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研究
中评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研究 作者:王勇(厦门),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一体化平台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利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将为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出难得的新机遇和利好,为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有助于推动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促进大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大陆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大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利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生产效率。同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推动在闽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②。基于此,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有助于推动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促进大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大陆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大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新质生产力对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影响
(一)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③。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引领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向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促进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形态的涌现④;其次,从社会全面进步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使社会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很大程度提升了社会公平性和包容性,增进了公民福祉;再者,从文化繁荣发展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可以使信息技术革新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另外,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促进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也提高了国家的软实力。
与此同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⑤。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于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大陆目前亦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人才的界定,提出熟练技术工人和大国工匠等,同期,台湾则拥有成熟完整的技术工程师及技工体系,基于此,将成为大陆近期进一步调整的方向和拓展两岸合作的新领域。第二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是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涵盖两方面,一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内的实体形态生产工具。二是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在内的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第三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伴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劳动对象的拓展方向体现为:不断面向深空、深海、深地扩展,新的物质资料不断转化为劳动对象,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由此,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内涵即为发展创新性技术以形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间更有效的协调,其主要特征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先进生产力,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二)新质生产力对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将极大地推动大陆高质量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也将为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出难得的新机遇和利好,为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大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将为台企提供更多应用高新技术及设备创新发展的机遇,极大地鼓励和促进台企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上的投入与尝试,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台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陆在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拥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而台湾所具备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将为大陆与台湾的企业合作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有助于推动大陆与台湾的企业在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更多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技术和设备,共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而共同推动新兴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实现大陆与台湾的资源优势互补;再者,2024年大陆两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会吸引更多台湾科技界、金融界等相关产业领域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基于台青在生产链创新、绿色化等方面观念上拥有的比较优势和大陆完善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开展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嫁接⑥和创业。
二、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况
伴随着大陆“十四五”规划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大陆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在此情形下,大陆台企积极投资“智造”能力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例如: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运用自动化生产技术打造出多条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呈现为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车间将大尺寸液晶面板自动搬运上传送带,机械手臂则快速精确对其喷胶、固化等;2020年,该企业还成立数字化委员会⑦,专门负责规划、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大陆投资生产高端女装的台企欣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推进企业生产数字化应用和信息化改革,呈现为在生产车间里运用机器手开展刺绣和智能裁剪;此外,该企业于2020年在厦门积极打造智能化工厂,通过建立信息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对门店终端及市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反馈至研发设计、商品企划、采购、生产等环节,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体系、物流体系解决服装生产、供应链中的个性化、碎片化难题,提升了营运精细化程度;同时,该企业还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智能任务分配⑧,由机器人根据订单智能拣选、搬运、存储,实现新货入库、新货出库等业务多线程处理。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陆A股上市台企,携手IBM公司,推进全面数字化进程⑨,加速产业转型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期间,该企业积极推动包括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赋能、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等在内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从战略、研发、产销运营及支撑平台,分层构建数字化经营体系。
(二)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八方面:第一方面,部分大陆台企的系统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但数据质量问题却成为部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羁绊。一些台企的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决策失误和效果不佳。而且,数据孤岛现象也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利用,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第二方面,大陆不同产业、行业领域和各地区的台企数字技术发展不均衡。其中,第三产业领域的台企数字化发展较为超前,但第一、二产业领域的台企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方面,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大陆台企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对国外依赖性仍较大,对其数字化转型形成严重制约。第四方面,数字技术尚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地融入到台企经营中。制造业是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制造业台企数字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较多台企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仅停留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而企业生产的关键核心环节的数字化程度仍偏低。第五方面,大陆台企的产品供应链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台企所生产的数字产品技术专业性强、制造工艺复杂,整个产品供应链涉及多个国家、厂商,使得这些台企的生产设备和提供的服务易被攻击。例如:投资芯片制造业台企,其芯片生产线涉及50多个行业⑩、数千道工序,零部件供应商来自多个国家,供应链安全风险防范任务艰巨。第六方面,大陆中小型台企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目前,在大陆投资经营的中小型台企在进行数字经济转型时面临数字人才、数字转型规划以及缺乏产业典范等方面的挑战。第七方面,大陆台企推进数字化转型面临新型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秘密、数据权益等新的知识产权类型,当前对台企在大陆投资经营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对数据权益等新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需有效优化。第八方面,部分大陆台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抵触方面对数字化转型形成障碍。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但部分在大陆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台企仍然采用层级式组织结构,导致信息传递缓慢、决策效率低下。这种企业组织结构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协作,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难以迅速做出反应。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是一场文化变革,部分台企的员工由于害怕失去现有利益或担心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抵触心理。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其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已成为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力量。这种配置包括传统的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土地的优化使用,还涉及数据、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资源被视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将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为劳动过程提供了除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的生产要素,以数据为核心实现了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同时,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价值的数据,不仅会催生大数据产业,增加了新的专业化分工环节,而且对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亦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不断提升各类生产要素的数智化水平⑪,由此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基于上述,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同时,需搭建跨区域与跨主体的数字平台,强化数字化要素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本、人力向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创新等领域倾斜;第三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致力于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融通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大、中、小型台资企业、其他内外资企业的研发资源,实现数据等创新资源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弥补基础创新和产品开发之间的空白地带,同时,推动大陆台企作为产业主体与其他在大陆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强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四方面,资本与技术的整合至关重要,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化改革,从而更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引向创新领域,特别是支持初创和技术型大陆台资企业,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以促进大陆台资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大陆台企数字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要素产业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注入持久的创新活力与动力。该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涵盖:创新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创新资本的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的集聚、创新合作的深化、创新文化的培育等五方面,将极大地促进大陆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优化配置和迭代升级,从而加速创新成果的产生和产业应用。
第一方面,创新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为大陆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为台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战略方向和制度保障。大陆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推动数字技术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明确创新政策的重点领域和优先级。同时,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出台税收优惠、研发资金补助、政府采购优先等推动台企扩大数字产业投资的创新激励政策措施,为台企和研究机构提供经济激励,从而降低台企研发数字技术的成本和风险,激发台企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力。而且,这些政策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确保台企开展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科技研发活动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为台企开展数字产业投资创新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有利于形成台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好“生境”,将激励更多的台企和来大陆投资创业的台青积极投身于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有助于加速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此外,创新法律体系的建设,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律的深度完善和严格执行,将很大程度上保护创新者的利益,确保其能从自身的创新研究中获得合理的回报,极大地增强台企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吸引更多的台企和台青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投资。
第二方面,创新资本的引导和支持为大陆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推动开展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由于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推动迈向科技前沿的基础,因此,加大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投资,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为此,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台企不断增加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支持高新技术台企和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有助于提升台企的技术供给水平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而台企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将直接影响大陆城市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升级。与此同时,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通过对台企和来大陆投资创业的台青提供税收优惠、直接补助、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等,降低台企和台青创业的研发和创新成本,减少其开展创新创业的经济负担和市场风险,鼓励其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投入。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对此类项目提供的直接财政支持使创新型台企在研发早期阶段集中资源进行技术创新,而勿需过分担忧短期的财务回报问题。而且,这些财政政策支持措施将吸引更多的台企向数字技术产业等新兴科技产业领域投资。
第三方面,创新资源集聚为大陆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平台支持。创新资源的集聚形成了吸引更多人才的磁吸效应。优秀的科研人员、企业家和高技能劳动力倾向于迁移至资源丰富、发展机会较多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有更好的职业前、学习和研究机会。同时,此类跨界合作为解决复杂科技问题提供多维度的视角和更广泛的资源,从而极大增强创新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由此,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资源集聚,能在科研机构、台企、高校等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有效交流和共享,由此形成高度互动将加速知识扩散和技术转移,使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能从一个实体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实体,从而加速整个生态系统的创新过程。
第四方面,创新合作的深化为大陆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交流互动空间。跨界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其中,产学研紧密合作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提供了平台,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化。同时,合作的环境鼓励竞争与合作幷存,有助于激发创新动力。此外,深化合作有助于创建一个支持长期研发活动的稳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长期合作协议和共同的目标确保创新活动能超越短期经济波动,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持续合作开展科技投资和研究。基于此,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继续鼓励台企与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形成开放式创新模式。激励台企在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获得新的创新激励,进而推动企业产品、服务和工艺的持续改进。
第五方面,创新文化的培育为大陆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构建的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发展的根基。创新文化通过培养开放和合作的氛围,有助于降低新思想和实验的心理门槛。同时,创新文化促进形成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环境,个体和组织得以不断被鼓励。而且,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失败被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非受到惩罚的行为。由此,鼓励更广泛的实验和风险承担,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大陆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和宣传部门应通过教育改革和社会宣传,使创新精神在社会各个层面得以弘扬,塑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对失败的容忍,激发台企和科研人员的创造潜力、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同时,推动台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寻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和持续的职业发展培训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前沿,确保能够持续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大陆台企数字产业协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形成新质生产关系,其根本要求是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由此,新形势下推动大陆台企实现数字化转型需优先确保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台企发展数字产业即为当前大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为此,首先,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制约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优化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在大陆投资发展的数字技术台企和创新型小微台企中;其次,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有利于促进台企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台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大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者,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支持幷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台企作为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主体活力。通过支持台企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优化,使相关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和人才能够自由流动,更高效地服务于台企的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另外,新质生产关系要求建立更加开放和协同的经济结构,强调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互联互通与技术融合。由此,大陆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包容性政策,简化台企发展数字产业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准入门槛,多渠道为台企提供跨领域研发资助,可以有效打破现有数字产业发展的行业壁垒,推动大陆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四)健全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和发展的核心资产⑫。由此,创新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已成为实现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之一。该机制的建立涵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深化人才流动和合作,以及提供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首先,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由此,大陆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进一步加强与科技和台企投资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更加重视与台企的联动,推动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到真实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中去。同时,大陆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通过在线平台和成人教育项目,为台企工作的在职人员提供持续学习和技能升级的机会,确保劳动力市场与科技进步同步。
其次,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的相关政策,打破传统行业与地区间的障碍,有利于优化人才的地域和行业分布。同时,应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充足的研究资金支持等激励措施,有效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有助于促进知识与技能的交叉融合。另外,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发展支持,以确保人才稳定和长期投入。此外,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与交流,有助于引入全球的优秀思想和先进技术,提升大陆人才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再者,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深化跨界合作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化。由于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将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技术的市场化进程,为此,应鼓励台企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机制,成立联合研究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或产业园区,致力于数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快速商业化。与此同时,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台企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培养项目,有助于培育能适应未来台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和解决相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五)搭建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合作共享平台
搭建全球科技合作与共享平台是实现科技突破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有助于培育市场需求和扩大国际合作,确保技术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
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通过鼓励有实力的台企与不同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可以共同开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科研项目,实现技术和知识的互补与共享;另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台企的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国际科技会议与论坛,分享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科研和管理实践的最新进展和探索合作机会,激发新的合作思路和科研方向,增强科研的全球视角和应用实践;第三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台企的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积极申请全球科技人才交流计划,通过基于此开展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人才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将国际先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理念带入国内,进而增强台企的全球竞争力;第四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行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行政便利等方面意涵的开放的科技合作政策,有助于藉此建立全球科技合作平台以吸引外部资源,推动国内科技成果的国际化,进而提升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从而降低开展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全球合作障碍,激励台企和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研究”(批准号:22ZDA125)。
注释:
①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EB/OL],(2023-09-08)[2024-08-1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6903032.htm。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EB/OL],(2023-09-12)[2024-08-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828370401640655&wfr=spider&for=pc。
③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④⑫张晓、何玉芳,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键环节与实践指向[J],学术探索,2024(4):1-12。
⑤盛九元,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两岸企业合作新机遇[EB/OL],(2024-10-10)[2024-11-3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zNDI2Mg==&mid=2658405061&idx=1&sn=4ef28df3ca3ac3a1e53417fb63894c96&chksm=842dd73cb35a5e2a0a742a3513e7aebb46df45258b2773c03d30fc315ee18eef822fe59119fb&scene=27。
⑥霍建阳、常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多机遇[EB/OL],央视网,(2024-04-02)[2024-11-30],https://news.cctv.com/2024/04/02/ARTIxbz9eEmk7sPHW2yy6kqj240402.shtml。
⑦付敏、陈旺,厦门台企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速[EB/OL],(2023-2-23)[2024-1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623123302047323&wfr=spider&for=pc。
⑧照宁,在厦台企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合力探索“智造”之路[EB/OL],(2021-04-24)[2024-12-01],https://www.rmzxw.com.cn/c/2021-04-25/2839157.shtml。
⑨响应“十四五”规划,在厦台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EB/OL],(2021-04-12)[2024-1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825022836915042&wfr=spider&for=pc。
⑩王琛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核心动力、主要问题与趋势对策[EB/OL].(2022-11-04)[2024-12-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578991303019059&wfr=spider&for=pC。
⑪朱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当代经济研究,2024(8):52-59。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5年3月号,总第327期,P65-71)
中评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研究 作者:王勇(厦门),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一体化平台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利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将为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出难得的新机遇和利好,为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有助于推动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促进大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大陆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大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利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生产效率。同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推动在闽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②。基于此,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有助于推动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促进大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大陆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大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新质生产力对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影响
(一)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③。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引领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向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促进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形态的涌现④;其次,从社会全面进步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使社会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很大程度提升了社会公平性和包容性,增进了公民福祉;再者,从文化繁荣发展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可以使信息技术革新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另外,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促进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也提高了国家的软实力。
与此同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⑤。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于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大陆目前亦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人才的界定,提出熟练技术工人和大国工匠等,同期,台湾则拥有成熟完整的技术工程师及技工体系,基于此,将成为大陆近期进一步调整的方向和拓展两岸合作的新领域。第二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是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涵盖两方面,一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内的实体形态生产工具。二是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在内的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第三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伴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劳动对象的拓展方向体现为:不断面向深空、深海、深地扩展,新的物质资料不断转化为劳动对象,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由此,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内涵即为发展创新性技术以形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间更有效的协调,其主要特征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先进生产力,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二)新质生产力对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将极大地推动大陆高质量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也将为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出难得的新机遇和利好,为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大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将为台企提供更多应用高新技术及设备创新发展的机遇,极大地鼓励和促进台企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上的投入与尝试,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台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陆在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拥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而台湾所具备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将为大陆与台湾的企业合作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有助于推动大陆与台湾的企业在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更多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技术和设备,共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而共同推动新兴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实现大陆与台湾的资源优势互补;再者,2024年大陆两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会吸引更多台湾科技界、金融界等相关产业领域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基于台青在生产链创新、绿色化等方面观念上拥有的比较优势和大陆完善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开展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嫁接⑥和创业。
二、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况
伴随着大陆“十四五”规划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大陆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在此情形下,大陆台企积极投资“智造”能力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例如: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运用自动化生产技术打造出多条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呈现为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车间将大尺寸液晶面板自动搬运上传送带,机械手臂则快速精确对其喷胶、固化等;2020年,该企业还成立数字化委员会⑦,专门负责规划、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大陆投资生产高端女装的台企欣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推进企业生产数字化应用和信息化改革,呈现为在生产车间里运用机器手开展刺绣和智能裁剪;此外,该企业于2020年在厦门积极打造智能化工厂,通过建立信息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对门店终端及市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反馈至研发设计、商品企划、采购、生产等环节,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体系、物流体系解决服装生产、供应链中的个性化、碎片化难题,提升了营运精细化程度;同时,该企业还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智能任务分配⑧,由机器人根据订单智能拣选、搬运、存储,实现新货入库、新货出库等业务多线程处理。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陆A股上市台企,携手IBM公司,推进全面数字化进程⑨,加速产业转型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期间,该企业积极推动包括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赋能、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等在内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从战略、研发、产销运营及支撑平台,分层构建数字化经营体系。
(二)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八方面:第一方面,部分大陆台企的系统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但数据质量问题却成为部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羁绊。一些台企的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决策失误和效果不佳。而且,数据孤岛现象也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利用,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第二方面,大陆不同产业、行业领域和各地区的台企数字技术发展不均衡。其中,第三产业领域的台企数字化发展较为超前,但第一、二产业领域的台企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方面,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大陆台企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对国外依赖性仍较大,对其数字化转型形成严重制约。第四方面,数字技术尚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地融入到台企经营中。制造业是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制造业台企数字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较多台企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仅停留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而企业生产的关键核心环节的数字化程度仍偏低。第五方面,大陆台企的产品供应链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台企所生产的数字产品技术专业性强、制造工艺复杂,整个产品供应链涉及多个国家、厂商,使得这些台企的生产设备和提供的服务易被攻击。例如:投资芯片制造业台企,其芯片生产线涉及50多个行业⑩、数千道工序,零部件供应商来自多个国家,供应链安全风险防范任务艰巨。第六方面,大陆中小型台企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目前,在大陆投资经营的中小型台企在进行数字经济转型时面临数字人才、数字转型规划以及缺乏产业典范等方面的挑战。第七方面,大陆台企推进数字化转型面临新型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秘密、数据权益等新的知识产权类型,当前对台企在大陆投资经营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对数据权益等新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需有效优化。第八方面,部分大陆台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抵触方面对数字化转型形成障碍。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但部分在大陆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台企仍然采用层级式组织结构,导致信息传递缓慢、决策效率低下。这种企业组织结构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协作,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难以迅速做出反应。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是一场文化变革,部分台企的员工由于害怕失去现有利益或担心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抵触心理。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其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已成为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力量。这种配置包括传统的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土地的优化使用,还涉及数据、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资源被视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将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为劳动过程提供了除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的生产要素,以数据为核心实现了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同时,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价值的数据,不仅会催生大数据产业,增加了新的专业化分工环节,而且对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亦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不断提升各类生产要素的数智化水平⑪,由此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基于上述,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同时,需搭建跨区域与跨主体的数字平台,强化数字化要素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本、人力向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创新等领域倾斜;第三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致力于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融通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大、中、小型台资企业、其他内外资企业的研发资源,实现数据等创新资源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弥补基础创新和产品开发之间的空白地带,同时,推动大陆台企作为产业主体与其他在大陆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强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四方面,资本与技术的整合至关重要,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化改革,从而更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引向创新领域,特别是支持初创和技术型大陆台资企业,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以促进大陆台资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