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语中评:未来台海局势整体可控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海涵)台湾地区2020年领导人选举结果11日出炉,民进党蔡英文获连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震荡会增加,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会受到压制,而“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也会进一步加剧。但台海局势的现有格局则决定了“台独”势力很难走远,两岸和平发展因为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因而对于民进党的压制有强大的抵抗力。因此台海局势仍是整体可控。
陈星表示,本次选举结果事实上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台湾政治结构变化的一个直接外化性表现形式。这次选举中出现的世代撕裂、意识形态动员等均是台湾社会这一段时间以来潜滋暗涨影响政治结构发展诸因素不断发酵的结果。当然这些因素会在未来继续发挥影响,台湾社会的动荡程度会相应增加。
他认为,蔡英文此次之所以获胜,主要是政治动员的结果,尤其是议题选择上,民进党选择用对立与对抗的议题进行政治动员,引起了台湾民间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恐慌情绪,而这个情绪的发酵,最终导致了青年票大量流向蔡英文。而这次投票率冲高也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恐慌情绪动员的结果。
而国民党能从此次选举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陈星认为,国民党的败选和自前年“九合一”以来的一系错误操作有很大的关系,党内不团结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怯于公战、勇于私斗”的调性也没有多少改变,反而在“九合一”胜选的催化下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对国民党来说,加强基层服务,重新取得民众信任是未来东山再起的关键,否则只能是在民进党的强力打击下不断萎缩。韩国瑜已经成为庶民政治的符号象征,经此一役,虽然受到重创,不过未来在国民党内应该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民进党同时也会加大打击韩国瑜的力度,会加速推动罢免韩国瑜的活动。韩国瑜能否顶住压力带领国民党走出困境?目前看来难度比较大。
韩国瑜虽败选,但是“韩流”现象仍不容小觑。陈星分析说,“韩流”的崛起并不是今天开始的,它反映了台湾民间对民进党执政三年多来诸多问题的集中反弹。一旦普遍的社会情绪形成,就要寻找一个出口发泄出来,可以说没有韩国瑜,也有可能出现一个政治人物,引发政治风潮。因此,虽然民进党取得了这次选举的胜利,但如果粗放的执政方式不改,未来会出现更加强烈的社会意识反弹,政治结构以及政治风向的翻转可能会比预想的来得快。
谈及外部因素对此次选举的影响,陈星表示,所谓的外部因素影响,其实很难精确量化。从一般意义上说,台湾的选举肯定与外部势力有关系,但外部势力主要还是通过内部因素发挥作用。民进党赢得选举最关键还是在于用对抗的议题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情绪,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是岛内高强度动员的结果。
至于未来的美台关系,陈星认为,加强与美国的联结抗拒统一一直是民进党的基本策略,民进党当然会试图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取得美国更多的支持。但进一步借助美国支持强化两岸对抗则会伤害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毕竟在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问题面前,台湾问题只能是一个边缘问题。未来美台关系中,民进党当局当然会努力去充当美国与大陆博弈的棋子,但如何运用这个棋子,则由美国的利益决定。在台美关系问题上,台湾既没有主体性,也很难发挥主动性。
连任后的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将何如?陈星表示,选前民进党通过了“反渗透法”,说明这个党已经把两岸对抗作为两岸政策的重要内容,而这次胜选,则会加强其“两岸政策有民意基础”的幻象,未来可能会在两岸政策上变本加厉,从而导致两岸关系进一步走低。但民进党不会使台海局势崩盘,因为这样对该党而言无甚好处。因此整体上民进党当局会延续以前的政策,在两岸政策上表面蜇伏等待时机,但在台湾内部则加强整肃,扩大“台独”的生存空间,两岸关系改善的空间在这种逻辑下面必然会越来越小。
他认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震荡会增加,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不可控的结果。在民进党当局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背景下,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会受到压制,而“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也会进一步加剧。但台海局势的现有格局则决定了“台独”势力很难走远,两岸和平发展因为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因而对于民进党的压制有强大的抵抗力。因此台海局势仍是整体可控。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海涵)台湾地区2020年领导人选举结果11日出炉,民进党蔡英文获连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震荡会增加,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会受到压制,而“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也会进一步加剧。但台海局势的现有格局则决定了“台独”势力很难走远,两岸和平发展因为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因而对于民进党的压制有强大的抵抗力。因此台海局势仍是整体可控。
陈星表示,本次选举结果事实上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台湾政治结构变化的一个直接外化性表现形式。这次选举中出现的世代撕裂、意识形态动员等均是台湾社会这一段时间以来潜滋暗涨影响政治结构发展诸因素不断发酵的结果。当然这些因素会在未来继续发挥影响,台湾社会的动荡程度会相应增加。
他认为,蔡英文此次之所以获胜,主要是政治动员的结果,尤其是议题选择上,民进党选择用对立与对抗的议题进行政治动员,引起了台湾民间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恐慌情绪,而这个情绪的发酵,最终导致了青年票大量流向蔡英文。而这次投票率冲高也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恐慌情绪动员的结果。
而国民党能从此次选举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陈星认为,国民党的败选和自前年“九合一”以来的一系错误操作有很大的关系,党内不团结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怯于公战、勇于私斗”的调性也没有多少改变,反而在“九合一”胜选的催化下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对国民党来说,加强基层服务,重新取得民众信任是未来东山再起的关键,否则只能是在民进党的强力打击下不断萎缩。韩国瑜已经成为庶民政治的符号象征,经此一役,虽然受到重创,不过未来在国民党内应该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民进党同时也会加大打击韩国瑜的力度,会加速推动罢免韩国瑜的活动。韩国瑜能否顶住压力带领国民党走出困境?目前看来难度比较大。
韩国瑜虽败选,但是“韩流”现象仍不容小觑。陈星分析说,“韩流”的崛起并不是今天开始的,它反映了台湾民间对民进党执政三年多来诸多问题的集中反弹。一旦普遍的社会情绪形成,就要寻找一个出口发泄出来,可以说没有韩国瑜,也有可能出现一个政治人物,引发政治风潮。因此,虽然民进党取得了这次选举的胜利,但如果粗放的执政方式不改,未来会出现更加强烈的社会意识反弹,政治结构以及政治风向的翻转可能会比预想的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