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特朗普软了 美中展开贸易谈判?
中评社华盛顿4月23日电(记者余东晖)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美中相持不下之时,特朗普似乎主动示好,意欲与中方谈判。白宫最新发出有意将部分对华关税削减一半,并希望中方采取对应行动的信号。这些最新发展让外界更加好奇:美中何时会展开贸易谈判?
特朗普22日对媒体放风:“145%的关税确实很高,不会那么高下去,会大幅度下降,但也不会为零”;“我们对中国很好的,我想他们会很开心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理想地共事。我觉得事情会发展得很好”。
特朗普还说:“我不会说我对中国很强硬。我们会很好,他们也会很好。我们等着瞧,但最终他们要达成协议,不然他们就没法跟美国打交道。”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与中国就此类协议的谈判尚未开始。
这些表态被观察家们广泛视为特朗普面对中国“奉陪到底”的强势应对,以及美国国内压力之下的“放软身段”姿态,但他又骑虎难下,刻意显示自己还有主动权,以为中国更有求于美国。
在华盛顿国际贸易协会和亚洲协会22日举行的“与中国的交易艺术”线上研讨会上,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前代理副贸易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指出,双方都在发出信号,表示他们可能有兴趣回到谈判桌上。但双方似乎都不想迈出第一步,担心这可能是示弱的信号。
2018年到2020年担任美国贸易副代表的格里什(Jeffrey Gerrish)表示,特朗普及其团队的行动与总统本人的声明之间存在着有趣的分裂。一方面,他们采取了非常强硬的行动,另一方面,特朗普谈论与中国重新接触,并可能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这是典型的特朗普--他通过采取强硬行动,以期建立最大的杠杆,然后谈一笔交易;他真的认为自己是谈判大师和交易撮合者;他认为自己有能力与中方达成协议。
不过,这位在特朗普第一任内辅佐贸易代表莱泰泽与中方展开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的专家认为,特朗普及其团队并不急于达成协议。他们希望先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这么做同时也是为了孤立中国,想把这些国家更多地纳入与美国的经贸集团。他们试图让这些国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以切断中国商品通过这些国家转运或到这些国家投资,以规避美国的关税。他们希望对中国施加最大的压力,以便在谈判时尽可能达成最有利于美国的协议。
格里什相信,特朗普团队会认为自己的筹码非常强大,尤其是与其他国家谈成协议后,对中方的影响力会增加。他们认为,中国尽管已经减少了对美出口,但美国巨大的市场还是有终极的影响力,这是别的国家市场无法取代的。所以他们现在处于观望状态,希望某一天把中国带回谈判桌。他不认为美方会在90天内与其他国家完成贸易协议之前,与中方展开谈判,况且90天期限还可能延长。
格里什认为,即便双方开始谈判,也很难开始谈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曾经涉及的“结构性问题”,因为现在双方关系比特朗普第一任谈第一阶段协议时更具对抗性,没有互信,也更少意愿谈这些问题。人们可能更关注恢复第一阶段协议的采购。他不认为双方会达成“大交易”。美方依然关注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希望中国能够实施“自愿出口克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提升内部消费。但他不确信中方是否愿意这么做,因为北京视美式消费模式是有问题的。
格里什表示,特朗普政府中有一些强硬派,他们永远不想与中国谈判或达成协议。但他承认,特朗普政府中有更务实的成员,他们认识到谈判可能会在某个时候进行。首先,因为特朗普自己可能想要进行谈判,其团队必须做好准备。其次,他们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关税水平,基本上就是贸易禁运,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会看到谈判的必要性。
据《华尔街日报》23日报导,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削减对华超高关税,某些产品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降低到50%到65%,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特朗普尚未做出最后决定,但匿名官员称,特朗普不会单边行动,希望看到北京采取一些行动。
这个消息显然是特朗普政府刻意放出的探测风向的信号球,看中方会作何回应。这更加强了外界认为美中双方终究将展开贸易谈判的印象,尽管双方在相持之下,如何迈出第一步,目前尚未可知。
曾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高级顾问、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贸易参赞的安凯彬(Christopher Adams)指出,目前双方不存在谈判的机制,双方也互不信任。现在需要的是双方领导人发出明确的同意开始谈判的信号,就像2018年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期间中美领导人的表态那样。但是现在双方存在谁先打电话的问题。
当前情况下,双方通过软化立场、表现姿态,营造对话的气氛,是双方启动谈判的关键。尤其关税战是特朗普发动的,中方只是回击反制,缓和事态的姿态理应首先由美方做出。
安凯彬表示,也许美方可以在召开内阁会议之后做出某种表态。更重要的是,美方要明确除了总统本人之外,谁将主导负责与中方的谈判?中方的谈判代表实际已经明确,但他们现在不知道跟美方什么人谈。他认为,美方最好还是由贸易代表来主导负责这个谈判。
互相明确各自的主要诉求,也是启动谈判的关键。特朗普施加关税的目的之一是迫使外国来美投资。安凯彬指出,在特朗普第二任政府的早期,中方对在美增加投资表现出兴趣,但这需要美国两党的共识,尤其需要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有范式的改变,比如美国是否允许中国在诸如太阳能板、汽车电池等敏感和战略性行业进行大量投资?
安凯彬建议,美方可做的事情是,对目前形似贸易禁运的极高关税进行重组,使其变得更加合理,降低那些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并不敏感的行业和产品的关税。鼓吹剥夺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美国会“中国特选委员会”最近提出今后五年将非敏感商品的对华关税设定为35%,敏感商品定为100%。安凯彬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当时看来非常激进的议案,目前看来反而显得温和,因为现实已经远超这个动议。至少可以先回到这一步。
对于中方而言,美方专家认为,在芬太尼问题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或许可以视为重建信心措施的“首付”,另外中方可以考虑恢复高调的采购。他们声称双方可以谈中方出口限价和数量限制的“自愿出口克制”。
对于美方放风愿意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3日做出了回应: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郭嘉昆强调,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中评社华盛顿4月23日电(记者余东晖)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美中相持不下之时,特朗普似乎主动示好,意欲与中方谈判。白宫最新发出有意将部分对华关税削减一半,并希望中方采取对应行动的信号。这些最新发展让外界更加好奇:美中何时会展开贸易谈判?
特朗普22日对媒体放风:“145%的关税确实很高,不会那么高下去,会大幅度下降,但也不会为零”;“我们对中国很好的,我想他们会很开心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理想地共事。我觉得事情会发展得很好”。
特朗普还说:“我不会说我对中国很强硬。我们会很好,他们也会很好。我们等着瞧,但最终他们要达成协议,不然他们就没法跟美国打交道。”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与中国就此类协议的谈判尚未开始。
这些表态被观察家们广泛视为特朗普面对中国“奉陪到底”的强势应对,以及美国国内压力之下的“放软身段”姿态,但他又骑虎难下,刻意显示自己还有主动权,以为中国更有求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