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对心理不健康者说不 把好公交“方向盘”

热点搜索

对心理不健康者说不 把好公交“方向盘”

  中评社北京7月12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2020年7月7日,高考首日,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造成21人死亡、16人受伤的惨剧。时至今日,尽管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事故原因,但随着国家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发出的警示通报,人们注意到了事故背后公交车司机的心理健康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关系千家万户,甚至触及公共安全。而公交车司机作为掌握方向盘的人,是否该对他们实行心理健康准入和退出机制?日前,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公交车司机长期在密闭的车里

  对心理不健康人员说“不”

  国家交通运输部安委会专门印发通报,要求切实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督促公交企业密切关注驾驶员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严禁心理不健康、身体不适应的驾驶员上岗从事营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随即出台“8个立即”措施,其中特别提到要立即研究建立公共交通、班线运输驾驶人员心理疏导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心理疏导服务,保证驾驶人员心理健康。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博士郑秋强看来,城市公共交通关系千家万户,甚至触及公共安全。近年来,公交驾驶员的心理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但从国家和行业层面,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规则。“可以设立一个准入门槛,比如建立起心理健康筛查机制,禁止心理不健康人员进入这个行业,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广州市交通部门曾会同公交运营企业,对拟入职的驾驶员进行心理健康筛查,262名心理测试不合格的人员未被录取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这种做法也仅限于一城一地,尚未成为行业惯例。

  郑秋强表示,与准入门槛相配套的,必定是一套权威、系统、科学的心理筛查机制,这才是重点和难点。比如标准是什么,除了有心理障碍的人之外,是否也把有冲动型人格的人也纳入“黑名单”?由什么样的机构来筛查更权威?

  随处可见的公交车,背后是庞大的公交车司机群体

  心智技能和驾驶技能同样重要

  “李师傅长年开公交车,常常觉得很烦躁,特别一遇到堵车就想骂人,为此经常被乘客投诉,可他说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贵州海之源心理辅导学校校长、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说,这位公交车司机是主动上门找他做心理咨询的,经过深度的沟通,他才发现司机内心深处的心理创伤。庆幸的是,通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最终,李师傅是笑着出走他的办公室的。

  “坏情绪就像垃圾一样,不及时清理,积压久了心理就容易出问题。”陈昌海说,就他所了解的情况,公交车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大部分公交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有时候遇到无理取闹的乘客,会加剧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因此,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将公交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纳入日常管理中,非常有必要。

  看似天天与往来不息的乘客打交道,实则处于长期幽闭的工作空间,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行驶路线,面对每日高峰期的拥堵塞车,肩负着每位乘客人身安全的责任,心理压力随之增长。据调查发现,汽车司机与常人相比承受的工作压力、心理有较大差异。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59.8%,而公交驾驶员发生率高达80%。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赵慧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从主观愿望来讲,每位驾驶员都希望运营安全,这就意味着驾驶员必须长期小心谨慎驾驶。久而久之,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更由于交通环境不如人意、工作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个别公交车司机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作为驾驶员个体,心智技能和驾驶技能同样重要。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状态,如何让自己有稳定的心理和情绪达到人车和谐?赵慧莉认为,每位驾驶员上岗之前的心理梳理和企业对其进行的心理梳理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驾驶员人为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675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