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论坛:变局下的港台关系

热点搜索

中评论坛:变局下的港台关系

论坛现场

郭伟峰

郭一鸣

李剑诸

纪硕鸣

刘澜昌

罗祥喜

陈耀桂

  中评社香港7月20日电/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不久前在中评智库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邀请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郭一鸣、《思考香港》执行总编辑李剑诸、《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陈耀桂与会。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主持座谈会,与会者就目前的的港台关系,各自给出了独到的观察、评析与判断。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以《变局下的港台关系》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全文如下:

  郭伟峰:开场白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中评主办的“变局下的港台关系”主题论坛。

  大陆方面决定制定港区国家安全法后,台湾方面一度声称拟予抵制,甚至不惜要修改《港澳关系条例》。作为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港台关系何去何从现在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必须解决的重大危机。

  事实上,当年“钱七条”的第七条,已经明确要求台湾方面不要企图在港台关系、澳台关系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台湾当局任何旨在插手港澳事务、干扰港澳贯彻实施“一国两制”、破坏港澳繁荣稳定的图谋和行动。这是大陆的政策底线,事实说明,台湾方面是注意了的,是认可了的,港台交往之所以能够形成机制化、制度化,说明台湾方面过去的态度是端正的。据了解,“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并不是要替代大陆方面的政策,更不是要放弃“一国两制”,只不过是把政策化完善为法制化而已,以巩固“一国”,以稳定“两制”。2009年3月3日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正式生效,至今为止对澳台关系有什么实质影响吗?应该没有。同样的,如果台湾方面无意插手香港事务,又何须对国安立法恐惧不安,又何须大动莫名肝火呢?
  当年台湾方面认识到港澳回归已成定局之后,为了保留、扩大其在港澳的利益和影响,制定了“决不从港澳撤退”的总方针,加速《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的立法,实际上已承认了必须尊重大陆方面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对港澳作出的安排,必须务实地面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与运行。因为当时台湾方面具有这样的务实态度,台湾在香港乃至澳门的重大利益才得以保留,台湾与港澳关系新的发展才得以开篇。香港回归23年来,港台关系时有摩擦,但是没有发生重大的危机。这与台湾历届政府客观、理性看待港台关系,从自身最大利益来对待港台关系,是有必然联系的。这一届的台湾政府,对自身重大的利益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吧?

  历史证明,港台关系符合两地民众的利益,也符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求。我们相信,“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制定是为了香港的“一国两制”不会被破坏,绝非是放弃“一国两制”转而实施“一国一制”,大陆必然会信守承诺,这不用多久时间就可以得到证实。现在最令港台有识之士担忧的,不是国安立法问题,而是台湾方面错判形势,唯美国政客马首是瞻,放弃对维护港台关系的承诺,插手香港问题,支持“港独”,配合颠覆势力。如果这样,原本支撑港台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必然荡然无存,两岸直接对决的危机会比意料中的更早来到。

  我们要用主次矛盾关系来看港台关系和两岸关系,长期以来,两岸关系是主要矛盾,港台关系是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就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港台关系上升为主要矛盾,一点点回旋空间都没有了,那么两岸关系就彻底被破坏殆尽了。

  作为长期致力推动港台关系发展的中评社、中评智库及香港的各个有关智库,都不愿意看到各界有识之士细心呵护的港台关系毁于一旦,在关键时刻当然要发声,希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的方式来凝聚港台民众的共识,继续维护港台关系的发展。现在因为台湾方面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陷入僵局,港台关系已经深受打击,危如累卵,要摧毁很容易,摧毁之后要按原来的状态重构就几乎没有可能。这个道理,凡有理性思维的人都必须懂!火中取栗的故事需要牢记,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描述说: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结果栗子让猴子吃了,倒霉的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这段寓言告示世人,在香港问题上火中取栗,烧掉的就恐怕不仅仅是脚毛这么简单了!那就是引火烧身。

  接下来,开始此次的讨论,请大家发表高见。
  郭一鸣:民进党利用反修例运动  向港输出“台独”经验

  实际上,在香港回归前,台湾方面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立法确立了《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把香港和澳门作为与大陆有区隔的一个特殊地区。所谓《港澳条例》,事实上是台湾因应香港即将回归、“一国两制”即将实施,所做的一个对策,把香港澳门与大陆进行区隔。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说港澳人士在台湾的出入境以及定居权益和内地人士是不一样的,当然条例也提到了,“对于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紧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门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

  另一方面,国民党把1949年以来一直在香港经营的不动产、有形资产,不少都变卖套现,除此之外,不少机构也撤销,淡化台湾官方在香港的存在。台湾方面当时这么做的一个目的,就是对香港回归做些保留、留些后手,来观察中国大陆方面的反应。

  但是在近期香港反修例的暴力浪潮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正在对香港采取一种新的做法。我认为,反修例中的暴力是“台独”向香港成功输出“台独”经验和理念的一次试验、一次实践。从这一批“港独”所持有的理念、口号、文宣、行动,以及他们坚信,“港独”看似不可能,但将来或许也会成为事实来看,这种理念正如当年的“台独”。这就是“台独”输出理念、输出经验,成为“港独”榜样的一个成功之处。

  那么因应新的情况,我认为“港区国安法”实施以后,肯定会对“台独”和“港独”这种猖狂的、明目张胆的合流起到遏制的作用,包括资金,包括物资,以及其他资源的来往。但是我想,尝到甜头的民进党不会放弃香港。从香港目前的情况看,我估计他们会从两个方面来做。
  一个方面就是“进可攻”,把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作为他们输出“台独”的一个实验地区,最终把香港的年轻一代同化,成为“台独”的支持者、同路人;换句话说,就是把“台独”的力量拓展到香港来,争取香港的年轻一代成为他们政治上的同盟,也利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都市舞台,壮大“台独”势力,争取大中华地区的支持力量。我认为民进党会继续这么做,因为他们已经尝到了这个甜头。另一方面就是“退可守”,如果上述进取的做法,受到“港区国安法”的限制,那么他们至少可以利用香港的“港独”,成为未来和“台独”相互呼应的一股力量,也成为“台独”在台湾本土之外的精神外援来源,争取达到“台独”永续执政的有利局面。

  应对双“独”合流  讲好“一国两制”故事

  上述可能是民进党的一个想法。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危机重重、很难把控的大环境,就是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中美关系的走向有很多不明朗因素,其中一个最大、最危险的因素在于,特朗普的选情可能告急。近期美国由佛洛伊德案件引发的示威,对特朗普的选情有很大的影响,民调也证实了这一点。随着他选情的告急,特朗普很可能在中美关系上大冒险,通过进一步冒险来凝聚国内的民意,提升他的选情。那么特朗普会如何突破?我认为其中一个突破的可能性在南海或是台海,如果一旦美国要打“台湾牌”,要借助提升台海的紧张局势来挑衅中国大陆,那么蔡英文当局将如何配合?配合到什么程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从520谈话来看,蔡英文还算是比较清醒,但当美国对台压力加大,要其进行配合时,蔡英文当局会怎么去配合?这个因素非常重要。

  那么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怎么应对“港独”和“台独”合流的情况?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处理港台问题上不可避免地有些失误,我们没有高度重视“港独”和“台独”合流这样一种危险的情形,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未来要做的,首先必须是在“一国两制”实践上做出更亮眼的成绩,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之后,香港仍然能保持“一国两制”,仍然在国际法治的排名、廉洁的排名、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仍然获得国际上的好评,让世界看到,香港仍然维持着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个很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对台湾讲述一国两制”成功经验,争取更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和认同“一国两制”,消除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的妖魔化。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剑诸:美国对港制裁  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一如所料,美国对涉港国安立法的反应很激烈,甚至不再视香港为特别关税区,我相信美国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动作。以现阶段的观察,美国取消对港特别关税待遇,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香港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指出,目前香港本土生产并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货物,只占香港总出口量不到0.1%。事实上,中国大陆强推“港版国安法”之前,已经对美国可能作出何种反应作出深入评估,这个议题在香港也已发酵和消化一段时间了。目前香港的股票、期货和货币市场相对冷静,未出现大幅波动,也未监测到资金大规模出走。

  名列“纽伦港”,贵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中国大陆逾百分之七十的外资靠香港“泵水机”输入,但香港金融界同时也牵涉太多美国利益,光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美国跨国公司就有1300多家,持有美国护照常驻香港的人数高达八万五千。相信美国人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法一定有所顾忌。特朗普没有就推动以上举措给出时间表和细节,表明它可能也需静观其变,然后再决定是否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最近中美完全脱钩的说法甚嚣尘上。与中国彻底决裂,首先意味着特朗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之不易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又打水漂。他一直指望美国主要农业州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为自己在今年十一月份的大选铺路。

  中美决裂和“国安法”在香港实施,信心问题远超实质影响。今年是基本法颁布30周年,香港也回归中国23年了,但基本法23条迟迟没有办法立法,北京失去耐性,唯有主动出手。中央现时只是填补香港缺乏国家安全法的真空,但对“一国两制”的安排却仍十分坚持。香港是否还是“高度自治”,当然由不得美国“定义”,我最近也写了一篇文章谈“高度自治到底有多高”,其中强调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
  美国对港区国安法做了最坏打算

  我平时比较关注美国的智库,因为特朗普往往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智库的建议制定政策。比如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智库之一,其成员包括美国的对台问题专家葛来仪等人,对白宫的决策构成较大的影响。

  针对中国推动涉港国安立法,CSIS早已提出非常详尽的建议,并对执行的利弊做了分析,包括在国际社会吹响集结号,向中国施加外交压力;对执行国安法的相关官员——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不论是北京还是香港的官员,都列入制裁对象;直接取消香港的各种待遇。我们可以看到,CSIS提出的这几个选项,特朗普全部都用上了,足见美国各大智库对白宫、对特朗普决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这些措施还没有执行的细则,预计美国仍在观察中国的反应。因为现在全国人大已经做出制定“港版国安法”的决定,一言九鼎,不可能撤回。但是人大常委会还在讨论细节,包括执行的力度和广度,以及其它实施细节,我认为美国会根据我方推出的内容,来制订相应的反制举措。

  除了以上所述的三个措施,美国还会有不少动作。根据CSIS的报告,第一,美国陆陆续续将利用G7、美日澳印的四方会议、美国和澳大利亚一年一次的部长级会议等等平台,用尽这些手段推动西方势力对中国的围剿。对于那些反应比较温和的国家,例如德国,美国将采取慢热的手段,循序渐进去说服它们,譬如英美主导、旨在排斥中国的D10(十大民主国家,亦即G7+澳大利亚、印度、韩国)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第二,在执行各项措施的过程中,对中方可能采取的报复美国企业、机构或公民采取的行为,要有应对措施。第三,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到,要准备一个应急方案,财政部要评估制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求把影响降到最低;要跟五眼联盟以及日本保持互动。第四,如果到了摊牌的时刻,美国国务院应准备发表《告香港人书》或类似的演讲,或者在国际社会公开阐述美国对香港问题的看法。

  CSIS的报告还表示,对后备选项及紧急应变的实施细节要保密,但同时要让中方和世界知道,美国有备而来。该报告甚至对美国在香港的撤侨方案都做了部署。我们知道香港有大约8.5万人持有美国护照,有大约1600多家跨国企业。美国把各项方案做得这么细致,可见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报告对中国也做了一些评估,认为华盛顿现阶段没有能力让中国政府改弦更张,中国在香港实施“国安法”的决心和意志不可动摇,但仍然有可能影响“港版国安法”实施的力度和广度。报告认为中国显然对美国的反应和举措必然也做了判断和深入评估。为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去堵塞国安漏洞。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可能因为害怕被美国制裁,或者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崩溃、外资对中国的投入锐减等因素,而放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志。
  虽然不可能让中国收回涉港国安立法决定,但美国认为还是有许多空间可以操作。“涉港国安法”在执行的规模、广度、深度、力度上,目前还没有定案,还是不清晰的:案件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审理?中国大陆的国安机构是否直接进驻香港?这些细节尚未确定,所以美国现阶段也是静观其变,以静待动。所以我认为,未来数月的不确定性还很大,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今年的中国两会开始之前,蓬佩奥本来要向美国国会提交有关香港的报告,作为CIA(中央情报局)的前局长,他可能是听到了一些消息,突然决定延迟递交,以便观察和评估中国的动作。现在中国出了牌,特朗普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但是双方都没有落实的细节,都在等对方出牌。

  “涉港国安法”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决定”。人大一锤定音,这个决定是不可能收回的,美国已经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维护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决心和意志。香港回归23年了,基本法的23条立法迟迟未能落实,特区政府永远在等待最好的时机。香港年年有选举,年年有游行,什么是最好的时机?对北京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用再等了。

  第二步是“立法”。很多人都在关心,国安法会执行到什么程度呢?香港的政治团体很多,示威、游行,肯定有政治诉求,哪些诉求将触犯国安法呢?团体摆街站派的传单,示威者喊出的口号,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言论,都有可能触碰新的红线。相信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特区政府都需要做大量的咨询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我相信美国也在静待这两步走的实施细则。美国在香港有大量的利益,特朗普是“雷声大雨点小”。他的叫嚣很大程度上是为连任铺路。跟中国的贸易协定对他尤其重要,虽然他表面说不在乎,但种植玉米、大豆的几个州,对他是否能连任十分关键。

  香港情势变化  台湾或配合美国政府及智库倡议

  最后,我谈谈台湾对“港版国安法”的反应和可能采取的动作。

  去年反修例风暴席卷香港,香港反对派和台湾的互动骤然变得密切。北京拍板制定“港版国安法”消息传出之后,美国抢先扬言制裁,台湾漏夜跟进。众所周知,香港反对派勾结的“外部势力”除了美国,最主要就是台湾,去年爆发的修例风暴的背后,是“港独”与“台独”抱团取暖。事实上,蔡英文也是得益于这场风暴高票连任。
  香港和台湾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比较单纯,不外乎旅游、读书、做生意。港澳每年赴台旅行约160至180万人次,是台湾最重要的旅游客源之一;如果没有港生,有更多台湾高校可能倒闭;许多台企以香港为踏板,拓展大陆及国际市场。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台湾不希望台港关系突然恶化。所以,蔡英文批评北京打破“五十年不变”的承诺,声称依据《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第60条,香港情势一旦发生变化,可停止适用该条例。

  《港澳条例》,是香港回归前,准确来说是1997年3月18日在立法院通过的。当年《港澳条例》起草研究小组的召集人,正是蔡英文。记得还是以学者身分领导起草。当时台湾官方的看法是,港澳有别于大陆地区,台港维持既有关系,不必适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2019年12月,香港多间大专院校学生会代表赴台,要求蔡英文订立《难民法》,为受政治迫害的港人提供庇护机制。蔡英文回应指她于1990年代参与起草《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时,已考虑大陆不可能落实香港民主化的承诺,现存的《港澳关系条例》已有处理机制,现阶段不需要另立《难民法》。但蔡政府认为,台湾和香港面对中国大陆的威胁,构成了“唇亡齿寒”关系。蔡英文5月底专程走访台北的铜锣湾书店,并在留言板写下,“自由的台湾撑香港的自由”,可见其心态。

  面对香港情势变化,台湾方面未来会有什么动作值得关注,其中可能要做的事情包括配合美国政府及相关智库的倡议:一、筹划所谓的“撑港国家队”,认为港台“抵抗中国专制政权,是站在同一阵线”,撑香港与自保是一体两面;未来几个月,随着中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港版《国安法》的立法步骤,可能造成港人离境潮,台湾的公民团体和政府正在商议如何协作。二、进一步参与“撑港国际队”。美国对台湾当局可能有所要求,撑港国际队怎么启动?台湾又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些都值得关注。

  站在两岸关系的十字路口,虽然未来挑战重重,并非完全没有破局之道。举一个例子。在两岸政治层面的沟通几乎进入“冰河期”的时候,香港和台湾的客家乡亲的交往,比以往还火热,或者说不受影响。两岸的亲情和乡情不是政治可以隔断的,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做大量工作。

  台港关系在国安法落地之后,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长期打算,充分利用”香港的策略还要不要?“港版国安法”落地之后应如何调整?香港在两岸关系中还能发生什么特殊的作用?如何定位和操作新时期的台湾和香港的关系?中央有关部门应该做系统梳理,未雨绸缪,及早部署。
  纪硕鸣:香港仍然是和缓两岸关系的平台

  从港台关系和两地交流来看,我觉得“涉港国安法”对港台关系肯定会有冲击,但不会有根本性的冲击。这样说的原因有三:第一,港台现在的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冰点,所以再怎么攻击,也不会有更大的影响。对于香港乃至国家的利益来说,这种影响也不会是根本性的。第二,无论有无“涉港国安法”,台湾当局对于香港的定位和政策也不会有大变化,因为台湾与香港仍存在利益关系。第三,港台关系是两岸关系的一部分,在两岸关系没有大进展的情况下,港台关系也不会有大进展。

  总结来说,对于现在的港台关系,可以用四句话进行概括:港台相近,两岸前沿;官方闷,民间热;交流有益,却难相往;唯松绑,见天日。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港台及两岸关系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首先,台湾开始与香港及中国大陆越走越远。台湾的“台独”势力抬头,在岛内有着前所未有大张旗鼓的表现;执政的民进党更是坐稳江山敢与大陆试比高;利用防疫抗疫,台湾乘机在国际社会出风头;而老版政党国民党日落西山,岛内目前难见有实力与民进党争夺天下的政党;利用防疫,港台关系前所未有处于闭关状态,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民进党坐大后的现状。

  其次,港台关系中香港缺少优势。自去年反修例所引起的闹剧后,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全面受挫;紧接着疫情又扩大了这种挫败,从而不断削弱香港的竞争力及影响力,虽然不真实,但确实有国际评级机构看低香港,其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连上海都不如。香港实施“一国两制”后对台的示范作用几乎失效。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曾经力压众雄,当时在港台关系中,香港还可以说得上话;但如今,香港在港台之间已经缺少优势和话语权。

  最后一点,现在的港台关系同样处于冷冻期。自2016年民进党取得台湾的执政权后,由于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拒绝“一中”原则,两岸关系进入冷冻期,两岸的官方往来断绝,半官方的海协、海基也基本没了交集。涉及国家主权,受两岸关系的影响,在港台关系中,香港自身的主导有限,所以,港台基本上也是处于冷冻期。

  慎防两岸及港台关系“脱钩”

  除此之外,现在还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两岸都在淡化“关系”、强化对抗。首先,蔡英文第二任上任以后的首次讲话,似乎就没有对两岸关系抱太大的期望,有些不在乎。而在北京,李克强两会的政府报告谈起台湾时也未提“和平统一”及“九二共识”(后来作了修正),从而引起各方猜测。
  其次,内地整个社会面对“台独”也释放出了更强硬的气息。北京高规格召开《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云集立法、军事、两岸、外交、统战的领导人,其中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上将的发言,引发各界关注。李作成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用两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

  所以总的来说,在如此背景下,香港难有作为。香港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对台关系处于“一国”发展的考量。毫无疑问,港台关系受制于两岸关系,在两岸关系前景未明之际,港台关系难有积极作为。需要扬长避短,找寻新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企图脱钩中国下,看似逆全球化意图非常明显,但美国并非去全球化,而是力图想去中国化、去中国。所以,无论是两岸关系还是港台关系,必须避免脱钩,避免切割。

  首先第一点,港台之间有着天然相像的制度优势。虽然香港已经回归,台湾仍在游离,一个已经实现了“一国两制”,一个仍未统一。但两地在制度上是最为相像的,有着中国、乃至华人社会中最相近的自由社会、自治制度。在两岸四地当中,港台应该是最容易交流、最容易沟通、最容易相近的,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两岸交流的探索、缓冲之地。虽然港台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港台之间却受制于多种因素,缺乏广泛的沟通以及联络机制。所以我认为,港台交流合作落后于它所有的制度优势,被绑手绑脚了。

  其次,两岸关系的定位决定了港台关系的走向。实际上,香港回归以后,其在两岸及港台关系中发挥的优势就在递减。国民党重返执政前,那是香港已经回归的年代,香港就在两岸之间充分发挥了作用,连战率领国民党北上破冰之旅,途经香港中转;民进党的绿营人士亦以香港作为跳板,试着与大陆沟通。

  到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关系良好时,两岸直接往来,香港的作用在减弱,但仍然是两岸各界人士喜欢的中转平台。而到了蔡英文执政时期,两岸几乎处于冰河期,港台关系则趋保守乃至冰冻。由于两岸关系决定了港台关系的走向,更因为港台关系中的香港优势减弱,久而久之,两地机构成为摆设,港台官方关系冷却甚至在逐渐脱离。

  最后,港台关系最初出现的“官方冷,民间热”现象,给香港带来了麻烦。一方面,香港近来连续不断的社会事件,影响中央及政府对这一平台发挥对台作用的信任。相反,港台之间却因为2014年的“占中”、2019年的反修例,加强了民间的往来。去年,港台官方因为陈同佳杀人案无法有效及时地沟通,引发反修例事件的暴乱。因为语言相通、文化相近,台湾成为了不少香港抗争者逃亡海外的首选;扩而广之,对香港前景失去信心,台湾又成为了香港人移民的首选地。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在2019年初曾经进行调查访问,发现约有三分一的受访市民表示打算移居外地,首选为加拿大,其次为澳洲、台湾、新加坡等;近期,香港人对于“港版国安法”都表示担心,“移民”、“台湾”等更成为热搜词!而早前,中文大学有调查指,约四成港人如果有机会移居外地,首选地是台湾,占16.3%,其次是澳洲(15.2%)与加拿大(13.8%)。

  香港中介地位仍然重要

  今年两会,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港台着墨并不多,但台湾和香港都是热门议题,两会开幕在520蔡英文讲话隔天,5月28日人大闭幕会上则通过制定港版“国安法”的决定。选在“港版国安法”决定通过隔天,紧接着以人大委员长的高规格大谈《反分裂国家法》。两部法律都反映大陆对台、港要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权威性非常一致,可谓一气呵成。毫无疑问,作为不断加强法制的国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国家统一、捍卫国家安全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第一,法律是底线,是最后的保障,港台关系也应建立在相应法律基础上。以法律为武器,在法律的框架下维护稳定是最有效的利器。不过,最良好的保障是防范触动底线,尽量在拿起法律的武器前解决问题。两岸也应该这样,不触踫、不启动武统甚至不强化概念,才有更多的选择,港台也就有活络的空间。

  第二,如果两岸走向对抗,香港没有处理对抗的本钱;但如果两岸能够和缓,那么香港可以成为选择和缓的空间。以港台交流先启步,探索两岸发展的新状态。港台目前基本上是处于断流状态,但断流、没有往来并不代表稳定。断流式的稳定,背后可能早已是波涛汹涌。稳定应该是在积极交流沟通基础上的平和。所以,当两岸以和平对话为出发点,应该主动将香港作为对话沟通的前沿。香港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第三,港台制度特性决定,港台之间有天然的联络、沟通,甚至作为保护的纽带。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扩展港台交流的空间,做一些两岸不能直接行事的工作,起码不让港台,甚至两岸脱钩。香港主权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其重要的中介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在两岸之间,香港可以是缓冲、交流、构通的平台。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香港这一缓冲角色。事实上,香港长期都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缓冲区的角色。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价值观都允许在香港展现、交流、对撞,香港最重要的就是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

  其次,要允许两岸的各方人士利用香港的平台,展开民间的往来及进行正面交流。有半官式的交流,就减少了反对派利用的空间。各方信息交流、往来,香港都有便利条件。

  最后,是要重建沟通渠道。尽管两岸有海协、海基的直接沟通渠道,但目前官式沟通都处于停止状态,如果要重启运作,可以从香港做起。
  刘澜昌:香港是两岸的“脐带”  也是“战略纽带”

  两岸关系越紧张、越僵硬,香港就越要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在我看来,目前这种情况下,香港的操作其实就可以和大陆反着来,实行一种“逆操作”。说到香港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两岸关系中,香港发挥的“脐带”作用和“战略纽带”作用。

  香港发挥的“脐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为“战略纽带”则主要是大陆对台政策的一个策略方向。首先在北京方面,香港的“脐带”作用主要是“钱七条”带来的,这意味着大陆将香港放在了一个对台的特殊地位之上;而在台湾方面,“脐带”作用则体现在《港澳条例》上,台湾也是把香港看作了一个特殊的、有别于内地其他城市的存在。香港的“脐带”作用是由这两点去构成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港澳条例》可能有变。当“涉港国安法”一立法、人大一通过,蔡英文立刻就在Facebook上提出要停止适用《港澳条例》。个人认为,这一行为背后的实际操控方可能是美国,因为蔡英文这次的做法实在与她520任职讲话上所提出的整个施政方向——稳住大陆、不跟大陆起激烈冲突相悖。

  但是可以发现,蔡英文这次提出要停止《港澳条例》并没有将话说死,更多的可能是恐吓。因为蔡也知道,《港澳条例》是为了能在港台之间保持一个特殊的通道,用来交流与沟通,这带给台湾的好处必定是远远大于坏处。

  蔡英文下一步到底要怎么走?

  第一,台方还是会见步行步,不会断然下决心取消《港澳条例》。可以明确的是,无论以后是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还是以台湾的名义,蔡英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独立,与中国切割。而在今年,蔡英文得到了两个有利的点:一个是通过操纵“反送中”和反中获得了连任;另一个就是疫情客观地造成了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断绝,并且这个断绝没有给台湾造成很大的伤害。今年第一季度,台湾的经济可以说是全世界发展得最好的,甚至还能保持正增长。所以说,正是有了这两点优势,蔡英文如今才能有这么多底气。

  即便如此,台湾也不会断然将“去中国化”进一步做大。大陆、香港这边不需再多加观察,“涉港国安法”一定会立,至于具体怎么执行都是细节上的问题,无关大局。反观是台湾这边还未做好决策,台方需要做好判断,取消《港澳条例》就是要与香港断绝关系、与大陆断绝关系,这一步到底合不合适。
  第二,美国方面也不会将路走绝。完全放弃香港的特殊地位,对美国来说没有好处。香港本身是低税的,这种情况之下美国货物想要进香港自然会有很多便利。如果如今美国真的去将香港的特殊地位取消,去放弃一些便利,伤害最大的只是美国商人的利益。所以说,特朗普目前也还会有些考虑,他眼前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一决策是否能为他接下来的选举带来选票。

  现在美国这边确实操纵着台湾,但是现在蔡英文也需要考量,一味跟着美国跑是否对台湾有利。经济上,台湾对中国大陆依附大,台湾经济GDP构成中,出口占6成左右,偏偏出口有4成是靠中国(含香港)市场,去年的数字是41.2%。此外,现在台湾对香港的贸易顺差达到了400亿美元,每年香港到台湾旅游的是过百万,还有不少的香港人到台湾读书。所以,台湾就算是要取消《港澳条例》,也一定不会触碰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部分。

  第三,北京在未来反制台湾是必然的,所以说两岸关系越来越恶劣也是必然的。现在台湾正在不断挑战北京的底线,北京出了“涉港国安法”,台湾就要取消《港澳条例》;香港闹起了“修例”风波,台湾就开始操控“反中”、“仇中”。所以说,现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不做任何动作,是没有办法交代的。

  那么现在很多声音呼吁施加军事上的压力,武力统一台湾。但其实武统说出来更多的是用来“吓人”的,真正实施武统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可行。除此之外,取消ECFA这一议题最近也被炒得很厉害。个人客观来看,ECFA不能取消,因为取消了这个对大陆的损失也很大。举例来说,华为每年给台积电的利润是200亿美元,对于华为来说,台积电身为全球最好的处理器代工厂之一,华为对其的依赖度自然很高;而对于台积电来说,华为是其第二大客户,台积电也怕少了这200亿美元。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制裁是必然的,但是可能不一定在ECFA上做文章,而是主要在两岸的贸易顺差上做文章。ECFA可以不取消,但是我方不能给那么大的贸易顺差,或许可以像特朗普那样把顺差拉平,大家都平等做生意。

  北京未来的反制一定要精准,不要只是喊口号。譬如说,两岸贸易一千项里,哪些是得意的,哪几项是不得意的。得意的地方,就可以继续做,不得意的地方就可以加税或者搞点“小动作”。对台办和商务部就可以重组一个“对台领导小组”,好好管控查税、检验等工作。

  未来两岸的环境恶劣是一个大方向,在这样的一个大方向下,一定要把香港作为一个“战略棋子”,继续运用“钱七条”的精神。大陆紧的时候,香港就要放宽,实施一个“逆操作”,使得香港成为两岸关系中一个缓和的空间;换言之,香港一定不能“从严”,在两岸越走越远的情况下,一定要把香港这个沟通的通道留下来。

  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大陆不能一直停留在出台各种惠台政策、“送礼”的阶段,而是应该充分地发挥香港的“脐带”作用以及“战略纽带”作用,沟通两岸、你紧我松,运用策略助国家早日实现统一。
   罗祥喜:中评长期关心关注港台关系

  在香港,中国评论是最关注港台关系、举办最多相关论坛的机构。我初步回顾了一下,中国评论曾先后举办过五场以港台关系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今天是第六场,其他还有多场与港台关系有关的论坛。早在1998年,中国评论月刊就在香港举办“如何建构新型港台关系”论坛(主持人黄枝连,评论员有施子清、刘乃强、黄石华、黄康显、吴国光);2008年政党轮替后在香港举办“两岸关系新变化与香港的角色定位”论坛(主持人饶美姣,评论员有曾钰成、刘乃强、熊玠、周八骏、宋恩荣、庄仲希、谢国梁);2009年在台北与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合办“两岸关系新格局下台港关系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主持人张五岳,评论员有郑安国、蔡练生、邵宗海、盛治仁、陈淞山、李彭广);2010年再在台北与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合办“两岸关系新形势下台港关系发展之机运”论坛(主持人张五岳,评论员有郑安国、蔡宏明、鲍正钢、董立文、宠建国);2016年再次政党轮替后,在香港举办“民进党执政与港台关系”论坛(主持人王平,评论员有施祥鹏、陆人龙、李风、王春新、周正伟、凌友诗、郭一鸣、陈耀桂)。这些论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如何评估不同时期港台关系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希望为维系和推动港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谈“变局下的港台关系”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及时及有意义,因为现在台湾、香港的政治环境及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大陆决定就港区国安问题进行立法受到各方关注,影响也各有评估,港台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与变数。前面各位谈了很多,很有启发或者有同感,以下我作一些补充,谈点个人的看法。

  港台关系的重要性 在于其特殊的政治功能

  虽然香港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关系与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包括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等,但港台关系之所以重要及备受关注,主要在于其特殊的政治功能,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

  香港在两岸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港台关系也有不同的功能。
  九七之前,香港与台湾的关系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香港的对台政策属于英国对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两岸隔绝的年代,国共在香港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虽然国共均不能在香港进行公开的政治活动,禁止国共把两岸的斗争延续到香港,但不乏间接往来,香港是两岸特殊的连接点、窗口和跳板。大陆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老兵赴香港会面、特别是台湾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之后,港台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和人员往来日趋密切,香港成为两岸重要的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港、两岸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以及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中介地。正是由于香港在两岸间特殊的连接作用,使其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两岸两会会谈的合适地点,“九二共识”便是在这种会议基础上形成的。

  香港回归后,港台关系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央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大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于1995年6月22日发表了《中央人民政府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作为规范和指导九七后港台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台湾也把回归后的香港视为有别于大陆的“特别区域”,因而制定了《港澳关系条例》,确保港台原有的各种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得港台关系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两岸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两岸交流的平台、沟通的窗口、合作的桥梁等等。对此,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或者香港,都是肯定的。其实,多年来,两岸也都积极维护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功能。对于台湾来说,香港除了是两岸的连接点之外,还是重要的国际金融等专业服务的提供者,以及连接国际、走向国际的重要通道。

  维护港台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有赖两岸及港台各方的共同努力

  令人忧虑的是,港台关系在受到两岸关系不断恶化影响的同时,香港和台湾“反中”人士和团体往来不断加强,以至有人担心“港独”、“台独”合流,台湾不少政治人物特别是执政当局也不断批评或攻击香港的的一国两制,或干预香港的政治发展,加上台湾在中美博弈中选边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包括攻击大陆决定就香港涉国安问题进行立法等,港台关系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变数与挑战。

  我认为,近年港台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些负面因素值得高度的关注,维护和促进港台关系的健康、稳定符合各方的需要和利益。尤其是台湾的执政者,要防止几个误判:第一,不要误判大陆落实“港区国安法”的决心,台湾不应在涉港国安问题上触碰大陆的底线,这不是大陆对台湾的新要求;第二,不要误判大陆维护香港“一国两制”的决心,港区国安立法不是要实行“一国一制”,而是要更好地保障“一国两制”,相信很快会得到验证;第三,不要误判港台关系对台湾的重要性。在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势下,维持宽松的港台关系不但必要,而且也有可能,相关方面均有责任作出自己的努力。基于这种认知,我认为,增加或放宽港台两地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精英的交流往来很重要,这种交流有助港台增进了解,传递善意,增加互信,对维护和促进港台关系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陈耀桂:“港区国安法”立法  港台关系有变有不变

  港台关系一年多来数度遭遇困难,目前的情况为历年来最差。原因主要出在台湾方面,一是于台湾“大选”期间,民进党频频利用香港修例风波,打出“抗中保台”牌,利用事件煽动台湾民众的“恐中”、“反中”情绪,获取选举利益;二是在大陆宣布将制定“港区国安法”后,扬言停用《港澳条例》,之后修正为依《港澳条例》专案协助港人,两地的互惠互信受到严重冲击。

  “决定了的事,就会坚决地做”。大陆制定“港区国安法”势在必行,而且极可能在九月立法会选举之前完成起草、立法、在香港颁布实施。“港区国安法”之下,港台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及考验,有变有不变。

  “变”的方面:大陆通过“港区国安法”立法,目的在堵塞漏洞,“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利用香港问题政治操作的空间将会变小。近年台湾某些势力与“港独”勾结,纵容和庇护暴力激进分子,破坏“一国两制”,不断藉机攻击内地,制造“反中”、“恐中”的氛围。“港区国安法”立法之后,“两独”勾结不可能再公开、堂而皇之地进行。这是港台关系即将出现的最大改变。

  “不变”方面,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规范港台关系,在香港是“钱七条”,在台湾是《港澳条例》,预期都不会变。“钱七条”1995年发表,是港澳与台湾所有互动往来的基础,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国两制”方针。“钱七条”出台迄今已25年,保持不变,有利于继续发挥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

  《港澳条例》于1997年3月制定,是台湾方面规范港澳回归后,台湾与港澳间的各种往来的条例。今年5月24日,台湾当局声称考虑停止适用《港澳条例》一部或全部。后来的说法有所修正,台湾当局强调没有修法必要,但会依《港澳条例》专案协助港人。
  其二,大陆将“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作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示范,此一决心不变。去年1月2日,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明确指出,要“探索‘两制’的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港区国安法”立法,是为更好实践、维护“一国两制”,通过立法,大陆展示了决心,也展示自己在掌握主动权。

  其三,港台现有的各种民间交流交往,包括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基本不变。“钱七条”规定港台之间可以以各种名义进行官方接触往来、商谈、签署协议和设立机构,但须报请大陆批准或授权,台湾现有在香港的机构及人员也可继续留存,但须严格遵守《基本法》,不得违背“一个中国”原则。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港台官方交流中断,主要卡在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

  港台关系向来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大的方面受两岸关系冷暖所制约。香港回归23年来,港台关系虽然起伏不定,总体上仍然可控。“港区国安法”立法,对港台关系的走向会带来一些影响。不能忽视的是,今年1月台湾实施的《反渗透法》,对正常的两岸交流、台港交流带来很大冲击,其消极影响已显现,并且会越来越大。

  正常发展的港台关系,互惠互利,对香港很重要,对台湾同样重要,以下几点,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首先,香港是两岸政治接触的重要桥梁,与“九二共识”有着紧密渊源。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于香港会谈,达成了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核心的“九二共识”,为两岸对话奠定了政治基础。多年来,香港在推动两岸重大事务性商谈、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等多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其次,香港也是两岸民间往来的重要平台。23年来,港台两地交流日益频繁。台湾是香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香港也是台湾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台湾居民去年访港超过200万人次,是仅次于内地的第二大旅客来源地,同时香港居民访台也超过130万人次。两地在文教、科技、学术、青年等领域的交流持续进行,成为两地民众之间互相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

  再次,香港是全球公认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自由贸易港与开放的金融市场,再加上香港低税负,许多跨国企业在香港设立营运总部,将资金存放在香港,以便能弹性调度;许多台商特别是电子代工厂,以及大陆内需为主的台商将香港当成资金调度中心。
  最后,香港为亚洲的物流转运中心,运输、物流及仓储非常发达,台商的货运、物流很多通过香港。目前台湾出口有13%集中在香港,其中多半是转口贸易,“香港接单、大陆生产、出口全球”的三角贸易非常热络。特别是香港是全球电子业主要转口地,长期以来台湾的电子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多透过香港进行转运。

  目前港台关系既受中美博弈、低迷的两岸关系因素影响、也受台湾某些势力干扰或介入双方民间交流活动、干预香港内部问题、“港独”与“台独”互动与汇流的影响。民进党继续执政,两岸关系继续处于“冷对抗”状态,这是影响港台关系最大的因素。此外,港台关系的未来还有几个变数,包括:“港区国安法”具体条文及执行机制如何;台湾岛内政局变化;国际形势,包括美英对香港制裁、国际秩序在大变局下出现倒坍,等等。

  香港国安立法说不上是中美博弈的一个拐点,至少是大陆处理香港问题的一个拐点,标志着中国大陆从被动防御到掌握主动权,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此之前,无论是美国疫情甩锅、发起贸易战、科技围剿,还是军事挑衅等,大陆始终被动应对。香港国安立法,对台湾是个警醒,对港台关系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立法将使香港迅速回复稳定繁荣。

  目前香港大势底定,反对派对大陆制定“港区国安法”的抗争力度不大;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反对势力在香港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能力将有所减少;西方制裁香港的行动雷声大雨点小,香港有条件度过危机。台湾某些势力应停止对香港上下其手,敌对、境外势力未来会是“港区国安法”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

  在“一个中国”下,港台拓展政治交往的空间不大,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比如可尝试重启双方城市交流、两岸智库可在港合办研讨会、两岸三地产经业界在港进行经贸拓展活动等。“钱七条”、《港澳条例》维持不变,双方民间、经济往来就有可能继续加强,这是互惠互利的。

  港台关系未来不悲观、也不乐观,官方层面的交往很可能继续停滞不前,但“官冷民热”,“港独”与“台独”还会透过各种方式或渠道继续互动与汇流。只要美国继续打“香港牌”,台湾仍会迎合,继续介入香港社运。这是港台关系未来最大的挑战。
  郭一鸣:香港在两岸关系中的定位须明确

  我补充几句,在两岸关系中,香港有其特殊的地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香港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的角色非常清晰。过去两岸在香港商谈“九二共识”,这是香港在两岸关系上发挥作用的重大成就。有关部门应该梳理一下,回归前后香港从最早的“长期利用”,到后来发挥“一国两制”特殊地位的作用,那么“港区国安法”落地以后,香港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角色和定位是什么?这个要明确。

  我担心一个趋势,未来两岸当局可能都认为,在两岸关系上不再需要香港,政治的问题由两岸直接去谈,香港只需要专注对陆、对台和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这就相当于把香港的原来所具有的“长期利用”、“一国两制”这样一个特殊角色给废弃了。北京还需不需要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在两岸关系中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在“港区国安法”落实之后以及民进党可能长期执政的新背景下,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思考。

  纪硕鸣:我也补充一下,刚才讲到港台关系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认为,港台关系也应该是“一国两制”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刚刚有讲者提到,如果说香港的政治定位问题变成两岸问题,即两岸直接对接不需要香港,香港只专注经济,这恐怕就不符合“一国两制”原来的设想,因为香港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上为台湾作出示范;哪怕像某些人说的“武统”台湾,统了之后台湾还是要实行“一国两制”的,只要香港的“一国两制”示范作用仍然存在,它和台湾就应该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港台关系,而不是说可有可无或者只专注经济。

  郭伟峰:结语

  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听会之后的感受,主要可以归纳成三点:

  第一点,大家对港台关系今后的定位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港区国安法”带来了一些变数,身为两岸关系中特别组成部分的港台关系也随之面临变化。立法之后,港台关系如何变、变多少、变到哪里去、哪里又不变,大家各抒己见,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里就不加赘述。

  第二点,深刻分析了影响港台关系的内因与外因。说起内因有积极的内容,也有消极的内容;还有一个制衡性的外因——在中美脱钩的过程中,美国涉港因素的加大出乎我们意料。长期以来,香港对于美国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以及经济利益,美国如今怎么就舍得把香港拿出来打,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判。现在的美国感觉就是失去了战略定力,为了自身利益,什么都敢打。

  在这个过程中,内因与外因互相转化,这一转化非常复杂,想要搞清楚其中如何转化转变,还需要不断地观察和讨论。可以确定的是,“港区国安法”一旦确立,内外因素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对港台关系会有正面影响,也会有负面冲击。

  第三点,对港台关系未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讨论。对于港台关系未来的发展我们既不悲观也不乐观。不管怎样,香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国两制”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一国两制”实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以说,在两岸关系、港台关系中,香港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没有了这一“特殊”,台湾问题想要解决也会非常困难。

  刚才有说到,将来政府之间可能会不来往,但是民间的交往是断不了的。就拿台湾的经济来说,疫情过后,台湾的经济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一个是因为其积累非常深厚,早就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民间积累非常多。第二个就是台湾在高新技术上领先,这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除此之外,之前有统计,台湾对香港的贸易顺差达到了400亿美元,面对这么大的利益,台方怎么能舍得断掉?

  总的来说,大家今天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分量的建议和意见,并且从香港的角度出发,理性包容地看待问题、发出我们香港智库的声音,这是我们今天一个非常大的收获。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评论员简介:

  郭伟峰: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

  郭一鸣: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资深香港传媒人,曾两度担任英皇集团旗下报张《新报》总编辑,曾任职《成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亦是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会长。

  李剑诸:《思考香港》执行总编辑、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历任团结香港基金顾问、中国日报亚太分社社论主笔、大公报社评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翻译。

  纪硕鸣:超讯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香港资深媒体人、凤凰卫视评论嘉宾。亚洲最佳记者,六次获亚洲出版业协会颁最佳报道奖,亦获香港最杰出同志议题报道奖。擅长新闻的深度报道,善于捕捉热点及重大新闻。着有《智慧的身影》(香港出版),《马英九走出崎岖路》、《翻山越岭见西藏——达赖喇嘛要回家》、《人间佛缘》(台湾出版),《终结美元》(上海出版)、《中国新政》、《信仰》(北京出版)等书。

  刘澜昌: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时事评论员。曾任职香港开放杂志、经济日报、星岛日报、苹果日报、凤凰卫视、亚洲电视等媒体,策划制作“解密百年香港”、“澳门五百年”、“香港望族”、“三年零八个月”等电视特辑。主持论政节目“把酒当歌”,着有《香港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aTv绝密文件》等书籍。

  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

  陈耀桂:中评社常务副总编辑,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818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