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明:蔡当局的回应说明什么?

蔡英文2日亲自召开记者会回应习近平的谈话(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月6日电(作者 陈克明)就在北京《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即迅速做出反应,如果连同其在元旦升旗仪式后的讲话,可以看出早有准备。蔡当局的回应,让两岸民众看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民进党执政当局全面拒绝习讲话,甚至是不留任何空间。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核心主轴依然是“和平”,继续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坚持和平统一方向,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是在台海形势发生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以来,大陆领导人最为平和的一次重要讲话,再次充分体现大陆方面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自信与善意;而民进党当局的回应则是近几年来最“绝”的,不仅在内容上不留余地,在口吻上也毫不留情,凸显强硬的气息。当然,如果有些民众要说这是“气急败坏”的表现或许也不为过。

  面对大陆方面的“软”,蔡当局如此的“硬”,究竟说明什么?我们知道,政治人物的强硬表现,通常就是因为正面临巨大的压力。蔡当局现在面临的压力不但显而易见,而且非同小可。

  首先,2018“九合一”选举失败的责任问题。这次台湾地方选举民进党大败,蔡没想到只是辞去党主席一职无法平息民进党内部的严重不满,党内要求深刻检讨的声音不断,这不但严重影响到她在任期内的执政顺利进行,“内阁”改组的改与不改、如何改,极为棘手,还威胁到2020的连任问题。这些压力既来自党内,也来自绿营,特别是独派阵营,也来自台湾的社会各界,大有“四面楚歌”的阵势。   其次,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蔡当局面对巨大压力,这就是“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重新执政的绝大多数地方首长(包括国民党籍和无党派当选县市长)都纷纷表示承认“九二共识”,将积极开展两岸城市交流,形成“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台北-上海”双城论坛顺利如期举办,柯文哲再提“两岸一家亲”,等等,这些都对民进党的现行两岸政策提出挑战,甚至个别民进党籍的县市长也就此问题发出与其党中央不完全相同的声音。另一方面,从这次“九合一”选举过程和结果看,大陆这几年的对台政策,特别是“软的更软”方面在逐步显现其应有的作用,得到相当多的台湾民众的认可。此外,在这次地方选举中可以看出,多数台湾民众正面肯定大陆经济发展成就和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意愿,并将此与推动台湾经济发展及改善民众福祉的期待挂钩,这给蔡当局形成极大的压力。为此,不仅台湾社会各界,连民进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也不断出现。

  当然,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趋向强硬,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是有其心理因素的。蔡是政治“理想主义”者,她坚信自己的政治理念,而理想主义者通常也是完美主义者,有自己的坚定信念,不具有妥协、退让和自我检讨的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认输”。在面临巨大的职责压力时,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蔡从2014到2016,以民进党的救世主出现,使民进党从失败中走出来并取得辉煌的选战战绩;2016的台湾大选使蔡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如日中天,然而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跌入低谷,这种落差感受激烈地冲击她的心理极限,也造成一定的抗逆心态,特别是因为争取连任是她政治生涯中的最高追求,绝不甘愿就此失去。另一方面,蔡上台后推行许多“改革”也出于其所谓的政治理念,当选举的结果对其“改革”举措进行否定时,同样对其内心产生极大的冲击,然而她既没有从自身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找问题,更没有怀疑、放弃其政治理念的想法。我们看到,关于这次败选,蔡到目前为止依然认为自己没有错,“是人民没有跟上”,她的所谓检讨,被台湾社会戏称为“怪东怪西怪中共”,是典型的“倔强”性格,因而这样的政治人物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一定是选择与压力抗争。显然,这是缺乏理性的政治领导人。

  从政治策略层面上看,面对执政两年多来的台湾社会,民进党认为该做的、能做的在这次“九合一”选举中都被台湾民众否定了,那还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似乎有些茫然,而面对2020大选迫近,情急之下,嫁祸于人,转移矛盾不失为好计策。这也是民进党的惯性选举思维,因此我们是否有理由说,蔡英文有可能或正在走陈水扁当年的老路?值得关注。

  (作者陈克明为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

蔡英文2日亲自召开记者会回应习近平的谈话(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月6日电(作者 陈克明)就在北京《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即迅速做出反应,如果连同其在元旦升旗仪式后的讲话,可以看出早有准备。蔡当局的回应,让两岸民众看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民进党执政当局全面拒绝习讲话,甚至是不留任何空间。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核心主轴依然是“和平”,继续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坚持和平统一方向,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是在台海形势发生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以来,大陆领导人最为平和的一次重要讲话,再次充分体现大陆方面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自信与善意;而民进党当局的回应则是近几年来最“绝”的,不仅在内容上不留余地,在口吻上也毫不留情,凸显强硬的气息。当然,如果有些民众要说这是“气急败坏”的表现或许也不为过。

  面对大陆方面的“软”,蔡当局如此的“硬”,究竟说明什么?我们知道,政治人物的强硬表现,通常就是因为正面临巨大的压力。蔡当局现在面临的压力不但显而易见,而且非同小可。

  首先,2018“九合一”选举失败的责任问题。这次台湾地方选举民进党大败,蔡没想到只是辞去党主席一职无法平息民进党内部的严重不满,党内要求深刻检讨的声音不断,这不但严重影响到她在任期内的执政顺利进行,“内阁”改组的改与不改、如何改,极为棘手,还威胁到2020的连任问题。这些压力既来自党内,也来自绿营,特别是独派阵营,也来自台湾的社会各界,大有“四面楚歌”的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