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专家议香港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1月9日电(记者 张心怡 沈而忱)由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办的“2020中总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以“应对挑战  抓紧机遇”为主题,探讨新一年在内忧外患挑战下的本港经济最新形势与发展前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应邀担任主旨演讲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担任专题演讲嘉宾,剖析环球政经局势发展对内地及本港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多国驻港领事、友好商会、工商团体领导、工商金融专业人士等近300人出席此次论坛。
 
  中总会长蔡冠深致辞时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历严峻考验,中美贸易战打击本港转口贸易及相关行业表现,加上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社会争议,令工商百业以至社会各阶层受到严重影响。他亦认为,香港“一国两制”、联系汇率、普通法等制度优势,资金及资讯自由流通,可借“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发展机遇,为深化香港长远竞争力、拓展区域市场合作注入新动力。
 
  陈茂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美贸易谈判起伏、英国脱欧、地缘风险等因素,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放缓,而近半年的社会事件、暴力冲击则给香港经济带来更沉重的打撃。特区政府去年底推出250亿元支援措施,协助中小企业减低经营成本、减低资金回转压力、协助开拓市场。陈茂波认为,多个国际经贸组织对香港经济自由度、营商环境仍然给予高度评价,冀香港人好好珍惜香港的优势,本港工商界亦要抓紧内地市场的商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所长,为国家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王一鸣演讲提到,内地还需继续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来稳定增长,包括减税、保持货币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另外,要通过财政公共政策引导资金项目,使资金流向供给和需求两端都能受益的领域,例如民生领域、包括5G在内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基础研究等。还需要培育一系列新的增长极,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来参与国际竞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中评社 沈而忱摄)

  利用逆周期调节工具并不意味着放弃结构性改革。王一鸣认为,正因为我们面临着结构性问题,所以我们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发展质量,弥合与发达国家的缺口,保证内地在未来一个时期依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依然能够保持国际竞争力,依然能够实现比较快、比较好的经济增长。

  鄂志寰发言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是挑战大于机遇,香港作为小规模开放经济体,难免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去年香港受内外不同因素影响,经济陷入衰退,但金融市场却维持正常运作,未见受大规模影响。香港作为国际和内地企业的重要集资平台、亚太区主要资产管理中心及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和英国脱欧危机有所缓和,若本地反修例风波能尽快平息,香港凭着故有优势,2020年经济应能保持平稳,甚或有轻微反弹。

  鄂志寰亦强调,展望未来,随着内地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加上大湾区、“一带一路”等机遇,香港凭藉与国际金融制度接轨的优势,将能更充分发挥国际融资中心的功能,为金融业发展带来庞大发展空间。
 
  论坛亦设有对谈环节,王一鸣、鄂志寰与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及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共同就中美贸易磨擦发展形势、如何确保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旅游及零售业受近日社会事件之影响、推动本港科技创业等范畴分享意见。
 
  王一鸣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段颇长时间,中美双方发展方向不同,香港可从中发掘机遇。内地经济面对下行压力,但由于增长总量仍十分庞大,这将带给香港庞大商机。香港须保持固有竞争力,并强化与大湾区的合作,虽然面对大时代的转变,但也将迎来最大的机遇,再迈出新发展路向。

“2020中总论坛”昨日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鄂志寰认为,近年金融科技急速发展,过去科技公司只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援,但现在不少科技公司已化身金融公司,令两者的关系发生根本改变。香港是一个传统的金融中心,但在债券、资产管理和科技融资方面则明显存有不足。若香港将来可助力金融科技,革新旧有的金融体系,加上人民币国际化、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发展带来的机遇,定能维持长远竞争力,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谢邱安仪提到,目前香港零售业经营环境严峻,特别是奢侈品的销售额大幅下跌逾40%,加上沉重租金压力,2019年11月零售数据下跌23%,为有数据纪录以来最大跌幅。她期望业主在此非常时期能降低租金,政府能推出更及时、精简、贴地的支援措施,为零售业界带来及时雨。
 
  黄进达指出,2019年下半年,旅游业受社会事件影响饱受打击,各市场跌幅达两成至九成不等。同时,其他行业如零售,酒店 及交通运输业亦大受影响。近日,社会事件稍为平复,希望短途旅客如韩国、印尼及泰国等可尽快改善。由于国家支持香港旅游业在大湾区持续发展,业界对未来仍具信心。
 
  邱达根表示,过去创新科技行业在香港的地位较低,因此产品不多,科研的投入也较少。但近年社会开始重视创新科技,大量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成立,去年录得破纪录的3150多间,而十年前仅有1000多间。但反观人口规模相似的以色列,当地却长期保持7,000多间初创公司,而深圳更达到数万间,可见香港仍有大量进步空间。自修例风波爆发之后,投资创新科技的资金明显减少,不少初创公司已出现资金困难,急需协助。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资源扶持创新科技,但大多是硬件的建造和长期发展基金,要长时间方能见到效用,要如何解决行业面对的燃眉之急,值得社会思考。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中评社 张心怡摄)

论坛对谈环节(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总会长蔡冠深(中评社 张心怡摄)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1月9日电(记者 张心怡 沈而忱)由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办的“2020中总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以“应对挑战  抓紧机遇”为主题,探讨新一年在内忧外患挑战下的本港经济最新形势与发展前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应邀担任主旨演讲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担任专题演讲嘉宾,剖析环球政经局势发展对内地及本港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多国驻港领事、友好商会、工商团体领导、工商金融专业人士等近300人出席此次论坛。
 
  中总会长蔡冠深致辞时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历严峻考验,中美贸易战打击本港转口贸易及相关行业表现,加上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社会争议,令工商百业以至社会各阶层受到严重影响。他亦认为,香港“一国两制”、联系汇率、普通法等制度优势,资金及资讯自由流通,可借“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发展机遇,为深化香港长远竞争力、拓展区域市场合作注入新动力。
 
  陈茂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美贸易谈判起伏、英国脱欧、地缘风险等因素,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放缓,而近半年的社会事件、暴力冲击则给香港经济带来更沉重的打撃。特区政府去年底推出250亿元支援措施,协助中小企业减低经营成本、减低资金回转压力、协助开拓市场。陈茂波认为,多个国际经贸组织对香港经济自由度、营商环境仍然给予高度评价,冀香港人好好珍惜香港的优势,本港工商界亦要抓紧内地市场的商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所长,为国家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王一鸣演讲提到,内地还需继续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来稳定增长,包括减税、保持货币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另外,要通过财政公共政策引导资金项目,使资金流向供给和需求两端都能受益的领域,例如民生领域、包括5G在内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基础研究等。还需要培育一系列新的增长极,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来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