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香港民间智库:港区国安法正显现震慑作用

热点搜索

香港民间智库:港区国安法正显现震慑作用

研讨会现场(三策智库 熊思雨摄)

研讨会现场(三策智库 熊思雨摄)

与会者合影(三策智库 熊思雨摄)

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曾繁信(三策智库 熊思雨摄)

  中评社香港6月13日电/三策智库与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11日举办青年研讨会,围绕“港区国安立法与两岸关系”和“对港区国安立法的观察与思考”两个议题展开讨论。

  会上,与会者围绕港区国安立法的必要性、执法机制和对两岸关系影响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认为此次立法是破解香港当前困局的关键一招,其对“港独”和“台独”势力的震慑作用正在显现。认为在立法时要广泛听取香港各界意见,在执法中要切实维护国安法在香港的权威。

  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曾繁信,以及香港传媒界、法律界和智库的青年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会议由中联办台务部二级巡视员魏敬东主持。
 
  “港区国安法”正显现震慑作用 后续执行是关键

  香港回归23年,《基本法》第23条却争议多年长期搁置,如今“港区国安法”有望填补法治漏洞,意义重大,但该法律后续如何具体落地和执行,同样颇受关注。

  三策智库秘书长、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黄芷渊表示,“港区国安法”在修例风波尚未平息的关键时间点推出,是中央对香港政策的重大分水岭。“港区国安法”的推出其实有迹可循并非突然,早在去年10月底的中共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已经对建立健全对香港的管制措施提出指导性纲领。她认为,接下来须就释除疑虑、解读法律及落地执行做好工作,包括如何处理灰色地带问题等,须仔细推敲。

  城市智库财经及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承忠提出,近来国际社会尤其是港台发生的许多事件,越发证明“港区国安法”立法有其必要性。蔡英文520就职演讲没有就两岸问题提出新方案;美国黑人遇害事件激起美国人民反抗情绪,社会秩序被扰乱甚至可能涉及恐怖组织;6月9日反修例示威一周年活动雷声大雨点小,号召人已开始忌惮“港区国安法”;香港《国歌法》投票现场虽有民主派议员泼污水,但只是给其支持者一个交代,其实质破坏力已被“港区国安法”震慑。

  城市智库召集人洪锦铉同样认为,“港区国安法”激发港人“恐共”心理,重塑香港人对共产党的认识,树立了共产党权威,作用不容小觑。“港独”势力会有所收敛,且与“台独”势力相对分割。虽然香港青年可能仍未意识到严重性,但对于壮年派“港独”来说定有阻吓作用。此前,林卓廷、许智峯等揽炒派在《文汇报》的一项访问中,多回覆不支持“港独”或暂不表态,也侧面证实“港区国安法”的威慑力已开始显现。

  律师李健豪从法律角度解读,那些认为“港区国安法”违反《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全国人大是最高立法机构,《基本法》的权力来源于全国人大,且《基本法》第18条已规定,列于附件三的法律包括其他按《基本法》规定不属于香港自治范围的法律,因此从国家层面立法是有理可据的。此次“港区国安法”并非照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而是在考虑香港具体社会情况基础上立法,这也是尊重“一国两制”的表现。在后续“港区国安法”具体落地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例如审判国安案件法官的国籍要求、成立审判国安案件特别法庭、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推广国安教育等,可以参考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因《香港人权法案》第12条规定刑事罪及刑罚没有追溯力,李健豪建议“港区国安法”在8月以前尽快颁布实施,缩短空窗期,限制境外势力干预9月立法会选举。

  “港区国安法”与两岸关系:对台有警示作用

  香港一直是台湾的“榜样”,自去年开始的修例风波,有目共睹成为蔡英文赢得选举的关键因素;“罢韩”行动中开始采用香港的揽炒模式;此后“港区国安法”推出,又会对港台关系、两岸关系产生何种影响?

  中评智库基金会学术交流部主任束沐指出,“香港因素”对台湾政治、选举的影响日益加深,不仅体现为岛内政治力量打“香港牌”,更体现为越来越多“港式”政治操作应用于台湾政治斗争。同时,台湾政治力量对香港的干预影响、以及与香港反对派的勾连,越来越多地以网络空间作为场域,港台关系面临“质变”危险。他还认为,民进党承受不了港台关系“崩坏”的代价,再加上西方涉港制裁并未落地,蔡当局目前还在观望之中。

  黄芷渊表示,蔡英文利用“香港牌”竞选成功,但在回应“港区国安法”问题上,令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她同时提到,“港区国安法”对台湾来说是一个强烈的警告,明确告知外部势力——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是不变的,未来面对“台独”分裂势力,北京亦可以《反分裂国家法》为基础来打击。台湾接下来应做好危机管控,避免误判和发生意外。

  洪锦铉认为,“港区国安法”对台湾同样具有警示作用,向台宣传底线思维,切勿再把北京当作纸老虎。

  特区政府儿童事务委员会非官方委员、平等机会委员会委员黄梓谦提出,探讨台湾问题不应只局限于当下或未来三五年,还应该思考台湾“一国两制”理想如何实现。如果“港区国安法”推行顺畅,香港在未来几年能够实现治理目标,则可以对台湾起示范作用,有利于两岸关系改善。

  解决香港问题要走群众路线 建立治理体系

  反修例运动以来,香港的社会结构、贫富差距等深层次问题越发显露,单纯依靠港府、依靠大资产阶级、依靠中央提供的框架而无具体发展战略目标,已寸步难行。

  《超讯》副总裁马超从天、地、人三个方面解读“港区国安法”,她表示,天是指香港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一国两制”不容挑战;地是指香港面临着住房、就业、教育等种种深层次的问题,这是香港未来争取民心必须要解决的,国企和中资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拓展在这些民生领域所占的份额;人是指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关注青年人、关注草根,未来港府需要更接地气,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应再把大资产阶级当作统战的唯一对象。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候选人张婷认为,此前一直未能平息的反修例运动由于没有提出系统的建设香港的方法论,因此注定无法成功,但同时要看到这场运动能够拥有庞大群众力量背后的内因,是青年人从最单纯的视角出发,直指香港问题的根源——贫富差距与社会分层。因此,要巧借青年人的力量来解决香港固有的问题。她还指出,在港内地大学生并非少数,甚至与港生数量持平,但却无法发声,主要有三个原因:没有被组织、没有走群众路线、没有舆论引导。在未来,需要搭建平台组织内地学生力量,赋能于青年学生,让个人力量通过平台得以发挥。

  于承忠同样提到,应该创建青年人代理人制度,通过塑造意见领袖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港府也不要对中央的政策照搬照抄,而应贴合年轻人的潮流,以年轻人能够理解和接纳的语言进行解读。

  黄梓谦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他指出,中央为香港定义框架,但香港自身缺少治理体系与治理目标。例如,大湾区除港澳外九个城市的发展目标已经定到2035年,但香港却没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中国的脱贫有规定期限和任务,但香港的天水围和深水埗依旧日复一日。因此,香港亟需解决治理体系问题,需要改革派,需要宣传与动员,一旦一个区域有了成效,自然能够拥有群众基础与力量。

  (来源:三策智库网)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143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