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总结港台沪学者十共识六建言

港台沪三地学者相约云端,探讨中美博弈下两岸关系与港台关系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致远基金会协办的港台沪学者研讨暨“讲客堂”第八讲“2021中美博弈下的两岸关系与港台关系”27日下午举行,来自香港、台湾、上海的专家学者“云”上相聚,对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及港台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荣誉顾问仇长根在总结发言时指出,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将会持续激烈,“硬碰硬”将会成为新常态,但中国具有较大主动权,“制中、遏中”战略不合时代朝流。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决定两岸关系及港台关系的走向,但无论怎样发展,港台关系都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即港台关系必须依附在两岸关系的大框架之内;坚持“九二共识”,与中央保持一致。

  在三地学者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交流之后,仇长根就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各位学者的发言内容及意见建议作出总结。仇长根表示,此次研讨主要有四大背景:首先,中国大陆“两会”圆满结束,“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迈入开局之年,大陆牢牢掌握并主导两岸关系。其次,美国新政府上台不久,两国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虽然针锋相对,但对话总比对抗好。其三,美欧等反华势力别有用心,对港台、新疆、西藏等问题说三道四,以所谓“人权”对中国实施制裁,后新冠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角逐激荡,变幻莫测。其四,我们期待两岸“春暖花开”,但现实是“乍暖还寒”,台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与挑战,依然存在。

  仇长根说,此次研讨主要聚焦两大方面:一是,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港台关系等“三大关系”的研判;二是,对中美、美俄、美欧等大国博奕与决策的分析。各位学者的发言,客观、理性、务实,探讨时局前景,前瞻未来走向,共同建言献策。

  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仇长根总结了十点共识:

  第一,中美关系是左右台海局势的核心问题和关键因素。拜登新政府上台后并没有改变对华“强硬”政策,美国《国安战略临时指南》出台,标志着中美俄三个大国关系互动变化,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未来如何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第二,美国重建“联盟体系”遏制中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希望变“单打独斗”为“结盟群殴”,拉拢欧亚盟友共同“施压、挤压”或“影响、削弱”或“牵制、遏制”中国,但力不从心,大部分欧亚国家也不完全认同,各国同中国相互依赖很难分割。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与欧亚国家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拿“台湾牌”遏制中国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作总结发言

  第三,美国将以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为应对中国主轴。对中政策逐渐明朗,大体可以“三段论”之:政治上,尊重体制差异、制式抗议;安全上,联合与盟国共同防范;经济上,加强实力升高竞争。拜登25日首个记者会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美国必须投资自己,重建联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第四,“美国优先”也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决策思维。“竞争与合作”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轴。用布林肯的话就是,“该竞争就竞争,该合作就合作,该敌对就敌对”。“抑制”和“脱钩”是美国对中国经贸政策的主要内涵,但政策尚未具体成形。民进党的对外经贸基本上采取“跟着美国政策走”的发展策略,如此台湾被边缘化的危机,日益加深。

  第五,美国与欧亚国家对华(对台)战略的定位有所不同。美国奉行“一中”政策,“台独”无机可趁,“独梦”难以实现。但美国难改长期实施的“以台制华”战略,视台湾为牵制、遏制中国的棋子和工具。欧洲国家基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顾及自身利益而与美国保持距离;也不会盲目选边站配合美国打“台湾牌”。

  第六,未来中美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将会持续激烈。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战略机遇期将进一步面临严峻挑战。从另一方面看,中美关系出现新的“气候变化”与转机。中美两国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和重要分歧难以解决,但重启中美战略对话,坦率的、建设性的、有益的沟通值得肯定。美国没有绝对放弃合作,显示出对华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七,中美之间明里暗里的“硬碰硬”将会成为新常态。美国已意识到,中美力量对比,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已朝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东升西沉”的历史大潮扑面而来。世界权力数百年来一直在西方几个大国之间轮流“倒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势力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美相向而行,寻求合作,符合两国利益。

  第八,中美两国战略竞争,中国仍然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难以忽视;美国与欧亚国家本身存在重大利益分歧;欧亚国家担忧中美激烈“竞争”失控转为“冲突”包括“风险极高的台湾”。俄罗斯将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依托,中俄组合,团结如山。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双遏制”,势必进一步促使中俄关系延伸出更多的内生动力。

  第九,美国与欧亚国家“制中、遏中”战略不合时代朝流。美与欧亚国家对华战略定位的“共性”为:以常态化的牵制、遏制战略为主,同时防范性、选择性地与中国合作。但遏制、封杀中国发展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各国不可能视而不见;中国的发展将给美欧及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没有、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研讨会香港现场(中评社 沈而忱摄)

  第十,坚持“九二共识”是港台关系正常发展的必要保证。港台关系从根本上讲“钱七条”是基础,“九二共识”更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决定两岸关系及港台关系的走向。而无论如何两岸关系及港台关系的定位,都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即港台关系必须依附在两岸关系的大框架之内,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坚持“九二共识”,与中央保持一致,是港台关系正常发展的必要保证。
  
  最后,仇长根归纳了各位与会者提出的六点建言:

  一是,大陆需要坚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有望双方继续高层战略。面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复杂局面,既要看到中美难以调和的矛盾,同时也要看到合作的空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继续推进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中美俄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是,中国的“战略定力”应锁定已经取得的阶段性胜局。中美双方都不指望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都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基本形态,具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塑造力。这种塑造力需要善加利用,尤其在拜登政府举棋不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中国有条件“以静待动”,以既定战略定力,回应美国的战略耐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相处的大道和正道。

  三是,“两岸一国”提法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大陆除坚持“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外,要强调“两岸一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同时,“两岸一国”可望杜绝台湾再有人以美、日为“抗中、拒统”的靠山。在探索、设计“两制”台湾方案之前,必须先确立“两岸一国”,否则根本无从谈起。

  四是,化解两岸僵局,大陆“大门”始终畅开。未来中美、中欧竞争与合作不可避免。当然应该是理性、公平的竞争;互利、双赢的合作。“台独”无机可趁,大陆决不允许,国际社会也不会支持。民进党当局应认清时局,好自为之。要想两岸“春暖花开”,必须有“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也可以说是大陆的底线。

  五是,化解两岸僵局,力推台湾融入“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中可以大有作为,两岸有识之士应积极努力,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用好“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性“机会之窗”。民进党当局应面对现实,走“倚美谋独”这条路,恐怕结果是一场“恶梦”。要放弃人为设置的政治障碍,多为台湾民众福祉着想。

  六是,要根据大小环境的不同变化,灵活掌握斗争艺术。两岸要全面交往,和睦相处,力促合宜进程;真诚对话,和谐沟通,达到合作共赢;不忘初心,和平过渡,实现合体目标。既要坚定“时”与“势”在我的战略自信,又须保持清醒、坚守底线、善于斗争、掌握主动。在原则不变的情况下,空间上应“张弛有度”。要使广大台湾同胞真正认识到,两岸只有共赢,才能共存。

研讨会香港现场合影(中评社 沈而忱摄)

港台沪三地学者相约云端,探讨中美博弈下两岸关系与港台关系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致远基金会协办的港台沪学者研讨暨“讲客堂”第八讲“2021中美博弈下的两岸关系与港台关系”27日下午举行,来自香港、台湾、上海的专家学者“云”上相聚,对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及港台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荣誉顾问仇长根在总结发言时指出,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将会持续激烈,“硬碰硬”将会成为新常态,但中国具有较大主动权,“制中、遏中”战略不合时代朝流。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决定两岸关系及港台关系的走向,但无论怎样发展,港台关系都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即港台关系必须依附在两岸关系的大框架之内;坚持“九二共识”,与中央保持一致。

  在三地学者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交流之后,仇长根就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各位学者的发言内容及意见建议作出总结。仇长根表示,此次研讨主要有四大背景:首先,中国大陆“两会”圆满结束,“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迈入开局之年,大陆牢牢掌握并主导两岸关系。其次,美国新政府上台不久,两国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虽然针锋相对,但对话总比对抗好。其三,美欧等反华势力别有用心,对港台、新疆、西藏等问题说三道四,以所谓“人权”对中国实施制裁,后新冠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角逐激荡,变幻莫测。其四,我们期待两岸“春暖花开”,但现实是“乍暖还寒”,台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与挑战,依然存在。

  仇长根说,此次研讨主要聚焦两大方面:一是,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港台关系等“三大关系”的研判;二是,对中美、美俄、美欧等大国博奕与决策的分析。各位学者的发言,客观、理性、务实,探讨时局前景,前瞻未来走向,共同建言献策。

  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仇长根总结了十点共识:

  第一,中美关系是左右台海局势的核心问题和关键因素。拜登新政府上台后并没有改变对华“强硬”政策,美国《国安战略临时指南》出台,标志着中美俄三个大国关系互动变化,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未来如何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第二,美国重建“联盟体系”遏制中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希望变“单打独斗”为“结盟群殴”,拉拢欧亚盟友共同“施压、挤压”或“影响、削弱”或“牵制、遏制”中国,但力不从心,大部分欧亚国家也不完全认同,各国同中国相互依赖很难分割。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与欧亚国家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拿“台湾牌”遏制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