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华府观察:美国凭啥拉中国上核军控谈判桌?

热点搜索

华府观察:美国凭啥拉中国上核军控谈判桌?

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成为中国核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关切 美国防新闻图

美中专家研讨美中核军控谈判可能性 卡内基视频

赵通的导弹防御与核军备竞赛研究报告

赵通认为,如果美国愿意谈导弹防御体系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相信中方愿意加入核军控谈判 卡内基视频

  中评社华盛顿7月1日电(记者 余东晖)特朗普政府想把中国拉上美俄关于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谈判桌,但美中专家承认,美国并没有提供让中国愿意加入这个谈判的动因。专家建议,如果美方愿意在核军控谈判框架内讨论导弹防御体系和美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议题,相信中方会愿意加入这种谈判。

  美俄双方代表上周在维也纳举行了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磋商。据媒体报道,在谈判开始之前,未经中方同意,美方故意在谈判桌上摆上中国国旗,营造中国缺席的印象,后在俄方交涉下撤走。《纽约时报》6月30日报道称,在此次磋商中,美方“意外地”向俄方通报了“中国新的具有威胁性的核能力”的“机密情报”,试图以此拉俄罗斯“上船”,一起逼迫中国上谈判桌。

  《纽约时报》指出,美国的信息很清楚:特朗普将不会更新任何中国不会加入的主要武器控制条约。这可能预示着特朗普如果得不到他想要的,就会放弃明年2月即将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外部专家质疑中国“重能力优于重数量”的核能力建设,是否真像特朗普政府官员所说的那么快、那么具有威胁性。

  美国和俄罗斯目前拥有全球近1.4万枚核弹头存量的90%以上。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估计,中国大约有320枚核弹头。《纽约时报》则称,中国的核弹头规模只相当于美国或俄罗斯的五分之一。

  在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6月30日举行的“导弹防御合作能否避免美中核军备竞赛”网络研讨会上,美中专家都指出,现在确实没有让核武器规模还很小、仅维持有限核报复能力的中国有意愿加入核军控谈判的动因。

  美中合作智库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赵通在研讨会上指出,美方现在并未在桌面上摆出任何东西,而只是施压中方参加谈判,却不说美方愿意谈什么,有没有中方感兴趣的东西。如果美方愿意谈导弹防御体系--这被中方认为是其核能力现代化关键的外部驱动因素,这对中国考虑参加军控谈判会是很好的诱因。否则今天美方施压越大,中国人就越相信,这是美国人设下的陷阱,而中国主张军控的人也会被指责为亲美甚至卖国。

  前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指出,已经听到中方明确表示不会参加美俄之间的核军控谈判,但也听到中方专家表示,如果美方愿意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学说,则中方可能对此有兴趣。她认为,中方不愿意参加,也可能是因为中方认为军控谈判属于从美苏到美俄的“冷战式”的框架,中方不愿意追随。所以她建议,美方应当以更精细、微妙的方式,展示出美方的诚意,而不是试图使用“政治得分”的方式逼中方参加。

  旁听研讨会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在留言区发言:当(美中)双方有如此深厚的猜忌时,很难就武器控制进行严肃的讨论。以前美苏之间有可能,但这需要减少妖魔化。

  这个研讨会的重点内容是探讨赵通最新出版的研究报告--“缩小美国美中在导弹防御上的分歧:如何帮助预防核军备竞赛”。赵通介绍其主要论点:美中核军备竞赛的风险是真实的,但美中双方的看法差异巨大。中方认为,中国建设核军力是因为中国的核威慑能力正面临更大的外部威胁,其中最重要的威胁之一来自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而美方则认为中方在进行军备竞赛,目的是为了取得与主要核大国的“核均势”(nuclear parity)。

  赵通指出,美国事实上并没有迫使中国进入军控协议的胁迫性力量和杠杆,所以不得不处理中国核能力现代化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取得核关系的稳定。但在此过程中,双方在特别的能力与政策方面存在许多模糊性,容易引起误解,长期更导致不信任。现有的有关对话交流太肤浅、笼统,难以真正处理这些模糊性问题。

  赵通建议,美中双方可以通过单边或合作的措施来应对挑战。比如美方可以显示意愿,通过技术和操作上可行性的研究,区分战略与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之间的区别,将针对朝鲜的能力与影响中国的能力进行区分,以应对中方的关切。中方则可以运用更清晰和一致的方法进行内部评估,什么样的核报复和反制能力是足够的?

  赵通认为,美中双方还可以进行技术可行性的联合研究,看美国的本土导弹防御体系设计如何只为拦截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而不严重影响中国。未来更有雄心的步骤是双方联合探索将导弹防御议题并入总体军控框架的选项,同时又不削弱美国针对所谓“流氓国家”的导弹防御能力。他还建议,如果能就核军控问题举行峰会,由领导人做出政治姿态,才有助于技术和操作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建议在美中战略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今天显得有些理想化。董云裳在研讨中就委婉地指出这点。她指出,中国没有参加过美苏那样的双边军控谈判,美中两军关系以往的“时断时续”也阻碍了对核问题的深入讨论。过去几年曾经稍有改善的核对话,这两年在美中敌对与相当极端的互不信任氛围中又倒退了。所以就核军控进行谈判,需要双方领导人展示极大的政治意愿。

  有观众问:如果美国不接受与中国的“相互易受攻击性”(mutual vulnerability),如何能向中国提供不弱化其确保报复能力的保证?

  赵通认为,美方现在虽然没有明确接受与中国的“相互易受攻击性”,但实质上已经宣示美国的导弹防御政策不寻求中和中国的核威慑力。中方想要美方更明确的保证。他指出,美方不应害怕讨论这些问题,相互易受攻击性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相关联的,美方在这方面的障碍主要来自日本等盟友的关切。美方应当欢迎中国与所有这些角色一起处理彼此的安全关切,包括中国在区域的军事姿态等议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487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