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台发密集信号 美知名台海专家如是看
中评社华盛顿5月30日电(记者余东晖)刚落幕的中国“两会”和《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在台湾问题上发出了密集而强烈的信号。中评社记者专访了三位知名的美国台海问题专家,问他们如何看待这些信号。他们基本上认为,北京的对台政策尚未改变,但两岸关系正处于微妙而令人担忧的“临界点”。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中国全国人大通常是中国大陆发表对台声明的平台,中国表示决心阻止台湾迈向独立。《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是传递这种信号的一个有用机会。她表示,没有看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对台策略的证据,对台湾使用“非和平”手段一直是选项之一。
中国总理李克强22日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台湾问题时,提到“反对‘台独’、促进统一”,但没有提到以前官方常会提及的“和平统一”、“九二共识”等,到28日“两会”落幕时通过的政府报告最终版,补充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9日举行的《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发出的信息则更加全面,包括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包括申明“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用两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
葛来仪表示,很好奇为什么最初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和平”这个词,但是“和平发展”被包括在最后的报告中,这一政策也就因此得到了重申。她说,尽管信号令人困惑,但她看法要点是:北京的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包道格(Douglas Paal)认为,最近中国官方有关台湾的言论是其对台政策熟悉的“占位符”(placeholder)。他感到,中国大陆现在有一股巨大的压力,要求高层改变对台湾的态度,采取更强硬、甚至是武力的手段,但中国领导层似乎并不准备在当前这么多变化的因素中做出决定。
曾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的包道格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中美关系紧张,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和不可预测性,内部不同意见、香港问题等等。因此,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使用了人们熟悉的措辞,并劝阻人们不要在施压台湾方面发出杂音。
包道格说,“这是一个临界点(tipping point),不管是往哪个方向”;“这对任何人来说不是好消息,但还不是真正的坏消息”。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卜睿哲(Richard Bush)对台海形势表示担忧。他指中国大陆的舆论有对蔡英文可能采取一些激进行动的担忧,但他不认为中国高层领导人真的相信这一点,但他们允许这些舆论继续存在。
曾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的卜睿哲认为,关于“台湾独立”的警告忽视了实现“台湾独立”的困难。他指出,大部分台湾民众不赞成独立或统一。公众明白,“法理台独”可能会导致战争,所以他们自然更喜欢维持现状。蔡英文已经适应了这一点。他认为,要想修改“中华民国宪法”真的很难,底线是,除非得到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否则任何修正案都不会启动这一程序。
对于中国政府报告刚开始只有“促进统一”,而没有出现“和平发展”,卜睿哲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他猜想,“这也许只是一个失误,或者是对台湾和美国的一场心理战”。他坚持认为,北京在蔡英文的第一个任期内的对台政策是“没有暴力的胁迫”,这个政策将会继续,而心理战是一种“没有暴力的胁迫”。
中评社华盛顿5月30日电(记者余东晖)刚落幕的中国“两会”和《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在台湾问题上发出了密集而强烈的信号。中评社记者专访了三位知名的美国台海问题专家,问他们如何看待这些信号。他们基本上认为,北京的对台政策尚未改变,但两岸关系正处于微妙而令人担忧的“临界点”。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中国全国人大通常是中国大陆发表对台声明的平台,中国表示决心阻止台湾迈向独立。《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是传递这种信号的一个有用机会。她表示,没有看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对台策略的证据,对台湾使用“非和平”手段一直是选项之一。
中国总理李克强22日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台湾问题时,提到“反对‘台独’、促进统一”,但没有提到以前官方常会提及的“和平统一”、“九二共识”等,到28日“两会”落幕时通过的政府报告最终版,补充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9日举行的《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发出的信息则更加全面,包括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包括申明“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用两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
葛来仪表示,很好奇为什么最初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和平”这个词,但是“和平发展”被包括在最后的报告中,这一政策也就因此得到了重申。她说,尽管信号令人困惑,但她看法要点是:北京的对台政策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