授兼大陆研究中心主任、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文化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擅长社会科学质化研究方法、两岸关系专题研究、中共政治专题研究、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政策研究等范畴的研究与教学专长。
中评社香港6月13日电(记者 沈而忱)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教授日前在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通过网络视频发表主题演讲,详细分析了大陆“十四五”规划与台湾的机会。杨开煌认为,台湾应该理性认识中国大陆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充分利用自己与大陆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与地理优势,深度、全面而精准地认识其变化,分析其影响,积极把握和参与大陆的现代化进程,并藉以提升和发展自己。
杨开煌说,大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是中华民族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之路径和蓝图。而中国的现代化以自己的发展路径向世界展现了非西方帝国殖民主义的发展模式。从规模来看,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世界第一次有国家带十四亿规模的人口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新模式;从方法来看,中国采取了独立自立、弯道超车,挖潜创新等方法,进行国家的现代化。
杨开煌认为,以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不断释放出红利和能量,持续对世界形成全面、立体,快速的影响,成为百年变局的主要因素,并带给西方国家焦虑感。因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也是认识未来世界发展,及评估未来国际格局的重要依据和崭新草图。
杨开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台湾的意义后说,“如果台湾可以理性认识中国大陆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必然要充分利用自己与中国大陆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与地理优势,深度、全面而精准地认识其变化,分析其影响,把握其机会,提升和发展自己。”他认为,台湾长期处在殖民地位,长期依靠帝国主义,将“西方化”视为“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台湾应该看到人类现代化的其他可能,从理性而实用的角度去理解和参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能浪费自己的优势,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玩弄的棋子。
谈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对台湾的机会,杨开煌表示,在“规划和纲要”第六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中,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便可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要进行“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人才培养之外,“规划和纲要”还提出要“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准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人才的培养正是台湾的强项,如果台湾的各个大学真诚地为自己的学生打算,想让他们未来在华人社会,乃至全世界的舞台有自己的竞争力,那就应该深入理解“规划和纲要”,针对中国大陆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设计相应的内容、调整原本的课程、提供有效的地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未来中国大陆现代化征程中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