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国评论》第271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热点搜索

《中国评论》第271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国评论》第271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国评论》第271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1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7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港区国安法、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对蔡英文520 就职演说基调的解析》和《蔡英文520 讲话:铺垫、企图和危险信息》两篇文章。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良在《对蔡英文520 就职演说基调的解析》一文中表示,蔡英文520 演讲调子放低了、口气放软了、处理更细腻了,但她的基调一点都没有改变, 可以说新“两国论”露出了冰山一角,淡化两岸关系以推动两岸脱钩变得更加清晰,倚美抗陆、以武拒统方略没有丝毫动摇。这将对未来四年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和台海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两岸僵局恐难打破、两岸对抗在所难免、两岸冲突可能发生。对此,人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对相关发展趋势不应抱有幻想,对台海日趋紧张甚至走向危机应有充分思想准备。

  在《蔡英文520 讲话:铺垫、企图和危险信息》一文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表示,蔡英文的520 讲话不过是“二合一”选举结束后仪式的延续。由于这是民进党的连续执政, 甚至其执政团队都基本维持稳定,它是民进党当局一贯言论、政策和表态的延伸,无论从时间节点还是具体内容来看,都没有任何转折性观察点的研究意义。但是,由于从1 月11 日到5 月20 日,民进党先是赢得了“二合一”选举的全民胜利,更是在防疫问题的议题操弄上合纵连横,搞得风生水起、欲望膨胀。加之美国为将抗疫不利的责任甩锅中国,加大了打“台湾牌” 的力度,专门在520 前后大动作挺台。5 月21 日、22 日更是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两会开幕之日。这种情况下,蔡英文如何表态,是否牵动两岸双方的关注和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就具有了值得审视的意味。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聚焦港区国安法,刊发了《从涉港国安立法看中央治港思路变化》和《构筑涉港国安法落地的法治环境》两篇文章。

  《从涉港国安立法看中央治港思路变化》一文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环表示,港区国安法这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既有法律依据,又有政治考量,既谋求两地法律的衔接,又尽力避免可能引发的法律冲突。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此次之所以主动出手堵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是因为香港的“内忧外患”已经到了影响“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社会长治久安,甚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严重程度。无论是对香港、澳门,还是对台湾而言,统一前承诺“一国两制”是为了实现和平统一, 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既是信守承诺,也是为了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中国共产党当然知道,一国之下的两制之间肯定会存在一定张力,但适度的紧张状态也会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一国两制”实践是依法治理的过程,也是不断面对新风险、新挑战创新发展的过程。

  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徐静琳在《构筑涉港国安法落地的法治环境》一文中表示,涉港国安法的法律规范,既要符合我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也要符合国际公约的精神和国际通行的法治原则。所有的制度安排,不是减损港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保障港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是为了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即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因此,围绕涉港国安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的落实,均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理念。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前瞻中美博弈大棋局》和《中美战略矛盾激化与美国对华战略逆转》两篇文章。

  在《前瞻中美博弈大棋局》一文中,作者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张麟征表示,中美博弈会持续多久是一个未知数,以为会纠缠很久,但有时也许会意想不到得快。中美博弈中最不稳定的一块就是台湾。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台关系突飞猛进,双方不断试探大陆耐受底线,大陆除了在外交、经济、人员交流、军事威慑上不断出手遏制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香港国安立法的决定通过的次日,北京召开了《反分裂国家法》15 周年座谈会,用意不言自明。但台独政府还是老神在在,一面倒的与特朗普唱和,置大陆反制于不顾,不是麻木,就是对美国盲目信任。中美关系如有意外,最可能擦枪走火的地点就是台湾。

  《中美战略矛盾激化与美国对华战略逆转》一文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保国认为,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促进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融中国梦和世界梦为一体的新型全球化的引领者。而美国卸责护霸,强势回归大国竞争,实施“美国优先”的强硬现实主义对外战略,极力阻碍促进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制公正合理化的新型全球化。随着中美国力差距不断缩小和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盛行,为维护霸权,美国以中国为首要竞争对手和长远威胁,其对华战略逆转使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需高度提防中美战略矛盾激化和美国对华战略逆转使中美陷入“新冷战”。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避免文明冲突预言的实现:美中冲突将带来全人类灾难》和《欧盟在美中之间的平衡政策》两篇文章。

  在《避免文明冲突预言的实现:美中冲突将带来全人类灾难》一文中,作者中美论坛社社长张文基表示,2020 年影响最深远的事件就是一个须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小病毒, 却变成照妖镜, 无情地打破了西方长期经营的大神话。它将根本性地改变世界大格局,无可避免地将加速美中的全方位兢争,甚至冲突。27 年前,杭廷顿发表了文明冲突论,当时也受到许多攻击,特别是中国学者的驳斥,然而,他的许多预言都应验了。美中的全面冲突肯定会带来全人类的灾难,所以我们的挑战是如何走出杭廷顿的魔咒,忠实地、诚恳地检讨过去,寻找合作的途径。这就须要人类抛弃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发展观,也就是英文的paradigm shift!

  《欧盟在美中之间的平衡政策》一文作者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博雅学部副教授蔡裕明表示,有时权力平衡会出现“平衡者”的角色。平衡者为独立的第三方,它居于两个大致相等的国家之间,并且具有确定获胜方的能力。欧洲国家开始擘划不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以及欧洲作为衰退的美国与崛起的中国的“第三极”与“平衡者”的角色。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王昆义的《想像的战争:台海“战争论”的预言与寓言》。该文认为,如今,虽然美中台关系错综复杂,美国一直把台湾当棋子,蔡英文政府也紧抱着美国的大腿。但是,只要中国认清戴旭所提出的三个“想不到”, 也理解到“武统”还无法赢得“国内外的尊重、同情与支持”,那么这场台海战争,应该还不是发生的时机,两岸目前维持冷对抗的局势不至于有变,三个月到五年之内台海发生战争否,都是言之过早的事。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台湾统一与“被统一”的异同、心态及前景》、《民进党以“台湾新国族”解构国民党》和《未来四年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走向》三篇文章。

  《台湾统一与“被统一”的异同、心态及前景》一文作者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周天柱表示,民进党继续执政无疑会加速两岸统一进程。台湾根本无法脱离大陆,这是“台独”分裂势力永远的痛。因此,台湾现在的选择以及民进党当局未来能做什么,与他们对台湾前途的单向思维或一厢情愿关联不大。在当今大陆崛起正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民进党的持续执政正导致两岸统一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裂变。有迹象表明,可能会从大陆一再提倡的两岸民主协商、共议统一,逐步转变为台湾非自愿走向“被统一”的归宿。

  《民进党以“台湾新国族”解构国民党》一文作者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认为,李登辉在1990 年代掌权后,诉诸于“台湾人要自己当家作主”、“台湾人要出头天”,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在政治上追求“独立建国”,在文化历史上篡改编造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历史,建构“台湾新国族”。台湾自1990 年代开启的教改运动,实质是以“去中国化”,建构“台独”史观,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历史联接。民进党两度执政,透过强化“台湾主体意识” 的教改与舆论导向,绿化民意,成功变身为“护主权、爱台湾”的政党,同时以“台湾新国族” 史观解构国民党的立党之基,打击国民党,图谋长期执政。 

  《未来四年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走向》一文的作者——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凌斌和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中威表示,民进党持续在岛内“完全执政”,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强势推行“倚美抗中”的“台独”路线,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大搞“以疫谋‘独’”,严控和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加上在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美国肆无忌惮地大打“台湾牌”来制衡中国, 导致两岸关系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未来四年,两岸对立对抗态势可能继续升高,甚至不排除两岸“擦枪走火”的可能。但在大陆惠台政策的有力带动下,两岸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仍有望扩大深化,疫情过后,两岸民间交流有望“克难前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美国式民主的衰败》和《试论法治思维在反分裂国家斗争中的方法论作用》两篇文章。

  《美国式民主的衰败》一文作者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表示,如果理性决策是民主体制的基础,那么美国指责中国传播病毒这个事件的经过,充分显现出当前美国式民主的衰败。《历史终结论》一书的作者福山最近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什么决定一个国家抗击新冠病毒成败〉。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有效应对危机的主要分界线不是“专制”或“民主”,决定履行职能绩效的关键因素不是政权的型态, 而是国家的能力,以及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在中美“文明对抗”的“大国博弈”中,中方即使有所斩获,也必须用下“围棋”比“气长”,以“小满”的心态,来应付“西洋棋”的挑战,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试论法治思维在反分裂国家斗争中的方法论作用》一文作者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讲师、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游志强表示,法律不仅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两岸关系非和平时期,也即中国大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时,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有必要从观念上转换两岸关系在非和平时期反分裂国家斗争中的方法论认知,从界定反分裂国家斗争的法律属性、树立反分裂国家法律机制的问题意识等角度切入,由此创新、创立反分裂国家斗争中的法治话语体系,真正发现并促进实现法治思维在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时的方法论作用。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香港身份认同的溯源与反思》一文。该文作者台东专校助理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博士萧衡锺表示,香港身份认同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源流。在自然原生的历史和地缘条件下,香港人接受了殖民者有意为之的身份教育,也走过一百多年的风雨与荣辱,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回归后面对一个新的管治主体,香港人矛盾的心理使其本土性的认同更加强化。面对这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认同,我们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和包容的心态对待这种认同及其产生问题,尊重其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本土性。但是对于本土性中的民粹主义成分要防微杜渐,不要因为问题的非紧迫性而麻痹大意。身份认同构建的责任主要在于每个个体,而不是特区政府,也不是北京当局,每个“香港人” 才是身份构建的主体。因此,香港人身份认同的重构需要香港社会和北京当局的相向而行, 才能处理好“家与国”的身份认同关系,香港的社会和政治方能从中受益,也是香港经济基石得以巩固的政治保险。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法治推进》一文。该文作者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冯泽华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许政敏表示,从大湾区建设的长远目标而言,除了实现内地与港澳宪制秩序的重构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所谓的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大湾区合作各方彼此开放,消除贸易堡垒,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因素自由流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综观与“一国两制”有关的法律规范,大湾区经济一体化至少可从宪法、港澳基本法、全国性法律、区际司法协助协议、粤港澳府际协议、CEPA 及其补充协议等规范中获得法律依据。然而,大湾区经济一体化面临着法律冲突、区际政府合作许可权不明、司法协助范围窄、法律服务业合作缓慢等瓶颈。鉴于此,大湾区应在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多元立法路径,多维度构筑跨境执法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司法互助类型全覆盖等路径,推进经济一体化的伟大工程。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联合举办的“思想者论坛:变局下的港台关系”全文。是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主持,邀请了众位专家学者就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271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463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