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和平发展论坛在港举办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6月12日电(记者 沈而忱 梁帆)6月11日,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在香港举行。论坛以“十四五”规划与港台发展机遇为主题,邀请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中联办副主任杨建平、和发会创会会长陈守仁、和发会会长林广兆、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中国银行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孙煜、和发会理事长陈赵满菊、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等担任主礼嘉宾。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以视频方式发表主题演讲,中评社社长郭伟峰、和发会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王春新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陈赵满菊致欢迎辞时表示,“十四五”规划是国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就“十四五”规划对港台发展机遇进行全面探讨、分析和讲解,将使我们更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抓住国家历史发展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促进港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主旨演讲时指出,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轨迹告诉我们,面向国际是必须的,紧靠国家是根本的。国家发展新局本身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定位也非常清楚:一方面,支持香港继续发展传统优势范畴,包括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加进了三个“中心”和一个特殊“地位”,分别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这些都是香港有相对优势的范畴,都大有发展潜力。香港会抓紧“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作为最佳切入点,发挥优势。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以《“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重点与前景》为题进行线上发言。他指出,中国可以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来攻关克难,解决美国的“卡脖子”问题。因此他预判,到203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两万三千美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的一半,GDP总量会是美国的两倍,沿海省市的产业和技术跟美国处于同一水平,美国利用科技优势“卡脖子”的问题将会解决,同时,中国中西部仍有后来者优势和增长潜力。届时,世界将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格局,产生稳定的国际政治跟经济结构。

与会嘉宾合影(中评社 沈而忱摄)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海峡评论》总编辑杨开煌,以《“十四五”规划与台湾的机会》为题进行线上发言。他提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必然深切影响未来世界格局,在此过程中,台湾必须选择,是成为一个参与者,还是旁观者,抑或是绊脚石。如果台湾人民足够理性,迫使台湾当局参与中国大陆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台湾的安全感必然得到提升;如果台湾抗拒中国大陆的现代化,那么台湾的焦虑就会与日俱增。“十四五”规划涉台内容证明了大陆牢牢掌握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大陆诚心诚意地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保证台湾人民有机会能够参与“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寻找台湾人民自己的机遇。他希望台湾人民能够读懂“十四五”规划背后的善意。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在现场作了题为《“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主题演讲。郭伟峰在演讲中指出,“十四五”规划具有两岸融合发展的最新意义,融合发展成为了统驭两岸关系全局的指导思想。在推动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的双发展策略之际,“融统”新模式呼之欲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遏制主权与领土的分裂之时,大陆就推进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人心的融合统一进程。“融统”新模式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第一,“融统”新模式需与国家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密切契合,是必不可少的和平统一新基础。第二,“融统”新模式是新发展观之下的国家统一观,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程度扩展国家统一战略空间的的基本路径。第三,“融统”新模式是对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再探索,是聚同化异的重要方式,为两岸完全统一创造条件和基础。第四,“融统”新模式必须以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为核心理念。第五,“融统”新模式是两岸人民福祉得以保障且不断提升扩大的政策基础。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和发会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王春新则着眼于香港,发表题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与香港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针对香港过去几年经济停滞不前提出建议。王春新认为,香港应突破“三元经济”(传统部门、金融部门及地产部门)结构。首先,香港应向创新经济转型,与大湾区加强合作,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顶尖的基础研究能力去补大湾区基础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大湾区高超的科技运用研究和产业化水准去补香港的短板,全力协助香港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其次,推动贸易物流,扩大内销,扩展“一带一路”市场,抓住内地加大开放带来的红利,促进香港贸易及物流行业发展。最后,将香港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强化人民币融资及交易功能、扩展内地及亚洲市场、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服务枢纽,最终把香港资本市场提升至世界级水准。

  全国政协常委吴良好、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施子清、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陈亨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邱伟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苏永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副监事长沈墨同、中银香港财务总监隋洋、中银香港企业文化总监高兆刚等嘉宾出席论坛。

  论坛由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陈淑琬小姐主持。

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陈赵满菊致欢迎辞(中评社 沈而忱摄)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以《“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重点与前景》为题进行线上发言(中评社 沈而忱摄)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海峡评论》总编辑杨开煌,以《“十四五”规划与台湾的机会》为题进行线上发言(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作题为《“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主题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王春新发表题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与香港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创会会长陈守仁先生致送感谢状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中评社 沈而忱摄)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代表主办机构致送纪念品予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银孙煜总裁接受(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联办副主任杨建平致送纪念品给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联办副主任杨建平致送纪念品给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王春新博士(中评社 沈而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