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如何进行三转变?国家卫健委答中评

李斌(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予以说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接受中评社记者提问,他表示,《意见》中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是公立医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现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中评社记者提问说,我们注意到《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包括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请问如何理解这“三个转变”?

  李斌表示,“三个转变”是公立医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现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是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我国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公立医院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发展、能力水平发展、服务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医院管理的基础精准到科室、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激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内生动力,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吹风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三是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把医院资源配置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向人力资源发展,从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来入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解决临床重大疑难问题入手,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不断推动医学技术进步,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李斌(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予以说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接受中评社记者提问,他表示,《意见》中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是公立医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现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中评社记者提问说,我们注意到《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包括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请问如何理解这“三个转变”?

  李斌表示,“三个转变”是公立医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现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是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我国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公立医院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发展、能力水平发展、服务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医院管理的基础精准到科室、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激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内生动力,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