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岭:台湾选情复杂 三个趋势值得警惕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海涵)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日前参加由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台湾“二合一”选举与两岸关系发展学术研讨会时谈了对台湾“二合一”选举的观察。他表示,此次“二合一”选前的宏观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大国格局制约下的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但是要警惕三个方面的趋势,一是中美关系大气候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岛内政治政局,二是岛内主要矛盾似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岛内政治格局似乎在变化。

  朱松岭说,当前,岛内政治氛围较为诡异,“二合一”选举的现场实际情况与新闻媒体报道有出入,岛内民众压抑着一股一触即发的情绪。尽管这股情绪不一定反应在“二合一”选举的结果中去,但是,这股情绪酝酿着岛内新的政治力量、新的政治方向,或将形成岛内新的政治格局,并对两岸关系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总体上看,此次“二合一”选前的宏观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大国格局制约下的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岛内政治格局总体上貌似变化不大,但是相关力量受中美角力的影响较大。民进党实施“转型争议”、处理“不当党产”、全面文教绿化的第一波果实开始收割,整个台湾社会的心理和风向在发生改变。这些问题可能反映到选票中去,也可能反映不到选票中去。但无论如何,岛内形成的这种趋势正在前行,其未来值得警惕,前景值得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美关系大气候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岛内政治政局

  朱松岭表示,岛内政治力量首先关心和关注的是中美关系、大国格局。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敌对情绪已经形成,敌对中国的公共意志貌似已经形成,无论美国换人换党都很难改变这种趋势,中美貌似已经进入敌对“新冷战”的战车。民进党当局要在中美关系对立博弈中选边站,而且,一定要选的话,必须站在美国一边。这种选边,非常危险,恰如苏起教授所言,很容易使得两岸关系进入到冲突的边缘,甚至直接进入冲突中去。   他认为,世界各大国的国内矛盾又到了必须外溢解决到时候。以往,为此发生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祸水外引,解决问题。未来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不排除两岸风险乃至危机的出现。美国全面、公开支持民进党当局,抛开主观客观的问题不谈,这不仅是对民进党当局的支持,而且是对美国印台利益对维护,是对冷战后美国地盘的维护,是对岛内代理人地位对维护。

  朱松岭说,在此情况下,明显感觉到美国直接插手岛内选举的那只手,明显感觉到岛内所有政治势力都在唯美国的马首是瞻。美国对岛内的控制力笼罩在台湾岛上,气氛明显、力量显着。美国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可能影响岛内政治力量的重新调整,随时都可能影响到岛内选举的最终结果,乃至影响两岸关系的未来政策。

  第二、岛内主要矛盾似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是否会在2020年选举中表现出来还有待观察

  朱松岭指出,岛内主要矛盾似乎发生了重大变化,蓝绿矛盾、统独矛盾、省籍矛盾已经被新的主要矛盾所取代,当然这些矛盾依然存在,依然没有解决。

  他分析说,本次选举选情较冷,但“冷”的背后有一股汹涌的民意,他们对民进党执政不满,对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同样不满。既不想把选票投给民进党候选人,也不想把选票投给国民党候选人,打着第三势力旗号的候选人他们更看不上。这种“冷”背后反应出岛内主要矛盾是以下三对矛盾:一是,阶级矛盾,即庶民和权贵的矛盾。岛内不少人民认为,国民党是老权贵,民进党是新权贵,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代理人去打到这两股势力,出一口恶气,求经济的发展,求地位的翻身,求精神的解放。有些人认为韩国瑜就是这个代理人,有些人认为韩国瑜不配做这个代理人,他们在犹豫、在仿徨、在踌躇、在等待,有好的导火索,或许能将选票集中到韩国瑜名下。但是韩国瑜的“逃跑”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选民不原谅、不支持,甚至坚决反对,拒绝将选票投给他,如何做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这批人的选票投向。二是,世代矛盾。岛内年轻世代和中老年世代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如年金改革、医疗改革等都是这些矛盾的直接反应,这一矛盾在选举上表现出他们支持的对象不同,他们对选举采取的态度不同,他们对选举政策的表态不同等。三是,政治正确不正确的矛盾。台湾当局经过多年修改教科书等洗脑教育,已经将多数岛内民众训练到“全体台湾人民团结起来抵抗中国侵略”的“政治正确”道路上你来,不认可这条道路的就是“卖台”,就政治“不正确”,就发动全社会讨伐。这一矛盾直接反应到选举的民调中,选举的气氛里,显得极为诡异。

  朱松岭认为, 2020年的“二合一”选举很可能是个岛内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水岭,也可能不是,但是基于这个重大变化的分水岭一定会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如果不出现,是由于韩国瑜因各方面原因,不能被承认为庶民的代理人。庶民有蓝有绿,但是韩国瑜的瑕疵大,“逃跑”,“草包”,会不会被承认要靠选票来回答。这次选举,无论在岛内矛盾问题、选举气氛问题、民调悬殊问题,很像2000年连战对陈水扁那场,不过角色调过来了而已。   第三、岛内政治格局似乎在变化,研究方法也应该随之调整

  朱松岭表示,岛内蓝绿对决的格局似乎已经结束,现在岛内的“政治正确”是蓝绿白等几乎所有岛内政治势力争取“台湾(或中华民国)国家正常化”,再用蓝绿二分法研究岛内政局已经不太符合岛内政局的现状。

  他认为,首先,不要说蓝营没有论述,“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就是蓝营的论述,就是蓝营尤其是国民党在现有政治正确情况下的合法性、正当性论述。因为,正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维持住了岛内割据政权,并在台海两岸、太平洋两岸左右逢源,维持了岛内政局的稳定,维持了岛内政客的利益,维持了两岸的动态平衡。这是吴敦义等都认可的。

  此外,朱松岭还表示,不要说绿营还要走“正名、制宪”的“法理台独”之路,他们已经坚定地走向了“国家正常化”的之路。这条道路上,最大的阻挡是中国大陆,是大陆不承认台湾的国家地位,因此,他们要团结起来,跟大陆进行斗争。所有跟大陆接触的结果都是为了争取“国家正常化”。大陆所有的让步都会被他们论述为“争取国家正常化的胜利”。

  最后,朱松岭指出岛内的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反映在世代矛盾、庶民与权贵矛盾等问题上。蓝绿支持者已经因为阶级地位的变化和强烈反差,形成不同的常识和认知,这在未来会更加展现出出来。阶级矛盾的演化,既是全球性问题,又是地区性问题,既是普遍性问题,又是特殊性问题。纵观全球,有其共性,俯瞰岛内,有其特性。阶级矛盾重在民生,重在经济议题;但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中,阶级矛盾有时候又会被所谓主权问题、安全问题反应的矛盾所临时掩盖和交替。选举中反映出来的政治议题和经济民生议题的交替关注度可见岛内政治势力操弄和民众接受的边缘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又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细微之处。

  朱松岭表示,总而言之,就如同“新冷战”、“新三角”等用“新”来表述的关系一样,岛内选前宏观环境的“变”已经比较明显,但是这种“变”还没达到质变的程度,目前也不清楚质变后到底用怎样的概念确切界定它。但是,“变”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变”的程度已经值得警惕,在这种“变”之下观察岛内此次选举,所见所得可能跟其他视角有所不同。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海涵)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日前参加由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台湾“二合一”选举与两岸关系发展学术研讨会时谈了对台湾“二合一”选举的观察。他表示,此次“二合一”选前的宏观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大国格局制约下的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但是要警惕三个方面的趋势,一是中美关系大气候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岛内政治政局,二是岛内主要矛盾似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岛内政治格局似乎在变化。

  朱松岭说,当前,岛内政治氛围较为诡异,“二合一”选举的现场实际情况与新闻媒体报道有出入,岛内民众压抑着一股一触即发的情绪。尽管这股情绪不一定反应在“二合一”选举的结果中去,但是,这股情绪酝酿着岛内新的政治力量、新的政治方向,或将形成岛内新的政治格局,并对两岸关系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总体上看,此次“二合一”选前的宏观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大国格局制约下的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岛内政治格局总体上貌似变化不大,但是相关力量受中美角力的影响较大。民进党实施“转型争议”、处理“不当党产”、全面文教绿化的第一波果实开始收割,整个台湾社会的心理和风向在发生改变。这些问题可能反映到选票中去,也可能反映不到选票中去。但无论如何,岛内形成的这种趋势正在前行,其未来值得警惕,前景值得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美关系大气候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岛内政治政局

  朱松岭表示,岛内政治力量首先关心和关注的是中美关系、大国格局。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敌对情绪已经形成,敌对中国的公共意志貌似已经形成,无论美国换人换党都很难改变这种趋势,中美貌似已经进入敌对“新冷战”的战车。民进党当局要在中美关系对立博弈中选边站,而且,一定要选的话,必须站在美国一边。这种选边,非常危险,恰如苏起教授所言,很容易使得两岸关系进入到冲突的边缘,甚至直接进入冲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