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王石:东西方制度文化兼容互补 可走向和解

热点搜索

王石:东西方制度文化兼容互补 可走向和解

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实习记者 李婧貤)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北京高峰论坛此前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上,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发表了何谓“大同”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不能过度夸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某一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更不能把这种文化和其他文化对立起来。王石认为,应该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义元素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元素,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和格格不入的,而是兼容互补,在长期的取长补短之后可能走向和解。
  
  首先,王石阐述了一个问题,即文化认同的另一边。“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在整个全球化的运动中,经济和科技的走向与精神和文化的走向是相反的,在中国也一样。这就让人想到百年以前洋务运动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过于突出了本民族本国的文化,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整个世界的人文状况是缺少反思也缺少关怀的。当然,文化认同也有它的正面意义,比如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其他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提出文化认同。然而它所引起的负面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各美其美,造成了文化的分裂和对立,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因为文化认同,自然就隐含着不认同。”

  王石表示,不能过度夸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某一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更不能把这种文化和其他文化对立起来。他认为,这样一种倾向与我们所说的全球化是缺少对应性的。全球化运动的经济和科技是趋向于一体化的,“它的精神和文化是分裂的,我认为这就很危险。”同时,他也认为“美美与共”并非全球化,而是将各种文化摆在一起,大家共同在一个空间里多元并存,和平共处,缺少全球化应有的那种世界性的文化激荡与融合。因而,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语境下,很难做到世界大同。“如今的文化对立和文化冲突,很重要的就是从文化认可开始,从各美其美开始,导致了分裂的倾向。我认为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是后果,实际上开头就走岔了,甚至走错了。”

  随后,王石谈到了他对于天下大同的另一种理解,即天下之事、天下之人,从大处看是相同的。他从以下八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人类是否起源一地,是否源自一个共同祖先?王石指出,人类学先进的研究包括中国科学家的DNA比对,基本上肯定了这样的思想。另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但是从母系到父系,从旧石器新石器到青铜器,从渔猎、采集、畜牧游牧到种植农业走过的进化道路也是共同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所谓轴心时代,也让人们不能不去追问,为什么在绝无沟通可能的情况下,生存于不同文明人类的先知,会在大致统一的历史阶段一起觉醒。”
  
  第二,追求共同价值。王石认为普世价值不仅存在,而且非常宝贵,我们反对的是把没有共同基础、旨在维护局部利益的某种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并强加于他人。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被普遍认同的。联合国以及各个国际组织能够运作,就是人类有共同价值。他以联合国为例,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推行普世价值计划,讨论起草普世伦理宣言,虽然后来转以支持区域性伦理计划,但可以看出追求普世价值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厅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第三,从古到今,人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开创的科学,体现出人类认识世界的不懈努力,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共同的。“王国维说过‘学无东西’,以及人们常说的‘科学无国界’,都是在说客观规律、真理、科学是不分国家、民族、阶级、信仰、年龄和性别的。”王石以周有光老先生106岁出版的《朝闻道集》为例来说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国的科学,没有一个阶级的科学,学术可以有很多流派,但科学和真理是一元的。

  第四,目前全世界信教的人口达到了65亿,宗教信仰不同,但宗教所表达的超现实性、神秘性、排他性,宗教的终极关怀,以及博爱、同情、慈悲、利他主义等宗教情怀是一致的。一方面,宗教的对立冲突、战争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不同宗教寻求共同伦理的努力也没有停止过。

  第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知觉、注意、直觉、记忆、顿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心理现象是有共同规律的。在这方面,他提到马斯洛1943年提出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说明人类在心理上也是相同的。

  第六,艺术家和美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审美千差万别,但共同之美是存在的。王石谈到,即使在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写给诗人何其芳的信件中,仍然主张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这一看法也适用于信仰、民族、年龄、性别等不同的人群,否则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艺术家和作品那么多思想家和他们的著作会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受到全人类的尊重。

  第七,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风行世界,人们所看见的是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同样,现代化有许多公认的范式。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现代化及其基本指向的探讨,在不同模式的现代化实践中隐含着共同的密码,比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市场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的多元融合等。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比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社会中,也存在着相同的现代性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王石认为,应该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义元素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元素,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和格格不入的,而是兼容互补,在长期的取长补短之后可能走向和解,因此不必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对抗的、格格不入的东西。

  第八,不要过度批评同质化。为什么?王石表示,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走在一起的时候,会有共同的选择。比如说乘坐飞机,从买飞机票开始,一直到安检,整个过程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再比如说住酒店,几乎全世界酒店的规范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高铁、高速公路等也都是世界性的。如果批判同质化,把这些共同的文明批判进去,显然是不可以的。

  最后,王石总结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如果完全不同,那就不是树叶了。所以树叶也一样,小处看千差万别,但大处看是一样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差异就把“大同”给忽略掉。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770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