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冯维江:“大变局”下坚持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热点搜索

冯维江:“大变局”下坚持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与经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维江进行主题为“国际安全局势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讲座。(图片:讲座截图)

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夏季学期系列大讲堂之“国际安全局势与中国对外战略”(图片:讲座截图)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实习记者 潘莹琪)7月15日,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夏季学期系列大讲堂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与经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维江进行主题为“国际安全局势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讲座。冯维江首先对“安全”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安全局势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看待国际安全局势的方法论以及中国的外交应对之策。他认为,中国面对“东升西降”为主要特征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构建和坚持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一、如何看待国际安全局势

  冯维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道明了要如何对待国际安全局势,即要把握国际形势要树文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一是正确历史观,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二是正确大局观,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三是正确角色观,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而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次讲话中均提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概念,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是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是这是我们观察当今国际安全局势的基本出发点和分析框架。

  冯维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从战略上要保持战略定力,经济上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政治上要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上要认清国家的形势,维护国家安全,军队方面要正确认识把握不安全发展大势,强化忧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了青年人、各国领导、国际社会等不同主体应该怎么办。

  冯维江认为,总的来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集中表现为全球力量的“东升西降”,直观表现为中国在经济规模上对美国的赶超。影响“东升西降”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等相关的新工业革命)、人口结构的变迁、制度创新等。这些因素又共同对文化或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和核武器时代,意识而非能力是决定人类走向冲突毁灭还是和谐大同的关键。如何顺应和管理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世大国提出的新命题。

  冯维江指出,“东升西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潮流使然,但国家主体的能动性因素可能对变化的方向和速度造成加速或迟滞的影响。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最具破坏性的预期损失可能都不会是两者直接发生严重冲突所造成。正如美国兰德公司在《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报告所言,“核武器应该不会被使用,即使是在高强度的常规战争中。没有一方会认为其战争代价如此之大、前景如此可怕,或者其赌注如此重要以致要冒着遭受核报复的风险来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应对大变局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中,上升与下降所产生的持续挤压之力在两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内部造成的紧张、焦虑、慌乱带来的应力,作用于内部宗教摩擦、民族矛盾、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腐败问题、干群关系、劳资冲突等脆弱性不等的领域,而在其特别脆弱的一处或若干处出现断层线,进而诱发造成经济崩溃、社会失序、政治倾覆等严重问题,可能才是真正具备破坏性之处。

  冯维江认为,我们要有管控安全风险的思路,目的之一是缓释百年变局“东升西降”的压力,消除崛起国和霸权国以彼此为敌、相互对抗的主观意图,以及崛起国和霸权国之间重新拉开权力或实力差距(Progressive Re-safecurity还是Regressive Re-safecurty)。目的之二是限制内外压力相互作用,限制大国将内部矛盾向外转化的意愿,一是要解决好国内威胁弱势群体生存质量和发展机会的切身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削弱内部矛盾向外转移的压力,二是要避免被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及其他狭隘利益集团(如反移民团体、军工综合体等)捆绑,不负责任地制造和对外转移风险,三是限制大国将内部矛盾向外转化的能力,特别是约束大国将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武器化的能力。目的之三在于检查并修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的脆弱面和薄弱环节,增强承受内外压力的国家安全韧性。对中国来说,器物层面要注意弥补创新不足的短板,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上理顺正向激励机制和社会保护机制,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观念层面,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优势和不足,客观评价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

  二、中国的外交应对

  冯维江表示,习近平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要建立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第一,以富有包容性的全球伙伴关系来统摄对外关系整体布局。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是面向所有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强调“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志同道合或求同存异都是伙伴,不搞“选边站”或“拉一个打一个”,这是一种内涵自足饱满、具备本体意义、可以替代结盟关系的全新关系,而不必向结盟或其他关系演变。

  第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区分了大国和小国相处的基本原则或相处之道。中国致力于构建的伙伴关系既包括发达大国,也包括发展中大国和综合力量相对较小的国家。如何与这些国家相处,并非没有差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对待,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

  第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赋予全球治理特殊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并没有延续新世纪以来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惯例,把对多边外交的布局紧随在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之后,共同构成外交布局的内容。十九大报告在宣示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之后,单独阐述了全球治理观,来表达中国对多边机制的支持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态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开放经济和多边体制产生犹疑、动摇之际,中国外交布局的这种调整,展示了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化、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冯维江还指出了外交应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实践要求。第一,把握和处理好坚持不结盟原则和不断扩大“朋友圈”的关系;第二,把握和处理好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建设性介入的关系;第三,把握和处理好不称霸与发挥引领作用的关系;第四,把握和处理好尊重发展模式多样性与弘扬中国精神的关系;第五,把握和处理好深化改革和推进大国外交的关系;第六,把握和处理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积极提升规则软实力;第七,把握和处理好国际交往中团结和斗争的关系。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751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