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曙申:特朗普可能加剧台海不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4月8日电(记者卢哲)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两岸关系发展态势与内外影响因素”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表示,美国不改变霸权逻辑和零和思维,对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采取抵制与阻挠的立场,将使台湾问题演变为中美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重大冲突点。特朗普2.0的交易思维和讹诈策略可能加剧台海地区的不稳定状态。立足于大历史和大战略的逻辑,中国不致力于在印太地区或者全球范围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毫不动摇追求国家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积极管理和稳定中美关系。对于特朗普2.0和赖清德“台独”挑衅,中国政府将突出“反台独”“反干涉”并重,加强风险控制和局势塑造,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汪曙申表示,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与2017年1月首次以商人身份、反建制派入主白宫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特朗普回归拥有了更大的授权。他在202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中获得的普选支持票,超过了民主党参选人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而且在第119届国会中,参议院共和党占据53席、民主党47席,众议院共和党拥有220席、民主党215席。按照政治学概念,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拥有“一致政府”的执政优势。若考虑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的保守派位居多数,特朗普成为强势总统更增添了司法权上的有利因素。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视频讲话称,“这是美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授权,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同样,特朗普已不再是第一任时期的政治素人,对美国政治经济、“深层政府”和对外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这都意味着特朗普2.0呈现不同的权力基础和执政状态。

  汪曙申表示,在特朗普2.0时期,美国政党极化特征日益显着,两党的政治光谱并非往中间靠拢,而是向两个极端移动。特朗普反建制的特质未根本改变,倾向于实用主义和改变现状,挑战传统规则、规矩、规制。这种特质在特朗普1.0时期的对台政策上屡见不鲜。特朗普2.0政府承接的是拜登执政四年进一步虚化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和对台“六项保证”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构成了更大程度的对冲与解构。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等核心敏感问题上,特朗普2.0政府可能将涉台议题“工具化”“筹码化”,加以利用对中方进行施压、敲诈。美国“深层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战略鹰派也不排除影响甚至“挟持”特朗普的政策,朝着支持“台独”议程的方向破坏台海现状,阻挠中国的统一战略。

  汪曙申认为,在特朗普2.0时期,介入台海地区的政治与安全,依然是美国印太地缘战略的目标。基于国内政经优先和战略内顾,特朗普客观上需要防止出现台海冲突,避免直接卷入战争。“战略模糊”仍是特朗普2.0时期台海政策的内涵。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副总统万斯(J.D.Vance)、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Mike Waltz)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维持“战略模糊”的倾向,企图在关于协防台湾的问题上,既保持有效威慑,又维持策略灵活。这并不意味美国将改变以不对称思维“武装台湾”的政策,特朗普2.0时期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军事合作、防务产业整合将继续推进,美国在第一岛链周边军事演习的规模和频次大概率会增长,从而导致台海地区的安全风险增大。在俄乌和巴以“两场冲突”中,美国强大的“军工复合体”获取暴利,其在共和党执政之下将向台湾当局索取更高额的军购费用。

  关于特朗普2.0介入台海局势的影响,汪曙申认为,特朗普的重商主义、现实主义、单边主义,将是对美国长期奉行的威尔逊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一次重大逆反甚至转折。特朗普政府的内部决策模式、权力互动态势、策略手法变换,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检验,但势必影响中美关系的互动走向。汪曙申说,在特朗普2.0时期,中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仍然坚持十二个字方针,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是两个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愿景。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21世纪的“新冷战”和霸权政治。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经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长期激烈博弈,特朗普2.0政府对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应有更明确和更清醒的认知。然而,从特朗普1.0时期的台海动荡局势,以及特朗普回任后的美国政治和中美关系来看,美国干涉台湾问题和中国统一的力度还将加大。美国欧亚集团评估认为,“台湾问题虽非立即引发危机的导火索,但会加剧中美双方关系的恶化”。

  汪曙申表示,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安全竞争加剧,全球治理赤字扩大,信任赤字愈发明显。美国对华政策的焦虑感、紧迫感及强硬立场不会逆转,对华战略竞争将更加突出安全化、民粹化、对抗化,并且将显着地从权力现实主义和霸权转移理论,认知和解读中国政府的新时代国家统一理论与政策实践。美国不改变霸权逻辑和零和思维,对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采取抵制与阻挠的立场,将使台湾问题演变为中美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重大冲突点。特朗普2.0的交易思维和讹诈策略可能加剧台海地区的不稳定状态。

  汪曙申强调,立足于大历史和大战略的逻辑,中国不致力于在印太地区或者全球范围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毫不动摇追求国家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积极管理和稳定中美关系。对于特朗普2.0和赖清德“台独”挑衅,中国政府将突出“反台独”“反干涉”并重,加强风险控制和局势塑造,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4月8日电(记者卢哲)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两岸关系发展态势与内外影响因素”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表示,美国不改变霸权逻辑和零和思维,对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采取抵制与阻挠的立场,将使台湾问题演变为中美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重大冲突点。特朗普2.0的交易思维和讹诈策略可能加剧台海地区的不稳定状态。立足于大历史和大战略的逻辑,中国不致力于在印太地区或者全球范围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毫不动摇追求国家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积极管理和稳定中美关系。对于特朗普2.0和赖清德“台独”挑衅,中国政府将突出“反台独”“反干涉”并重,加强风险控制和局势塑造,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汪曙申表示,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与2017年1月首次以商人身份、反建制派入主白宫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特朗普回归拥有了更大的授权。他在202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中获得的普选支持票,超过了民主党参选人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而且在第119届国会中,参议院共和党占据53席、民主党47席,众议院共和党拥有220席、民主党215席。按照政治学概念,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拥有“一致政府”的执政优势。若考虑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的保守派位居多数,特朗普成为强势总统更增添了司法权上的有利因素。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视频讲话称,“这是美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授权,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同样,特朗普已不再是第一任时期的政治素人,对美国政治经济、“深层政府”和对外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这都意味着特朗普2.0呈现不同的权力基础和执政状态。

  汪曙申表示,在特朗普2.0时期,美国政党极化特征日益显着,两党的政治光谱并非往中间靠拢,而是向两个极端移动。特朗普反建制的特质未根本改变,倾向于实用主义和改变现状,挑战传统规则、规矩、规制。这种特质在特朗普1.0时期的对台政策上屡见不鲜。特朗普2.0政府承接的是拜登执政四年进一步虚化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和对台“六项保证”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构成了更大程度的对冲与解构。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等核心敏感问题上,特朗普2.0政府可能将涉台议题“工具化”“筹码化”,加以利用对中方进行施压、敲诈。美国“深层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战略鹰派也不排除影响甚至“挟持”特朗普的政策,朝着支持“台独”议程的方向破坏台海现状,阻挠中国的统一战略。

  汪曙申认为,在特朗普2.0时期,介入台海地区的政治与安全,依然是美国印太地缘战略的目标。基于国内政经优先和战略内顾,特朗普客观上需要防止出现台海冲突,避免直接卷入战争。“战略模糊”仍是特朗普2.0时期台海政策的内涵。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副总统万斯(J.D.Vance)、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Mike Waltz)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维持“战略模糊”的倾向,企图在关于协防台湾的问题上,既保持有效威慑,又维持策略灵活。这并不意味美国将改变以不对称思维“武装台湾”的政策,特朗普2.0时期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军事合作、防务产业整合将继续推进,美国在第一岛链周边军事演习的规模和频次大概率会增长,从而导致台海地区的安全风险增大。在俄乌和巴以“两场冲突”中,美国强大的“军工复合体”获取暴利,其在共和党执政之下将向台湾当局索取更高额的军购费用。

麦克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