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芬语中评:基本法与“一国两制”共成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5月1日电(记者 卢哲)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颁布35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近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基本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保障香港的稳定繁荣。同时,35年来基本法在香港社会逐步深入落实,与“一国两制”共成长。
 
  “国家在制度创新上,设计了‘一国两制’体制,这在国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梁美芬说,中国用“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持续发展、为了和平解决主权争议,以最小的变动,让两国可以进行积极谈判、在互利共赢的情况下让香港和平回归。“最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和平。”梁美芬表示,从历史上看,几乎没有主权争议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我们用“一国两制”做到了。“现在回看,纵使香港回归以来经历了一些风浪,但整体来说根基是稳固的,社会是和平的,法治驰名于世界,经贸实力有目共睹,这都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体现。”

  梁美芬说,基本法是落实“一国两制”的法律体现,是香港法治基石,反映了我们国家有强烈的法治观、国际观,它不单单实现了一个国家的承诺——《中英联合声明》——用法律去落实。“这个法律也充分反映‘一国两制’的特色,包括以普通法为主体,并且在重大国家利益或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制度叫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基本法解释权。当然,从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人大释法并不是轻易出现的,它出现都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

  梁美芬介绍,自香港回归后,约98%的基本法案件都由特区法院根据普通法传统审理,展现了香港法律制度的独特性和成熟度。而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释法中,五次是关于基本法,一次是国安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中国宪法第六十七条、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权力进行释法,成为稳定香港社会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重大国家利益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为香港基本法的解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为香港有益,也体现了基本法结合了普通法及中国法的灵活性,具有强大生命力。

  “香港渡过2014年非法‘占中’及2019年反修例风波在内的各种挑战,根本原因都在于有基本法作为保障。”梁美芬说。2020年,中央在关键时刻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推动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2024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履行了基本法第23条的宪制责任,健全了维护国安的制度机制。“可以看出,过去35年来,基本法在香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过去6年来,我也见证了香港以法律为盾、以安全为基,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深刻转变。”梁美芬说,这一历程不仅印证了“良法与善治”的重要性,也折射了香港社会对国家安全与“一国两制”的成熟理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中评社 卢哲摄)

  梁美芬指出,35年来基本法与“一国两制”一同成长。

  梁美芬认为,基本法在香港的实施,整体来说是成功的,其中的短板在于教育。“众所周知,由于在中学整个通识教育的失守,过去出现了一些风波。有些东西做得慢了,但是我们现在引起了重视。” 梁美芬说,除了日常的学习及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重要。“在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上,香港学生以舞台情景短剧《学子心 祖国情》讲述自己参加国家安全教育参访团到北京和上海的所见所闻所想,这就是非常好的形式,我们能看到学生真实的收获和感悟。这样对青少年的教育是非常好的。一定要打动我们的年轻人。”

  基本法从“小婴儿”成长为而立之年的“青壮年”,其运作成效、地位愈见清晰。梁美芬指出,基本法在香港社会逐步发展,深入落实。“早年连香港的法律界,对于‘一国两制’中的‘一国’,也还是摸不准的。”梁美芬说,“当时确实讲得太少,好像一说‘一国’、国安,就是有问题。结果离国家越来越远。但现在已经正本清源、重回正轨,大家增强了‘一国’的认知,更是欢迎国家安全法、欢迎有国家作为靠山。这是很大的转变。”梁美芬说,“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没有国家安全,社会就动荡,敌人也不会放过你,社会无法发展,民众的生活、学习、生命都保护不了。国安才能家安。现在,香港人对国安议题已经没有以前这么敏感了。并且香港社会是欢迎国安法,令香港恢复和平和发展。”

  梁美芬还提到,基本法是香港稳定繁荣基础,更是香港的优势。现时美国贸易政策导致的全球局势变幻莫测,但香港可以胜在“稳定”。“香港不需要改变制度配合美国,基本法会告诉你香港如何运作,是有保障的。尤其在投资方面,政治稳定性非常重要。”她认为,香港应及时拆墙松绑,抓住机遇,积极开拓更多海外市场。

  梁美芬强调,“一国两制”是在发展中的。正如习主席强调,“一国两制”具有显着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梁美芬说,“未来,新时代的‘一国两制’是要面向国际的,我们也必须共同努力,向国际社会讲好基本法、讲好‘一国两制’的故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5月1日电(记者 卢哲)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颁布35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近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基本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保障香港的稳定繁荣。同时,35年来基本法在香港社会逐步深入落实,与“一国两制”共成长。
 
  “国家在制度创新上,设计了‘一国两制’体制,这在国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梁美芬说,中国用“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持续发展、为了和平解决主权争议,以最小的变动,让两国可以进行积极谈判、在互利共赢的情况下让香港和平回归。“最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和平。”梁美芬表示,从历史上看,几乎没有主权争议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我们用“一国两制”做到了。“现在回看,纵使香港回归以来经历了一些风浪,但整体来说根基是稳固的,社会是和平的,法治驰名于世界,经贸实力有目共睹,这都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体现。”

  梁美芬说,基本法是落实“一国两制”的法律体现,是香港法治基石,反映了我们国家有强烈的法治观、国际观,它不单单实现了一个国家的承诺——《中英联合声明》——用法律去落实。“这个法律也充分反映‘一国两制’的特色,包括以普通法为主体,并且在重大国家利益或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制度叫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基本法解释权。当然,从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人大释法并不是轻易出现的,它出现都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

  梁美芬介绍,自香港回归后,约98%的基本法案件都由特区法院根据普通法传统审理,展现了香港法律制度的独特性和成熟度。而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释法中,五次是关于基本法,一次是国安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中国宪法第六十七条、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权力进行释法,成为稳定香港社会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重大国家利益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为香港基本法的解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为香港有益,也体现了基本法结合了普通法及中国法的灵活性,具有强大生命力。

  “香港渡过2014年非法‘占中’及2019年反修例风波在内的各种挑战,根本原因都在于有基本法作为保障。”梁美芬说。2020年,中央在关键时刻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推动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2024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履行了基本法第23条的宪制责任,健全了维护国安的制度机制。“可以看出,过去35年来,基本法在香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过去6年来,我也见证了香港以法律为盾、以安全为基,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深刻转变。”梁美芬说,这一历程不仅印证了“良法与善治”的重要性,也折射了香港社会对国家安全与“一国两制”的成熟理解。

直播主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