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历史总要前进 难关终将渡过

宋涛(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 海涵)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8月31日出席“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高端智库云端论坛,并致开幕辞。在致辞中,就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和制度差异、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宋涛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坚持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二是,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三是,坚持求同存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公正合理;五是,坚持责任共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宋涛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席卷全球,对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给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增添了诸多的变数,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疫情更加证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发展前途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今天出席论坛的既有知名的政治家,也有许多有影响的智库学者。大家长期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长期思考因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战略性问题,借此机会,我愿就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和制度差异,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大家分享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宋涛说。

  第一,坚持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宋涛表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紧密。面对战乱动荡、流行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各种威胁,以及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乱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期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一些人把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污名化,企图在国际上制造分裂,严重影响国际合作,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我们期待各国都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中方一道倡导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霸凌行为,不断凝聚携手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国际合力。

  第二,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宋涛表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是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近年来面对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国家试图用保护主义甚至脱钩的方式解决,动辄挥舞单边制裁的大棒,把国家安全泛化、把经贸合作政治化,这些举动找出的病根、开出的药方,注定得不偿失。分裂孤立解决不了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重要平台。我们期待各国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共同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第三,坚持求同存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宋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们认为,各国完全有权利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那些以意识形态划线大搞双重标准,强行输出制度模式的言行,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人类历史昭示我们,每当各国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世界就会迎来和平与发展。每当陷入意识形态对立,世界往往出现冲突和纷争。我们期待大家积极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通过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第四,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公正合理。宋涛说,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联合国宪章集中体现了国际社会关于多边主义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近年来少数国家对国际的规则和机制和则又不和则弃,甚至大搞退群、毁约、欠费、搅局,严重冲击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始终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权威和作用。我们期待大家积极倡导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五,坚持责任共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宋涛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中美关系稳定,不仅事关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关乎世界和平发展大局。面对当前各类风险挑战,美方本应当担负起作为一个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中方及国际社会一道加强交流合作。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执政当局和一些政党单方面挑起事端,采取一系列错误言行,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异常紧张严峻的局面,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全面阐明了中方立场,在21世纪的今天,企图搞意识形态对抗和新冷战,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也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中方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期待大国和睦相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愿与美方共同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更好造福两国和世界。我们也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肩负起对全人类的使命担当。

  最后,宋涛表示,历史总要前进,时代总要进步。尽管当前面临一些新的风险挑战和复杂因素,但我们终将渡过难关,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各国智库学者发挥自身重要作用,积极促进团结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公平正义,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谏言发声,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宋涛(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 海涵)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8月31日出席“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高端智库云端论坛,并致开幕辞。在致辞中,就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和制度差异、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宋涛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坚持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二是,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三是,坚持求同存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公正合理;五是,坚持责任共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宋涛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席卷全球,对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给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增添了诸多的变数,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疫情更加证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发展前途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今天出席论坛的既有知名的政治家,也有许多有影响的智库学者。大家长期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长期思考因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战略性问题,借此机会,我愿就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和制度差异,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大家分享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宋涛说。

  第一,坚持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宋涛表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紧密。面对战乱动荡、流行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各种威胁,以及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乱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期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一些人把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污名化,企图在国际上制造分裂,严重影响国际合作,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我们期待各国都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中方一道倡导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霸凌行为,不断凝聚携手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国际合力。

  第二,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宋涛表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是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近年来面对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国家试图用保护主义甚至脱钩的方式解决,动辄挥舞单边制裁的大棒,把国家安全泛化、把经贸合作政治化,这些举动找出的病根、开出的药方,注定得不偿失。分裂孤立解决不了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重要平台。我们期待各国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共同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素描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