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寺开光 李嘉诚:弘扬佛法福分至深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李嘉诚基金会捐资30亿元的慈山寺于昨午举行开光典礼暨佛教艺术博物馆启用仪式。功德主李嘉诚罕有地率全家一起出席。他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自己常来寺中,佛教帮他战胜忧虑和恐惧;他又以八正道喻香港精神,希望该寺能成为探索人生意义和反思内心的空间。
林郑月娥王志民亲临主礼
香港商报报道,慈山寺筹备了17年,昨日是落成后的首个大型公开活动。李嘉诚全家出动,除了大儿子李泽巨和二儿子李泽楷外,大媳妇王俪桥也有出席,是近年很少见到的全家在公开活动中同框。特首林郑月娥、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和中国佛教联会副会长明生大和尚也亲临主礼,到埸嘉宾超过2000人。
作为慈山寺的捐赠者,李嘉诚对本报表示,自己经常到访,没有定时定刻:“说不定我明天又会来!”寺中博物馆百多件藏品,对他而言,难分优次,很难推荐:“一定系觉得好先至会收,我件件都咁锺意,件件都值得睇!”他坦言,一生最重要的决定是成立基金会,有缘能尽心之所怀,服务社会,把收藏存展在寺,和每一位有心人一起弘扬佛法,对这福分感刻至深。
李嘉诚直言,自己对佛教甚为信赖,“对我而言,佛教哲理为我导航,渡过忧虑恐惧和变迁。”他表示,很喜欢《金刚经》内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佛教中,智慧由看破执着开始,启悟连结内心愿力与外动力;未来的有为,是由智慧、慈心、无执的出世精神,化为积极的入世行动所创造。
以佛教八正道喻香港精神
佛法虽然宏大,但李嘉诚认为,把握好立身处世是一门艺术,人生很多答案要由自己去找寻,比如“我是谁?”、“我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有美好未来?”,最艰难的问题:“我们如何共同前进,促进人类繁荣?”但没有“演算法”能解决生命中深刻的议题。他希望慈山寺能为反思和探求的心提供空间。
李嘉诚又认为,佛教中的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和香港精神的承传相应,亦是香港故事的中流砥柱。
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慈山寺四周环山抱水,景色怡人,相信终日营营役役的都市人踏进这个佛门圣地,都能放松心情,重整思绪,烦恼全消。她称赞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陈列不同时代及地域流传下来的佛教艺术珍品,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让大众以不同方式接触佛教,进而把佛教慈悲为善的精神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博物馆收藏100尊佛菩萨
昨日开幕的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将于5月1日起免费开放予预约公众参观。这个用了3年时间筹建的博物馆,位于慈山寺观音圣像底座下,有佛菩萨藏品100尊,轮流展出43卷敦煌手抄经。来自日本、印度、泰国等不同的国家,历史最悠久的是犍陀罗的释迦牟尼佛像,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出品。
当中较为珍贵的则是白玉雕的佛像,外面虽然有玻璃罩,但却是特制的材料,几乎不见倒影,清晰如没任何遮挡,据悉造价奇贵,可见诚哥对博物馆的用心和重视。
91岁诚哥魅力没法挡
虽然已退休近年,但李嘉诚依然是大众焦点。昨日慈山寺的活动,就吸引了2000多人前来捧场,诚哥的魅力真的无法挡。
活动11时半才开始,9时许现场已人头涌涌。出席者从政商界到文化娱乐界都有,连天王刘德华也有到场。单是记者就来了近百人,九龙塘的媒体接驳巴士,60个位都座无虚席,要加开多一辆,才能应付需求。
嘉宾畀面,主人家也落力。诚哥带同大细仔和媳妇,一家四口齐现身。印象中,李家甚少有这样“隆重”的阵容出席公开活动,可见诚哥对慈山寺的重视。有“隐形太太”之称的大媳妇王俪桥,一身白衣,跟在老公后面,继续走低调路线。
四両拨千斤避记者追问
小超人李泽楷则较为活跃,担起嘉宾的迎送责任。老爸送特首时,他就陪在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身边,寒暄等车。之后又亲自送嘉宾出门口,和前港交所主席李业广,更是一路陪着走到停车场,再步行回到博物馆继续招呼其他客人,俨然已成了李家公关大员。
91岁的李嘉诚昨日心情大好,精神奕奕,不见疲态,笑容一直挂在面上,在台上不时和王志民主任手拖手。退场时,王主任更是十指相扣地扶着诚哥走出来。到了博物馆揭幕时,诚哥又拉着王主任的手想跟特首一起手握手拍照,但特首却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没有伸手,惹得记者们哄堂大笑。
虽然心情靓,但诚哥却异常精灵,没有放松“警惕”。对着记者们的提问,一句“我今天成个脑都系慈山寺,其他的事,我一定再约大家倾!”一招四両拨千斤,轻轻带过。
送完嘉宾,诚哥又带着儿子媳妇到地下的地藏殿,诚心下跪拜过地藏菩萨才离开。早年曾获诚哥予独家专访机会的小记见机不可失,赶紧走上去提问。诚哥认得小记,畀面停下脚步,答了两条问题才转身上车。其中问到诚哥是否常来慈山寺,他笑了笑指自己常来,明天也会来,之后又觉不妥,又回过头来说:“明天‘可能’又会来,尽显诚哥‘精明’本色!”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李嘉诚基金会捐资30亿元的慈山寺于昨午举行开光典礼暨佛教艺术博物馆启用仪式。功德主李嘉诚罕有地率全家一起出席。他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自己常来寺中,佛教帮他战胜忧虑和恐惧;他又以八正道喻香港精神,希望该寺能成为探索人生意义和反思内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