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家建议中国在新冠之后加快经济改革

中美专家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文章建议中国加快经济改革

           
  中评社华盛顿7月8日电(记者余东晖)美中两国的经济专家呼吁,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正是中国加快经济改革的机会,助力中国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他们建议,当前改革重点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改革国际经济架构。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姚洋7日在布鲁金斯官网发表题为“新冠衰退是加快中国改革良机”的专文,提出上述观点。

  文章指出,如果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很可能会逐步趋同于美国的生活水平,并在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新冠大流行的持久影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它很可能导致一些国家退出全球化,并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但这不太可能颠覆一直以来的模式,即追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欠发达经济体比富裕国家增长更快,而且往往会迎头赶上。

  最近出版了《中国2049:崛起全球大国的经济挑战》新书的三位作者强调,事实上中国经济改革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变得更加紧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城乡分化体系中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应对金融体系中的低效与风险;有必要改革和现代化国际经济架构。

三位专家:杜大伟、黄益平、姚洋(从左到右)

  第一方面,应对人口老龄化。

  文章指出,人口快速老龄化可能是中国国内面临的最大挑战。到2049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从现在约2亿增加到4亿,总人口将略有下降,增长最快的将是8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从今天的不足5000万增长到2049年的逾1.5亿。

  城乡差距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因为大多数老年人住在农村,但他们的子女经常搬到城市打工。农村的卫生系统比较薄弱,因此照顾老人将需要更多的人口永久性向城市迁移,以及加强农村的服务提供。专家建议,现在是中国彻底废除限制永久迁移的户籍制度,统一城乡养老金、医疗保险和教育体系的时候了。

  文章表示,新冠疫情将在消费方面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私人消费仍有可能出现巨大缺口。现在是大幅扩大公共资源,解决社会保障体系薄弱问题的最佳时机,这是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刺激经济时值得关注的领域,也将为预防未来的大流行病提供保障。

  第二方面,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作者指出,已达到中等收入地位的中国,其增长需要更少地依赖投资,更多地依赖创新和生产率增长。但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较低,较缺乏创新。有证据表明,旧的倚重投资的增长模式正在失去动力,2008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债务与GDP的比率一直在不可阻挡地上升。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改革金融体系将更加重要,因为在新冠疫情后刺激经济期,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中国金融改革著名的剧本是:小心地在利率和汇率中引入更多灵活性;向更多中外私营金融机构发放经营许可;最后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

  第三方面,改革国际经济架构。

  作者指出,现行国际经济架构存在严重弱点,而新冠大流行更表明了这一点。世界贸易组织处理知识产权保护、投资限制、跨境数据流动和补贴等现代贸易问题的能力不足;世界主要经济体无法就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源达成一致,因为美国不希望增加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在决策中的份量;美国退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中国和西方捐助方在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方面有各自相互竞争的项目;当前形势下最突出的是,世界卫生组织需要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

  文章发表当天,世卫组织证实,美国已经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将于2021年7月6日退出世卫组织。

  三位专家强调,要使世界经济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强这些提供关键全球公共产品的机构。这需要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实际妥协。他们承认,当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在相互指责的时候,现在谈论中美之间的实际妥协似乎是个坏笑话。然而,人们不应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和美国将成为敌人,两国在公共产品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有共同利益。

  对中国而言,他们建议,中方可以单方面进一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这对中国有利,也是在当前环境下的善意姿态。他们表示,美国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保护主义和孤立的死胡同,但我们希望美国回归国际主义,因为这是繁荣与和平的最好基础。

中美专家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文章建议中国加快经济改革

           
  中评社华盛顿7月8日电(记者余东晖)美中两国的经济专家呼吁,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正是中国加快经济改革的机会,助力中国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他们建议,当前改革重点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改革国际经济架构。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姚洋7日在布鲁金斯官网发表题为“新冠衰退是加快中国改革良机”的专文,提出上述观点。

  文章指出,如果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很可能会逐步趋同于美国的生活水平,并在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新冠大流行的持久影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它很可能导致一些国家退出全球化,并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但这不太可能颠覆一直以来的模式,即追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欠发达经济体比富裕国家增长更快,而且往往会迎头赶上。

  最近出版了《中国2049:崛起全球大国的经济挑战》新书的三位作者强调,事实上中国经济改革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变得更加紧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城乡分化体系中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应对金融体系中的低效与风险;有必要改革和现代化国际经济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