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台湾不啻陷入“民主内战”边缘

李建荣

  中评社台北4月28日电(作者 李建荣)4月26日下午,台湾最主要的在野党、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联手发起罢免赖清德的大型群众运动。这个活动可以说是被民进党侧翼发起的大罢免以及检调大规模连续搜索国民党地方党部及扣押若干党工所激起。台湾内部陷入恶罢的政治内斗内耗,不啻于已陷入“民主内战”的边缘。

  当在野党的“国会”领袖、“立法院长”韩国瑜喊出美国关税、大陆军演及大罢免三把刀已经架在台湾人民头上的形容时,执政的民进党不思停止政治内耗、团结在野及全民一致对外因应危机,大罢免仍靠党机器升温无歇手可能,在野党也就不无束手就擒的可能,只好升高到罢免赖清德的政治动作来对抗,虽然台湾内部罢免“总统”的提案要高达三分之二“立委”支持才能成案推动,显然是高难度,但国民党及民众党决定知其不可而为仍要向前推动,无疑是要将赖清德一军,赖要继续斗,台湾将无宁日,执政即将届满一年交不出政绩,内外交迫,对民进党往后的选战只有百害而无一利。赖的另一条选择之路,就是接受少数执政窘迫的现实,重新选择一位可为“国会”多数接受的“行政院长”,总预算与政策才能较为顺利推动。除此之外,赖清德几乎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台湾不是没有经历过少数民意执政的“总统”,公元2000年只有39%的支持选上“总统”的陈水扁,一上任他选择提名国民党籍的前“国防部长”唐飞为首任“行政院长”,显然是参考李登辉用郝柏村换下李焕的灵感。此一布局一度被视为识时务的妥协。但因为没有事先经过政党协商,不为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所接受,连战认为这是个别拉夫,很可惜唐飞在很短的时间因为不认同废核四而去职。但至少少数当选的陈水扁“组阁”有考虑到国民党员及军方高级将领两个层面。   反观同样是40.1%的少数民意,赖清德上任前只喊出将筹组民主大联盟,就职演说中对“立法院”的议事运作,提出了多数尊重少数,少数服从多数的主张。但最后尘埃落定的“内阁”无一位国民党及民众党籍,“行政院长”选择了同党的卓荣泰。“行政院”的施政方向并未尊重多数的在野政党,民进党的党团还想沉浸过去完全执政的情境,无法适应投票居少数的政治现实。对于代表61%的在野二党以及在“国会”居多数的在野二党而言,这样的“内阁”无法顺利施展拳脚,根本是再正常不过。以民主政治稍具成熟的法国,也是台湾朝野联手“修宪”参考法国的双首长制,当总统与国会多数分由不同政党所属,内阁总理就应由国会多数党出任。赖清德不愿参照,而去年2月1日“立法院”集会行使职权,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及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错失良机,未能在第一时间对卓荣泰提出不信任案,逼迫赖清德改提一位可为“国会”多数接受的“行政院长”,这是台湾内部政治危机的开始,朝野都有责任。

  当时在野党可能一方面选前政党谈判失败,柯文哲背弃承诺参选到底,两党选后短时间内没有合作提出要求“组阁”的政治互信,另一方面担心不信任案提出,赖清德可以解散“立法院”重新改选,担心刚选上的党籍“立委”不支持,但是这种评估少了民进党“立委”也刚选上,未必也会支持马上改选,因此重提相对可受在野党支持的第二位“行政院长”人选不是没有有可能的发展。

  但这样的政治判断与选择错失之后,接续的发展就是民众党中央党部遭搜索,柯文哲遭扣押,党主席被迫易动。国民党四个地方党部遭搜索,地方党部主委及党工遭扣押,朱立伦本人也遭违反集游法被传讯。事态发展至此,在野党也只好全面反抗,选择群众抗争与议会斗争并进,升高对兼任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的抗争,政治冲突已经是别无选择。   美国对台湾朝野互动出现重大危机时,从不坐视不理,过去陈水扁推动“制宪”“一边一国”、红衫军运动,乃至于三一九枪击案,美国都出手介入。当朱立伦与黄国昌联手推动罢免赖清德时,美国在台协会可能就无法只向国务院写政治评估报告了。对岸的《反分裂国家法》动武的理由之一还有包括台湾动乱不已之时,因此台湾内部的局势发展,也应包括国际因素对台海和平的评估在内,除了美国包括日本在内可能的外力介入,赖清德的“国安”团队都应评估朝野严重对立的后果。

  同样是4月26日,二十年前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带团到中国大陆进行和平之旅,改变了两岸情势,展现了与民进党截然不同的治理道路,为三年后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之路打下良好基础,也让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动武无施展的理由,在马英九稳健的执政下,台海难得出现八年的和平发展局面。

  抚今思昔,台湾的朝野政党菁英、学术界知识份子及媒体领导与各界社团领袖还不能正视台湾危机,真的要让“民主内战”成为事实吗?当曾经担任过民进党首位“总统”与“副总统”的陈水扁与吕秀莲及曾任“行政院长”的谢长廷相继提出诤言,赖清德还能不解执政包容与宽容的重要性吗?如果台湾真要进入“民主内战”,为了生计与安宁,台湾民众恐怕唯有自救一路,无法寄托或是放任政党继续恶斗下去。

  (作者:李建荣,曾任台湾“行政院”记者联谊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政治幕僚及吴伯雄主席办公室主任)

李建荣

  中评社台北4月28日电(作者 李建荣)4月26日下午,台湾最主要的在野党、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联手发起罢免赖清德的大型群众运动。这个活动可以说是被民进党侧翼发起的大罢免以及检调大规模连续搜索国民党地方党部及扣押若干党工所激起。台湾内部陷入恶罢的政治内斗内耗,不啻于已陷入“民主内战”的边缘。

  当在野党的“国会”领袖、“立法院长”韩国瑜喊出美国关税、大陆军演及大罢免三把刀已经架在台湾人民头上的形容时,执政的民进党不思停止政治内耗、团结在野及全民一致对外因应危机,大罢免仍靠党机器升温无歇手可能,在野党也就不无束手就擒的可能,只好升高到罢免赖清德的政治动作来对抗,虽然台湾内部罢免“总统”的提案要高达三分之二“立委”支持才能成案推动,显然是高难度,但国民党及民众党决定知其不可而为仍要向前推动,无疑是要将赖清德一军,赖要继续斗,台湾将无宁日,执政即将届满一年交不出政绩,内外交迫,对民进党往后的选战只有百害而无一利。赖的另一条选择之路,就是接受少数执政窘迫的现实,重新选择一位可为“国会”多数接受的“行政院长”,总预算与政策才能较为顺利推动。除此之外,赖清德几乎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台湾不是没有经历过少数民意执政的“总统”,公元2000年只有39%的支持选上“总统”的陈水扁,一上任他选择提名国民党籍的前“国防部长”唐飞为首任“行政院长”,显然是参考李登辉用郝柏村换下李焕的灵感。此一布局一度被视为识时务的妥协。但因为没有事先经过政党协商,不为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所接受,连战认为这是个别拉夫,很可惜唐飞在很短的时间因为不认同废核四而去职。但至少少数当选的陈水扁“组阁”有考虑到国民党员及军方高级将领两个层面。

HRB轴承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