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罢绿升级罢赖 朱立伦拚转守为攻
中评社台北4月29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26日凯道抗议成功聚集民气,28日宣布全台启动罢免赖清德与“绿卫兵立委”行动,并发出全党总动员令,支援第二阶段罢绿委连署,将成果纳入考核与公告。罢绿行动升级为罢赖,将两者连结的意图明确,就是希望转守为攻,从被绿营强力压制的局面中寻求突破,后续引发的效应如何,值得关注。
目前看来,朱立伦端出的罢免赖清德的行动设计,是以目前正在进行的15位民进党“立委”罢免案为基础。
根据规定,“立法院”提案罢免“总统”需四分之一“立委”提案、三分之二“立委”(76席以上)同意。以目前蓝白加无党籍“立委”62席计算,提案不成问题,但距离提案同意的门槛仍差14席。朱立伦的构想,显然是喊出透过罢免成功,拉下至少14席绿委,并在补选中由在野阵营胜出,藉此重塑“国会”结构,就能推进罢赖程序。
从政治现实来看,这条路线的挑战极大,加上近期检调已对多个罢免绿委连署案启动不实连署侦办,且大举搜索全台多个国民党地方党部、约谈甚至收押党工等,外界大多评估这可能产生寒蝉效应,增加第二阶段连署难度。更不提这些绿委的选区大多是绿营优势区,罢免成功后,在野要怎么选赢,就是另一个更大的难题。
但朱立伦28日明令所有党籍民代与地方组织全面动员,并将连署成果纳入考核,试图以组织纪律强化执行力,就是在宣示全力推动罢赖,即便仅有1%成功率,也要试试看的决心。
更不用说有了罢赖为目标后,在推动罢免绿委时,可以用譬如“罢免民进党‘立委′就等于罢免赖清德”为口号,反制罢免蓝委上,也可以和罢赖连结,如一定要守住蓝委席次,才能达到罢赖目标等等,整体的策略及方向都更明确。
台湾政坛举行全民普选后,2006年6月国民党“立委”丁守中曾对当时面临家族贪腐风暴的陈水扁提出罢免案,但经“立法院”表决后无法超过三分之二法定门槛,因此不另举行罢免的公民投票。但当时的陈水扁曾因公开表达“因为个人及家人的事情,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并付出这么多的社会成本,表达由衷的歉意。”
因此,即便这次蓝营推动的罢赖行动最终无法进入最后的投票阶段,如能达到当年罢扁未遂效果,也是对“赖政府”不小的重击。而朱立伦看来也没有白白浪费26日凯道聚集的民怨,将能量化成实际行动,“罢绿升级成罢赖”,虽然挑战很大,但可说是国民党少见的主动出击,能否真正转守为攻,就看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