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 李隆生:台无协商能力也难绕道而行

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4月8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台湾课征高达32%关税,引发台湾产业震撼,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特朗普将关税税率门槛拉高,其实对美国内部经济也会有负面影响,因此不排除后续有进一步协商的空间,但台湾方面显然无协商能力,因为有优势的台积电等半导体产业已拱手让人,加上东南亚国家也面临美国对等关税压力,台商也难以绕道而行。

  李隆生说,面对上述困境,台湾的出口,无论是价及量都必然下滑,台湾出口商在面临市场缩水的同时,也不得不在价格上作出让步,导致每笔出口利润受到挤压。科技相关产业因为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影响可能相对低,但其他制造、机械、五金等传统产业,将面临难以承受的打击。

  李隆生,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美国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圣约翰科技大学商管学院院长、静宜大学国际企业学系主任等职。有中美三校博士、台湾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经历。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将对台湾部分产品重课32%关税,其中工具机、手工具、关键零组件等产业影响最大。由于台湾32%关税高于日韩等主要竞争者,台厂面临承受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大幅上升等2挑战,加上高关税可能降低需求和出口动能,预估对台湾GDP影响约15%。

  针对台湾出口美国面临32%关税,李隆生表示,美国政府此次政策主要是针对与美国贸易顺差明显的国家而制定,台湾因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约73.9亿美元,成为美方“关注名单”之一,而台湾出口至美国的产值在2024年高达1114亿美元,美国政府对台湾商品征收32%的对等关税,这一幅度远高于其他经济体,如日本和韩国分别仅为24%与25%,这对台湾的出口而言是一大重伤,因为日、韩的产业结构与台湾相近,但台湾的关税压力却较大,导致出口竞争力下滑。

  李隆生指出,这种高关税政策必然会引起美国市场中台湾产品的竞争力不如他国,进而影响台商的出货量和价格谈判空间。从短期来看,美国进口台湾商品时,由于关税上升,每单位商品价格势必调高,实际进口数量也将随之下降,初期进口金额的总体变化可能不明显,但出口量往下走,台商的出口利润就会受到挤压。   李隆生提到,尽管半导体产品大多获得免税,但其他传统产业,如机械设备、汽车零组件及一些农产品,却难以在关税面前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在美国征收对台32%关税政策实施后,台湾对美出口产品的结构将发生变化,出口量将呈现下降趋势,意味着市场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产业将面临更大冲击。

  他说,台商当前的困难在于,政府对美国没有谈判的能力,即便台商试图绕道而行,例如先前政府大力鼓吹的“新南向”政策,透过东南亚地区出口到美国,可是就连东南亚国家也面临美国对等关税挑战,对台商而言,绕道而行也无法消解关税成本。

  李隆生指出,在美国对台关税政策实施前,台湾产品以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为主,而政策实施后,部分出口商不得不降低售价以维持市场份额,进而引发利润进一步压缩。短期内,台湾企业可能会因订单量下降而采取削减成本或寻求替代市场的策略,但长期来看,只有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竞争力以及扩大海外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步。

  他研判,特朗普将关税税率门槛拉高,不排除后续有进一步协商的空间,因为此举其实对美国内部经济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推升物价,消费市场通膨等问题,美国消费者同样怨声载道,因此,特朗普的目标之一当然是藉此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另一方面也是看这些贸易对象是否愿意拿出更多东西来交易,使得美国从中获益。

  李隆生说,可惜的是,台湾方面显然无协商能力,因为有优势的台积电等半导体产业已拱手让人,加上“赖政府”不愿经营两岸关系,且已公开表明,无意对抗,要以台美双方“零关税”的方向对美协商,但其实面对整个市场量体的悬殊,相关走向并不利台湾产业发展,照此趋势下去,台商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4月8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台湾课征高达32%关税,引发台湾产业震撼,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特朗普将关税税率门槛拉高,其实对美国内部经济也会有负面影响,因此不排除后续有进一步协商的空间,但台湾方面显然无协商能力,因为有优势的台积电等半导体产业已拱手让人,加上东南亚国家也面临美国对等关税压力,台商也难以绕道而行。

  李隆生说,面对上述困境,台湾的出口,无论是价及量都必然下滑,台湾出口商在面临市场缩水的同时,也不得不在价格上作出让步,导致每笔出口利润受到挤压。科技相关产业因为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影响可能相对低,但其他制造、机械、五金等传统产业,将面临难以承受的打击。

  李隆生,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美国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圣约翰科技大学商管学院院长、静宜大学国际企业学系主任等职。有中美三校博士、台湾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经历。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将对台湾部分产品重课32%关税,其中工具机、手工具、关键零组件等产业影响最大。由于台湾32%关税高于日韩等主要竞争者,台厂面临承受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大幅上升等2挑战,加上高关税可能降低需求和出口动能,预估对台湾GDP影响约15%。

  针对台湾出口美国面临32%关税,李隆生表示,美国政府此次政策主要是针对与美国贸易顺差明显的国家而制定,台湾因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约73.9亿美元,成为美方“关注名单”之一,而台湾出口至美国的产值在2024年高达1114亿美元,美国政府对台湾商品征收32%的对等关税,这一幅度远高于其他经济体,如日本和韩国分别仅为24%与25%,这对台湾的出口而言是一大重伤,因为日、韩的产业结构与台湾相近,但台湾的关税压力却较大,导致出口竞争力下滑。

  李隆生指出,这种高关税政策必然会引起美国市场中台湾产品的竞争力不如他国,进而影响台商的出货量和价格谈判空间。从短期来看,美国进口台湾商品时,由于关税上升,每单位商品价格势必调高,实际进口数量也将随之下降,初期进口金额的总体变化可能不明显,但出口量往下走,台商的出口利润就会受到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