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败选者联盟”变成了“复仇者联盟”

左起,陈其迈、苏贞昌、苏嘉全及柯建铭。(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苏贞昌“内阁”组成后,凸显了两个特点,其一是没有呈现在民进党输电“九合一”选举后,党内中生代强烈要求的“改革”诉求,及对行政政策作为进行检讨的要求。因为只是因应赖清德的辞职,更换了正副院长,及调整了个别“阁员”之外,基本上就是由必须为“九合一”败选负责的团队各部会首长回任,有人说这凸显了民进党缺乏人才,但其实其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折射了蔡政府的权力傲慢,因而认为无需对行政政策进行检讨,更无需改革,一切沿袭过去两年多的做法就是了。实际上,蔡政府粗暴“拔管”,是惹发中产阶层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教育部长”叶俊荣深明这个原因,因而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让管中闵就任台大校长,这本来是帮助蔡政府纾解部分民怨的好意,但蔡政府不但责怪叶俊荣,而且还趁着“行政院”重组之机,让“拔管案”的始作俑者潘文忠回巢出任“教育部长”,这等于是故态复萌,坚持反改革,就此下去,民进党在二零二零年还将会惨败一次。

  其二是正副院长苏贞昌、陈其迈,还有“交通部长”林佳龙,都是在“九合一”选举中的败将。其中苏贞昌大输三十万票,林佳龙丢失了台中市,陈其迈也无法为民进党守住高雄市这个民进党“大票仓”,因而被嘲笑为“败选者联盟”,或“失败者联盟”。

  而就在上任只有两天,这个“败选者联盟”,却已变成了“复仇者联盟”,这三名败选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专门针对其在“九合一”选
举中的对手。从苏贞昌的暗示“六都”市长都不用参加“行政院会”,到陈其迈拒绝协助高雄市的建设,再到林佳龙的针对台中市长卢秀燕停盖山手线、优先推动捷运蓝线,坚持要按原计划推动山手线,都是如此。

  “直辖市长”参加“行政院会”,这是过去长期的惯例,连陈水扁“当家”时也没有取消。马英九政府时期,虽然民进党占据了四席“直辖市长”,国民党只有一席,也坚持了这个惯例,让几名民进党籍的“直辖市长”,与蓝军的部会首长一道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但苏贞昌前日正式就任“行政院长”并举行首次“行政院会”,就以这是“临时院会”为由,没有通知“六都”出席,还刻意解释一番,声称“六都”首长是列席“行政院会”,连出席都不是,而且“六都”首长实在很忙,院会工作繁重,“六都”首长跟这些讨论的事情,有些也毫不相干,所以他建议成立“中央与地方建设协调会报”,由“政务委员”们主持,让包括“六都”在内的地方首长在协调会报讨论,不用在“行政院会”“讲的落落长”。   文章说,倘苏贞昌的这个说法成为制度,就显得他的民主风度是“零”,不愿在“行政院会”见到打败他的侯友宜,也为陈其迈不愿见到打败他的韩国瑜创造条件。实际上,选败者一跃成为胜选者的顶头上司,当然是“一朝令在手,便把权来行”。虽然这对“自己人”郑文灿、黄伟哲也不公平,但其实就是要卡住国民党籍的新北市长侯友宜,台中市长卢秀燕,高雄市长韩国瑜,及目前对蔡英文争取连任最具威胁的台北市长柯文哲。不让他们参与“行政院会”,避免他们在“院会”上参与“行政院”的决策,尤其是籍此机会提出财政拨款,落实建设计划等诉求。因此,另立一个将“六都”首长与其他县市长混在一起的“中央与地方建设协调会报”,来剥夺“六都”首长出席“行政院会”的机会,也是要肆意贬低打败自己的侯友宜等人的“直辖市长”的身格,与其他县市长“同一位阶”。

  这个行为,除了是折射了苏贞昌的个人道德不够风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是要籍此阻止“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不让国民党的地方政府获得政绩。实际上,一场“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获得十五席县市长,民进党仅得六席,余下一席的台北市长柯文哲,虽然是无党籍,但却对民进党长期执政的愿景构成最大的威胁。这个态势被人们形容为“地方包围中央”。因此,苏贞昌提出的这个企划,也是要刻意拉高“中央”的高度,以淡化地方包围“中央”的压力。当然,更是要防范柯文哲参与“中央政府”层次的决策,不让他在此层次获得任何有利条件。

  如果说,苏贞昌的“复仇”是以间接方式实施,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态的话,“交通部长”林佳龙针对台中市长卢秀燕停盖山手线、优先推动捷运蓝线的竞选政纲内容,声称山手线目前已在进行,将要求地方政府提出具体报告,否则按原定计划推动,就是直接地打脸打败他的对手卢秀燕了,藉着他拥有的“中央”交通预算权力,对选战中对手提出的政纲,进行报复式的反制,完全无需使用“遮羞布”。

  陈其迈对韩国瑜使用的招数,也不相伯仲。同样也是将在高雄市长选举过程中对当地建设尤其是捷运规划的争论,带到“中央”的层面,并以此来施压地方。而且一分钱的补助款都不划拨给高雄市,让韩国瑜的各种竞选“支票”无法兑现。

左起,陈其迈、苏贞昌、苏嘉全及柯建铭。(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苏贞昌“内阁”组成后,凸显了两个特点,其一是没有呈现在民进党输电“九合一”选举后,党内中生代强烈要求的“改革”诉求,及对行政政策作为进行检讨的要求。因为只是因应赖清德的辞职,更换了正副院长,及调整了个别“阁员”之外,基本上就是由必须为“九合一”败选负责的团队各部会首长回任,有人说这凸显了民进党缺乏人才,但其实其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折射了蔡政府的权力傲慢,因而认为无需对行政政策进行检讨,更无需改革,一切沿袭过去两年多的做法就是了。实际上,蔡政府粗暴“拔管”,是惹发中产阶层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教育部长”叶俊荣深明这个原因,因而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让管中闵就任台大校长,这本来是帮助蔡政府纾解部分民怨的好意,但蔡政府不但责怪叶俊荣,而且还趁着“行政院”重组之机,让“拔管案”的始作俑者潘文忠回巢出任“教育部长”,这等于是故态复萌,坚持反改革,就此下去,民进党在二零二零年还将会惨败一次。

  其二是正副院长苏贞昌、陈其迈,还有“交通部长”林佳龙,都是在“九合一”选举中的败将。其中苏贞昌大输三十万票,林佳龙丢失了台中市,陈其迈也无法为民进党守住高雄市这个民进党“大票仓”,因而被嘲笑为“败选者联盟”,或“失败者联盟”。

  而就在上任只有两天,这个“败选者联盟”,却已变成了“复仇者联盟”,这三名败选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专门针对其在“九合一”选
举中的对手。从苏贞昌的暗示“六都”市长都不用参加“行政院会”,到陈其迈拒绝协助高雄市的建设,再到林佳龙的针对台中市长卢秀燕停盖山手线、优先推动捷运蓝线,坚持要按原计划推动山手线,都是如此。

  “直辖市长”参加“行政院会”,这是过去长期的惯例,连陈水扁“当家”时也没有取消。马英九政府时期,虽然民进党占据了四席“直辖市长”,国民党只有一席,也坚持了这个惯例,让几名民进党籍的“直辖市长”,与蓝军的部会首长一道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但苏贞昌前日正式就任“行政院长”并举行首次“行政院会”,就以这是“临时院会”为由,没有通知“六都”出席,还刻意解释一番,声称“六都”首长是列席“行政院会”,连出席都不是,而且“六都”首长实在很忙,院会工作繁重,“六都”首长跟这些讨论的事情,有些也毫不相干,所以他建议成立“中央与地方建设协调会报”,由“政务委员”们主持,让包括“六都”在内的地方首长在协调会报讨论,不用在“行政院会”“讲的落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