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陈锦云:香港一国两制要行稳致远需办好教育

热点搜索

陈锦云:香港一国两制要行稳致远需办好教育

  中评社香港6月13日(作者 陈锦云)6月12日,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央驻港联络办(两办)都发出了声明,这一天同时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歌法》刊登宪报并生效的日子。“两办”的声明很及时,谴责了有激进团体推动中小学生罢课,并强烈呼吁香港各界要保护学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这点十分重要,十分必要,但也不容易,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

  这个如大家所知,香港教育领域对“一国”,对“国民身份认同”,对“培养国家民族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一直存在不足,不管是对校长,对教师学生,乃至于家长来说,都是如此。其实,香港在教师专业方面的培养很不错的,也有专门的师资培训的高校,即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的中小学分为官立(公立)、政府津贴、政府直接资助和私立,这几类除了政府补助的经费比例有所不同,后面三种相对而言有更多“校本管理”的权力,校方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推行自己的课程和教材。对于学校的管理,则比较倾向于信赖办学团体和专业的校长教师,比较放权给学校自我管理。香港的办学团体很多元化,有各类宗教团体(如天主教会),有慈善团体(如东华三院),有商会同乡会等,其中数量最多的被认为“名校”的是宗教团体占了多数,这些学校历史也相对悠久,这个与英国占领香港后社会福利缺乏,教会有机会发展教育等社会服务,从而得以在香港社会扎根发展,这其中又以西方宗教团体占了大头。

  各种办学团体各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就体现在课程内容里面,比如宗教团体办的学校,会有圣经课,会有祈祷等内容。香港政府传统以来秉持尊重办学团体自主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应该说从港英年代到回归后基本没有改变。学生对于“国家”概念是比较淡的,比较模糊的,没有自豪感,面对社会上似是而非的观念时往往难以判断,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比较自然地认同自己所生活的本土“香港”。对于“一国”与“两制”的内在关系,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自己的家园---香港的历史也都不一定知道。这就是现实的现象,这首先应该是学校和老师应该教导给学生的,应该透过课程透过实践让学生明白的,香港的教育显然没有做好这一点。正如中央驻港联络办发言人所说,必须加强“宪法基本法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民国情教育”,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制度相适应的香港教育体系。这些呼吁,在今天的香港,会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赞同。

  我认为香港教育管理当局要敢于作为,该管的要管起来,该奖励的要高调奖励,该处罚的要不手软,树立一国两制学校校长、教师的标准和榜样,要在资源上和宣传上给予这些学校和办学团体更大的支持。另外,香港政府可以推动与大湾区或内地著名学校或教育集团的合作,结合两地的优势资源,在香港和内地开办学校,打造几个香港新的更符合“一国两制”价值观要求的优秀办学团体,尽快发展出一批新的高水准中小学,培养出一批拥有“一国两制”正面价值观的人才,为香港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国情怀的“一国两制”的新一代,这对我国“一国两制”制度的行稳致远具有战略价值!
 
  (作者陈锦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基金发起人)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142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